田振兴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同时也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育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包装设计”是一门集设计艺术、包装材料、印刷工艺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科目,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包装设计从设计理念到包装材料的选择,再到制作工艺,都需要不断创新,高校育人方案和包装设计课程大纲需要不断调整,包装设计课程教育和课程育人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7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2]。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高质量商品需求量大大增加,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多样化。商品销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3]。
一、包装设计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据相关文献记载,仅中国西部地区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院系本科教育中就有95%的学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其中98%的包裝设计课程均列为该专业核心课程[3]。包装设计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作为主要课程,一个阶段教学总课时设置为48—64学时。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得以掌握产品包装设计到制作的全部过程,了解包装设计的内在规律,掌握包装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包装设计工作岗位,教师应持续培养学生包装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等方面的设计能力,并且能够发现包装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有效整合和分析市场传递的信息。同时,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统,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实现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目标,因此对课程思政视域下“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包装设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能力亟须加强
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能力都有待加强。包装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基础,比如学生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摄影基础,同时需要先修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专业技能,甚至要涉猎古代包装史、包装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印刷工艺等专业领域知识。但高校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师通常长期仅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容易造成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长此以往,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就会缺乏新思路、新内容、新技术。学生在本门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同样会因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积极性,包装设计课程所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学生却极少自发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更无法通过课程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向往形成清晰的认知,不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二)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的联系有待加强
包装设计课程应当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思政元素、优秀传统文化,达到课程育人目标,但实际上课程思政在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的融入情况并不理想。思政元素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国情怀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加深理解的内容,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图案、造型等基本的形式语言能够产生一定的认知,对于我国古代一些传统的容器造型、传统纹样、传统色彩,可以用新的表现手法,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但缺乏对其深层次的理解。虽然学生在包装设计创作中有运用民族文化元素的意识,但由于缺乏对其真正的掌握和理解,设计的作品内涵通常较为表面,不能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等与包装设计相融合。
(三)教学形式有待创新
数字化时代的多元教学模式尽管已经普及,但是在混合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下专业课程教学,配备教材与实践设计内容,再结合线上精品在线课程进行混合教学。虽然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包装设计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但由于线上精品课程多引用的是校外的网络课程资源,在与包装设计课程进行混合教学时存在教学内容的不匹配,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三、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授课内容的更新
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理论部分:包装的起源与发展、包装的功能与分类、包装的内涵与趋势。第二,理论结合实践部分:包装的平面设计、包装的结构设计、包装的造型设计、包装的材料与工艺、包装设计的理念等。第三,实践部分:设计创作。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全方位更新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包装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教学元素的契合点。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中挖掘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实现课程专业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首先,课程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授到包装的起源及发展方面的内容时,可延伸讲解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瓷器等,无论是造型技术还是制作工艺都非常具有艺术价值,是古代包装史上的巨大进步。其中,陶器是已知最早的人造包装容器;青铜器将古人的制造工艺以及对装饰关系法则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陶瓷除了工艺品、日用品以外,也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包装形式[4],至今仍应用广泛。这些都与当代包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说明我国在包装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代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从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创作出兼具中国传统特色和现代审美趣味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
其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当讲授到包装结构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在制作包装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不仅要具备设计思维和技术水平,更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以及对包装设计行业的认知和责任。该部分内容可增加课堂练习、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追求包装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时要发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一件小的作品中树立争做大国工匠的伟大目标。
再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当讲授到产品包装的市场调研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包装设计市场调研,从包装类别、价位、品牌、色彩、图形、构成形式、材料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国内外市场此类商品包装设计的状况,并撰写调研报告,对调研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把握。调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具有团队精神、凝聚力的团队才能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出色地完成,并且在团队协作中展现自我的价值。
最后,课程教学过程中,当讲授到包装材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应强调包装的视觉效果是通过包装的材质与工艺体现的。本章节内容要用发展的眼光,从环保的角度切入,从过度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到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同时激发、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然后,教师可介绍现代包装材料的发展变化,目前新型的环保材料有哪些,以及它们的使用领域。最后,传达绿色安全包装设计理念,树立研究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的研究志向,倡导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从事设计工作。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将包装设计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必然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应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在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教师可利用“智慧树”等线上授课平台,建立线上班级,将课程涉及的教案、课件、优秀包装案例、教学相关视频、课程思政相关资源、各阶段实践练习任务等上传至在线平台,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较整体的把握,形成课前预习、课上深度思考、课后实践练习的系统学习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其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优秀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项目情景式教学及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结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 巧用“情境课堂”,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生活、多媒体、问题式等情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其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2. 善用“学生授课”,提升学习效果
积极调动学生小組成员充分参与,发挥主体地位,增强经历体验,锻炼表达能力,教师课前指导,课后点评补充,使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 妙用“智慧课堂”,拓展学习阵地
通过微信群、QQ 群等学生使用率较高的社交软件和“超星”“智慧树”等学习软件,建立微型课外第二课堂,把专业课题延伸到课堂外,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帮助学生更多途径地学习知识。
4. 运用实践平台,磨炼专业素养
利用课程与专业、生活结合紧密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比赛,督促学生深入企业、市场、卖场调研[5],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三)思政素养的刷新
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责任人,要做好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工作,就要不断加强专任教师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觉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如大学里的图书馆、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同事等。另外,还可以利用院系教职工党支部日常的相关政治教育活动,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集中的党课学习活动、党日活动等。各院系应致力于提高教师团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专业课教师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打造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双过硬的教师团队。
(四)考核方式的革新
强调过程性考核,给平时学习“加负”。学生应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教师也需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结合教学方式改进考核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团队作业、社会实践调研等考核内容,全方位、全时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合理评价,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全面、更广泛、更灵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可以从考核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包装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包装设计课程固有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进行有效融合,只有从授课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政素养的提升及考核方式的革新等方面开展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才能将包装设计这一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杨平宇,刘昊. 构建绿色发展经济体系 推进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参考,2019(10):59-70.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郑笑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群构建探析[J]. 湖南包装,2019,34(03):118-120+130.
[4] 杜爱玲. 文学作品的语料库研究范式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03):92-94.
[5] 刘亚平,王愈,石建春. “食品包装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实践[J]. 农产品加工,2019(19):110-112+115.
(荐稿人:李吉林,湖南工商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