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2021-02-13 07:30然,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恽代英儿童游戏

石 然,陈 鸥

(1.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2.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恽代英不仅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家。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了系统的儿童教育思想。恽代英说:“无论从人类的改良、社会的改造还是个人今后的教育和发展来看,儿童教育都至关重要。”[1]恽代英关于儿童教育思想涵盖了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公育等诸多方面,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一、恽代英对学前学校教育的探索

恽代英所处的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大多处于封闭式的家庭教育,正规的幼稚园比较少。大部分的幼儿园都由外国传教士创办,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恽代英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对学前学校教育进行了思考,在三育并举、儿童游戏、避免“超前”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创见。

(一)以三育并举推进儿童教育

恽代英把教育当作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他认为,所谓教育是“教育者以各种方法使儿童心性各方面均完全发达,即使儿童之自我得以完全实现之谓”[2]72。他主张实行“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的教育。

“吾国之人,好以教育与读书并为一谈。不知读书者,仅智育之一部分,而智育者,仅教育之一部分也。”[3]50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难发现我们多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智力的培育上,而相对忽视学生性格、身体、社交等方面的培养。在人们固有的认识之中,那些在智力上早慧的儿童,在体质上则会比同龄的儿童先衰老;天资聪颖的孩子,其气质和性情往往会生得古怪,与一般的孩子合不来,可谓是:“此存则彼亡,彼消则此长也。”[4]为破除人们的封建思想,恽代英先以斯通勒夫人的女儿为例,证明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便可以达到三育并举的效果;接着,又中按照“德、智、体”三个教育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为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直接的方法指导。恽代英三育并举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很有进步性的。

(二)游戏是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

在对儿童游戏的看法上,恽代英追随着自然教育的思想,“自然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恽代英认为:教育即游戏,游戏即教育。他在为《自然之母教》一文所写的按语中写道:“游戏本小儿之所好也,岂能以人力强加压制,若相率以此为戒,是使小儿失其所以为小儿也”[3]49。游戏是儿童的爱好,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利,无异于是破坏儿童充分发展的基础,长此以往必定使儿童变得麻木不仁。恽代英充分赞成游戏是儿童工作的观点,他借鉴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工作的理论,参考斯通勒夫人教育学说中“使工作如游戏,而使游戏为有目的”的观点,提出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将儿童的工作变为游戏是唯一的目的,游戏是儿童有目的的工作。

针对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知如何指导儿童游戏的问题,恽代英特别对儿童游戏的方式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多为儿童提供有实物的游戏,包括各种真实的事物和缩小版的模型,都要尽可能真实具体。“儿童之生活,以变易不拘为最要”[5]我们应该依据学前期的孩子的思维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动静结合、能直接感知的游戏。世界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把球当作儿童最初适宜玩的玩具,因为球圆滑的表面是最简单的玩物,等孩子大些可以更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各种木块用来搭建,福禄贝尔还亲自设计了一套幼儿教具,取名为“恩物”,意为上帝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结合中国的国情,恽代英列举出一些便于在家庭和幼稚园中开展的游戏,例如:建构游戏、户外游戏、折纸裁纸、串珠、刺绣等。

恽代英在批判传统私塾教育死板独断的基础上,提议学校中设立若干个儿童俱乐部,供儿童展览、游戏、运动及演说谈话等事,来补助老师教授的不足。在俱乐部中,“可相机提出学艺竞争之事,如手工竞争、图画竞争、短距离竞走竞争等。酌备奖品,以资鼓励。”[6]恽代英建议采用“儿童公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评判优劣赏罚,来防止儿童虚荣心的发生。“儿童公议”就类似于目前在幼儿园中常用的“儿童评价”,让儿童通过互评、自评等方式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起教师、家长的评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能让孩子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观察、总结和评价能力。

(三)儿童不宜过早读书

中华民族历史上不断演进的人才甄选考察制度,促使民众普遍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人人崇拜书籍,把读书入仕途当作人生最高追求,认为只有好好读书入仕才是人生正途。直至今日,读书考试仍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深深刻进了我们的思想。

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方式应是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尤其是对于学前期的幼儿,读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学习方法。针对儿童教育,恽代英特别提出要将儿童教育与读书划作两件事,切不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从小对学习产生厌烦之心。他认为“未达学龄者,不当以读书损其心性也”[3]50,在读书的问题上,恽代英依旧遵从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恽代英与卢梭一样反对在学前期让儿童学习读书,但他不反对让学前期的孩子接受教育。那这一时期的孩子该学什么,又该怎么学?恽代英称:“自然科学及家庭实用之技能,虽不识字之人,亦可学之”[7],因此他主张先让儿童学习自然科学和家庭中实用的技能。这里的自然科学是指儿童早年最需要知道的常识和简单的科学知识,且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识字问题上,恽代英提出与卢梭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可以在学前期教儿童识字,并把识字作为蒙学的开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从三四岁开始,每天用一个小时来教孩子识字,其余的时间就用来学习自然学科、美术学科等。但儿童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要依据其年龄而定。如果儿童对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且不感到疲惫,可以适当延长学习的时间,使儿童获得满足,有利于智力的发育。总之,儿童不是没有学习的机会,只是学习的量不宜过多,学习的目的也不能制定的过远。最重要的是,“儿童之读书,不可择效过速,使彼有不能胜之感”[8]。

