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锐
(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中华儿女历经几千年的智慧积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建设廉洁社会的时代要求,是高校思政教育又一新内容,更是助力和谐社会顺利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脉相承的,廉洁教育自古就有,将其结合时代诉求进行重组是当下高校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经世代传承与发展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国人心中,成为独特的中国精神[1]。我国自古就有对于“廉”的研究,“廉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深厚的育人价值,也是大学生该有的道德品质,在当今世界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得到传承与发展。
大学生接受的是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于廉洁文化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廉洁”说到底是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现实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融入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激发大学生探索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励其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廉洁作为的社会责任,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廉洁”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指的是为人要正派、正直,做人则要清廉,行事作风应光明磊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廉洁,其核心在于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更加强调一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廉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廉洁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进行了结合,并在逐步发展与完善中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渗透进了时代的特征,产生了社会主义廉洁文化[2]。纵观古今的廉洁事例不难发现,“廉洁”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极其重要,同时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构建、社会文明也都有积极影响。
廉洁文化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将“廉洁”的理念传递给大学生,更是在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廉洁”直击心灵,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品格,使之成长为具有高尚德行的优秀人才,在未来长远的发展中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自觉规范言行;在积极践行政治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做到拒腐防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够廉洁从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廉洁文化有深厚的基础和适应时代发展且可挖掘的宝贵教育资源,可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冲突和碰撞越发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为各种思潮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传播渠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多元文化在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给国家的文化安全带来隐患,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冲击前所未有。多元文化的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的行为出现功利化趋势,对于物质太过追崇,容易出现不廉洁行为,形成攀比等不良风气,造成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步履维艰,对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大阻碍。
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可为其提供实质性的科学指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对其进行廉洁教育可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保持廉洁的行为,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积极适应我国“反腐倡廉”的政治发展要求,从而逐步改善社会风气,为建立清正廉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当中,可提升廉洁文化的内涵,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可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提高甄别能力,不忘自己的本心,借助“古为今用”,更好地实现“洋为中用”。
(1)教育资源不充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经过几千年的漫长演绎而来,带有浓重的历史色彩,而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两者在时代背景和教育教学内容及其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已有数年,而这方面的优秀教育资源却相对缺乏,很多高校虽然积极行动,但仍面临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课程内容的选择没有适当的教材,高校的教育内容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严以修身、廉洁为政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2)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首先,目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应涉及哪些内容还没有定论,教育内容还是单纯地对我国古代廉洁历史和廉政人物的讲解,这些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给大学生以启迪,但因为历史的遥远和时代的变迁,很多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差距较远,脱离了学生的切实需求,使其难以有效吸收。其次,廉洁教育的出发点源于党的廉政教育,所以存在教育内容偏重于对廉政的讲解而忽视了受众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应注重其向“社会人”转变的需求,在其可感知和认可的范围内提升廉洁意识,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廉政教育的内容。最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存在“依葫芦画瓢”,没有体现出地域特色,教育缺乏针对性,更拉开了大学生和廉洁的距离,对培育其廉洁奉公精神不利。
(1)教育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党在新时代进行廉政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廉洁”属于思想范畴,但仅靠道德的约束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机制来加以辅助。教育部门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虽然有所关注,但缺少相应的政策指导,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问题仍处于探索的初期,不够完善。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教育部门职权范围不明确,制度设置、任务划分都存在问题,各部门对如何进行组织、宣传、监察等工作不清晰。其次,从高校内部来看,教育计划缺乏全局性和长期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工作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对于教育效果有急功近利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教育内容的挖掘不到位,无法给大学生提供时代性兼具实用性的学习资源。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任,但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师自身的廉洁意识薄弱,甚至部分教师在面对金钱和权利时定力不强,存在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情况,这样自然无法让廉洁意识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其次,教师队伍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力度不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存在弊端,教学内容单一且往往是“拿来主义”,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缺乏兴趣,廉洁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无从谈起。最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部依靠学校提供的培训,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缺乏内生动力且思维守旧,缺乏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盲目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没有缺陷,国外的廉洁教育都不可取,不考虑时代背景,缺乏国际视野。
(1)家风教育不到位。教育最开始起源于家,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雏形。家是连接人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对于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很大影响,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世代相传的精神延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也是最为接地气的教育;家风教育是廉洁教育的延续,更是廉洁教育的家庭化体现[3]。然而,当前家风教育弱化明显,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家庭教育出现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家庭廉洁教育方面缺位。社会的转型发展导致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对物质生活水平的盲目追崇使得家庭主要成员的价值观念功利化,无法抵挡诱惑,家庭观念淡薄,家庭功能弱化,家庭廉洁教育无法传承。
(2)家庭传统文化育人欠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智慧提出,“齐家”是个人道德行为和国家治理的中介及桥梁。所谓“齐家”,通俗来讲即处理好家庭的内部关系问题,只有小家团结稳定,社会大家庭才能实现和谐,国家治理才能长治久安。“齐家”的实质是要求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要有内在的良好秩序和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极其看中的一种对个人能力和品德的表现。直至今日,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判断也会考虑其家族风貌状况。然而,当下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多为“2+1”模式,家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严重欠缺。同时,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家庭文化出现偏差,不仅无法配合学校德育,甚至会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部分家庭存在独裁的家长式家风传承方式,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依然沿袭封建教育观念,不符合时代诉求,家风教育问题严重。
