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重要任务。文章阐述了当前阶段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并结合高校青年学生实际,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提出了加强建设良好的团青关系、深入开展研究和工作实践,建立培养高素质共青团干部队伍等方式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路径,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47-03
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关键是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承担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联系的青年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团结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践,对履行高校共青团的改革使命、更有效地发挥共青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全球化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加,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传播交融。同时,从21世纪初开始,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从网络交流到网络教育,从论坛到微博、微信,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科技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与快速推广[2]。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全球化,不仅改变了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各国政治文化、国家意志和多元价值观不断涌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强烈挑战着青年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力和判断力,而拥有对青年学生高度凝聚力的高校共青团则是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极为重要的一线工作力量。开放的全球化和便捷的互联网环境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艰巨挑战。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全面改革推进的新任务
新时期党对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共青团组织抓住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深入推动思想教育、问题整改、体制创新和观念转换,对共青团提升引领青年的工作设定了更高目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在创建双一流的进程中,高校共青团也承担着思想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等新任务。而传统的共青团工作理念、模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共青团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实现有效覆盖,如何服务青年,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是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共青团必须首先解决的新任务。
(三)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行为方式的新变化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完全处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其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青春期阶段,完全浸润于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快速发展的时期[3],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聚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务实求真,追求自由公平,不盲目轻信权威;追求独立和彰显个性,个体之间的成长发展呈现多样化需求,价值选择差异性很强;追求平等交流,强烈要求被尊重;知识面广泛丰富,接受新事物和使用新技术的水平能力较强等。在思维、行为方式方面倾向于从个人角度出发,习惯在网络环境表达观点和意见,追求个人价值体现,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等。青年学生思想行為的上述新变化,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组织青年学生政治学习和开展思想引领时能提供更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工作方法。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青年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传统优势之一是组织优势,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地发起活动,动员广泛效果显著。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青年学生为本的出发点,教育教学机制、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等都进行了改革,如推行学分制、支持自由选课、鼓励组建和参加兴趣社团、推进后勤社会化等,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结构化班级的概念,弱化了班级团支部的作用。青年学生能够选择参与的青年团体不断增多,不再局限于选择固有的结构化的团支部和学生组织,特别是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生活的效果不佳,使得共青团脱离了与青年紧密联系的纽带。部分学生和学生社团游离在团组织之外,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对青年学生的号召力有所下降。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形式创新不足
共青团组织青年开展政治学习的教育引导形式较为单一,传统形式为发文件、开大会等说教式、灌输式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信息传导效率高,但很难引起思维活跃开放、追求自我价值的青年学生的共鸣;而大多数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仍以理论学习为主,忽视了青年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树立榜样进行典型宣传是激励青年奋进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榜样的精神感召力和典型的动员引导作用有所下降,亟待高校共青团在选树典型和讲好先进典型故事中创新形式。高校共青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但与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变化以及青年接受政治文化思想的广度相比,创新性显得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共青团的工作要求。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主动性不强
部分高校共青团干部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团青关系的新形势,没有深入了解青年一代的新特点和多样化成长需求,未能准确地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认为自己是学生思想观念输入的唯一源头,把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共青团的工作停留在组织动员的初级阶段,造成主动引导青年的观念缺失,思想引领深度不够等现实问题。还有部分共青团工作者工作观念相对滞后,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对于青年学生思想问题的主动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和重大事件对青年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缺乏主动关注;另一方面,未能主动将网络新技术和新工具运用到工作中。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改革策略
高校共青团的核心要务是响应党的号召,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4]。而在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吸引、凝聚、团结、维护青年靠的是先进思想,是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是对青年素质提升需求的服务,是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是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这就要求共青团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大胆实践。
(一)巩固维护良好的团青关系,加强阵地建设,紧密团结青年、凝聚青年
共青团与青年之间的团青关系是共青团社会关系网络中最关键的结点,对共青团组织顺利实现组织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5]。高校共青团加强团组织的阵地建设,建立良好的团青关系是履行共青团工作职责的基础。
首先,高校共青团要把青年学生凝聚在现实的、虚拟的组织体系和工作阵地中,在完善的组织体系中覆盖青年,让青年在组织体系内接受教育,紧密凝聚青年学生。在传统的院系、专业、班级建团的基础上,根据当前青年学生聚集方式的新特点和要求,在学生宿舍公寓、学生社团、实验室课题组、学生聚集的网络论坛、QQ群等建立团组织,实现团组织的全面、有效覆盖,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第二,主动建设网络宣传和交流阵地,掌握网络发言权和解释权。以解决青年学生现实诉求和成长需求为目标争取青年的信任,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教育内容传递给青年学生群体。第三,主动联络和拓展区域内共青团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各类团组织的共建,实现工作项目、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共用,主动提供服务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工作联动阵地。
(二)创新实践思政引领工作方式,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吸引青年、赢得青年
高校共青团承担着思想育人的重要使命,思政引领工作要坚持以理想育人为先导,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并重,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优势,以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赢得青年信任。工作创新要以现实情况为依据,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优质的思想引领项目和品牌长期开展,发挥长效。
第一,建立推进共青团思想文化品牌产生的相关制度,包括促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研究、鼓励共青团工作创新、支持思想引领工作品牌推广等的制度建设。第二,高校共青团面对的是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学生,更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研究探索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工作形式,深入实践高校共青团已形成品牌的思想引领项目。第三,高校共青团要主动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优势,改变自身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掌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建立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用青年学生可接受、感兴趣、有获得感的方式吸引青年、赢得青年。
(三)激发促进团干部的责任担当,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主要依靠团干部,团干部是组织效能实现的决定因素。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全方位的团干部队伍,加强队伍的考核、培训和激励,激发团干部的责任担当,才能扎实发挥服务青年成长的共青团职能。
首先,定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团干部开展政治教育培训,筑牢高校共青团干部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确保团干部在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等方面始终保持和党中央一致。其次,提升高校團干部综合技能。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主动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掌握网络新技术、新媒体等新工具,走进网络,主动发声,加强沟通,增进与青年学生的感情,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发挥面对面沟通和网络教育宣传的作用,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效引导。第三,促进团干部主动观察协调的责任意识,发挥纽带作用。通过选树典型、奖励评优、服务他人等方式激发团干部通过共青团工作岗位实现个人价值,主动探索岗位职责和义务,帮助和维护青年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青年有序表达诉求意见,全力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等。发挥团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让高校团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锻炼本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扎实服务青年、有效引领青年学生的中坚力量。
四、结语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围绕育人目标,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正确把握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创新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载体和形式,以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职能,努力凝聚青年,团结青年,赢得青年,服务青年,最终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青团网. 习近平谈群团工作: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EB/OL]. (2017-12-27). http://qnzz.youth.cn/zhuanti/kszt/xzhd/0 8/xdemo_127402/08/201711/t20171128_11074279.htm.
[2] 张明明,赵博. 共青团所处的时代环境与90后青年特点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4):19-23.
[3] 李孔文. “95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的特点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8(21):116-1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6-11-22). http://ww 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
[5] 张华. 共青团与青年关系论纲[J]. 中国青年研究,2013(02):36-42.
(荐稿人:江昼,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