(1)社会层面不重视。这里的社会层面指的是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依然属于理论范畴,单靠言传身教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必须依靠大学生亲身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可见,社会层面对于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实践活动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层面对于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走出校园很少有弘扬传统廉洁文化的活动,大部分公益活动多停留在献爱心、尊老爱幼等方面,并且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宣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动。再者,社区也没有发挥其社会育人的真正作用,“廉洁文化进社区”多停留在口头上。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介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无法在舆论层面上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营造出积极氛围。
(2)社会支持系统协作性差。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系统性的重大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积极创建三方联动的廉洁教育新模式,构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新联动系统,以个人为主体,以学校课程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的独特性为抓手,以社会教育为实践的主阵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新格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力量,三方的系统协调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互相补充和延伸,而只靠其中一方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使命,但事实上这三方没有构成体系且协作性较差,在教育内容方面也没有达到共识,基本以“孤岛”形式存在,致使教育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甚至还存在相互抵消的问题[4]。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时代发展出现的新课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都需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转变。第一,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大学生作为独特的受众主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干部的廉洁和公民的廉洁教育有一定区别。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媒介不断更新,大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繁杂,个性独立且自我意识强,对外界充满热情,社会性较以往的大学生更为突出,更具创新求变意识,但个性仍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质,高校及教师应挖掘大学生感兴趣且对他们有实际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廉洁教育的共通点,摈弃不符合时代特征和脱离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第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内容关乎教育的实效性,是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框架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取,也并不是涉及的范围越广越好。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应该引入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内容,对于已形成的知识体系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删减。第三,教育目的的针对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廉洁”有根可寻,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人格更加健全,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终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型,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当中要用历史启示当下,以史为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思想与当今时代需求更好的结合,使当下的廉洁教育有深厚的根基可寻,最终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实现和谐统一的廉洁教育总目标。
学校教育是系统的,大学校园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过渡期,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现象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力量,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活动在大学校园盛行,可见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因此,高校可将这些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切入点来渲染校园育人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廉洁认识。与此同时,校园中的不廉洁现象应及时得到纠正。当然,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政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自身在廉洁方面的知、情、意、行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具有深刻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需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新教师在入职时应接受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融合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教育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第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精心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剖析和凝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时与当代大学生自身实际的更好切入点,并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借助政治理论课这一教育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自律意识。第三,高校应紧抓在职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方面的教育。在职教师中有很多老教师,其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找不到教育的切入点。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年轻教师出现不廉洁行为,需以在职教育的形式不断纠正。
良好的家风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长辈为人处世中的品行和态度都会在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家风教育重在言传身教,由长辈通过切身的行为来感化和影响后辈的言行[5]。传统的家风熏陶作用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古代社会,家庭教育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其净化社会廉洁风气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首先,父辈是廉洁家风的教育主体,也是自我廉洁教育的主体,应积极通过思考和学习明确廉洁的价值,从而在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廉洁做人。高校应通过走访或研讨会等方式广泛联系家长,也可建立家长学校,将家长纳入高校育人体系当中,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激发家庭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熏染作用。其次,家庭教育主要靠亲属关系进行维系,缺乏约束力,而家规作为家庭的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助推大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迈进。同时,廉洁家规家训的建立有助于把实际生活中的廉洁思想制度化、成文化,从而更好地代代相传,被后人所传承。因而,良好家风的形成和流传既需要父辈日常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也需要家训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来约束。最后,受传统父辈与子女存在交流阻碍,造成很多中华优秀家风思想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不畅。社会转型发展造成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以“2+1”模式的小家庭为主,家族观念薄弱,传统廉洁家风的传承推进较以往更加困难。同时,受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加之经济社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子女在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特性凸显,改变了以往以父亲为核心的家庭地位,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家庭成员不同观念冲击,廉洁家风的传承方面凝聚力不足。
大学生通过在校的德育学习对于“廉洁”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但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仍存在知行不统一的问题,这与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多元文化冲击有密切联系,同时与社会各界责任意识的淡薄也直接相关[6]。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纠正社会风气、助力大学生廉洁教育迫在眉睫。社会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介应利用网络的便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法制宣传活动的推进。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蓬勃状态,很多企业是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这些企业的研究比学校的讲解更有历史的延续性,也更加广博,与本地的文化资源也有更好的衔接。这些企业可积极为校方和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可以是讲座,也可以是有组织的实地参观,也可是组建邀请大学生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廉洁教育的相关调研等,从而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于廉洁文化的认知。其次,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在理论方面较为充足,但更加缺乏的是将认知落实在行动上并以行动加深认知、以行促知、知行合一[7]。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应注重生活化,在生活中寻找契机,调动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社区作为一种集体生活组织,具有广泛的联系性,社区文化对于一定区域内人们的文化价值认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可给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提供便捷。例如,依托传统节日,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以宣扬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为目的的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机会,使大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廉洁认知,从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满足收获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时代的诉求,重在面对现实问题,让学校的系统理论教育、家庭的日常熏陶和社会的实践锻炼延伸形成联动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