二、恽代英对学前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长时间全面系统地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恽代英写下《家庭教育论》等文章,对学前家庭教育做出了体系性论述。

恽代英认为“家庭教育乃应研究一种学术也”,他十分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基。但在当时,民众对教育常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就是“佣师制度”,即教育是老师传授知识,家庭教育不足以称得上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心灵、性情各方面均完全发达,使儿童的自我得到完全的发展。为了破除人们对教育的误解,恽代英将当时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概括为教育即智识灌注、教育即职业传授、教育即教读书教明理学圣贤三种,针对这三种认识,他认为:“然此数者,皆不过教育之一端,不可以任何之一端概教育全体。抑且不可以此数端概教育之全体。”[2]72正因为教育涵盖的范围极广,仅凭“佣师制度”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裴斯泰洛奇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家庭是儿童最初的道德观念和知识能力的来源,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恽代英与裴斯泰洛奇一样,都认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但恽代英提出家庭教育在教育上所占的地位是因时而异的:在母亲怀孕到儿童入学前的这一段时间,家庭教育是唯一的教育;在儿童正式接受学校教育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助教育而存在。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占了人生教育的大部分,因此,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根基。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父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恽代英从家庭中的德育、智育、体育和游戏四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做了详尽阐述。

(一)以身示范是家庭儿童德育的最有效方法

恽代英认为“儿童之德育,以有善良可资模仿之模范为最要”[2]76-77,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身示范。因为儿童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加上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是第一要紧的,“为儿童之模范者,恒为其日夕不离之父母”[2]77,父母是与孩子朝夕相伴的人,因此是孩子的首要模仿对象,在幼儿德育上父母应做到:

(1)养成有秩序的习惯。即行为举止稳定,有条理,符合社会规范化状态。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如果父母“举止无恒,好恶无常,小儿既不便于仿效,即仿效之,亦徒为德性之妨害”[2]77,这是贤明的父母所不应有的行为。况且,父母若要求子女举止有恒有常,但自身却做不到,对子女来说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难达到了,所以养成有秩序的习惯值得父母的注意。

(2)养成勤俭的习惯。“勤”是勤奋,不浪费时间;“俭”是节俭,不浪费金钱,勤俭是人必要的美德,也是儿童不能缺失的美德。如果父母没有勤俭的美德,“以身先之,使之观摩而化,则小儿易于流入奢惰之习”[2]77,也就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勤俭的习惯,这就是“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奢靡浪费的行为。

(3)养成向善的习惯。“欲使儿童日进于善,不可不启发其好善之心”[2]78,而要想启发孩子好善的心,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最初并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父母如果只是以各种圣人大道理束缚儿童,“则此好善之心,终不十分发达”[2]78,且孩子往往“从而不乐,则冥冥必不免败行之羞,而百年未必能无改操之惧”[2]78。因此,要想孩子永远向善,父母除了口头的说教也要身体力行,见善及时行之,多称赞向善的事,使孩子对行善孳孳以求,唯恐落后。所以,向善的习惯也是不容父母忽略的。

(4)养成清洁的习惯。清洁虽然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注意事项,但会间接影响道德的养成,比如孩子的秩序感。清洁既包括身体的干净,也包括居室环境的洁净,“堂室既不清洁,小儿虽有清洁意思,亦无清洁之之能力,终不得以而苟安于不清洁矣”[2]78,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就没有清洁的欲望了。要想孩子清洁,父母就必须注意自己先养成清洁的习惯。

除上述习惯外,恽代英还提到在家庭中,亲戚的品行、房屋的构造、器物的摆放等都会影响儿童道德的形成,“家庭之构造,不啻为社会之缩小模型,苟善用之,可使儿童不出户庭,而略知料理社会之事”[2]81,由此可见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家庭中的人和物都需要重视;在家庭外,孩子所接触的人和事也是影响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孟母三迁”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家庭外的事和物什么能模仿什么不能模仿,父母一定要加以干涉,替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值得学习的,免得“儿童由此沾染恶习,以尽败家庭教育之功”[2]80。总之,为人父母自身要先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巧妙创设优质的环境,在生活中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予孩子善良美好的暗示,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也变得善良美好。

(二)善用恰当方式培育智慧儿童

恽代英赞同斯通勒夫人“三育鼎立不可畸轻畸重”的教育思想,认为及早对儿童进行智力上的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智慧儿童。他提出:

(1)不能强迫儿童读书。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上文所讲,我们不可以将读书与教育等同,书是死的,而生活是活的,“无论未成年之小儿,强之读书,谓之斫丧……且于想像发达未臻完全者,尤不宜也”[2]83,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用死读书的方式强迫学习无疑是对他的一种摧残和伤害。如上文所讲,儿童不宜过早读书,学习的方式也要是具体、有趣的。

(2)用归纳的方法学习自然科学。恽代英通过美国科学杂志的研究,提出学前儿童最应该学习的内容是自然科学,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最宜采用归纳法,即先收集各种线索,再从线索中发现真理或概念。如果采用抽象的演绎法用各种假设、法则去教幼儿,使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会使学习变得毫无兴味。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早已被广泛运用,足以证明恽代英思想的价值。

(3)感官教育是幼儿最需要的教育。“小儿犹有最需要之教育,即感官教育也”[2]85,恽代英认为幼儿从出生起就应该接受感官教育,感官教育是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感官教育能使孩子变得精明灵活,因为幼年的孩子还不知如何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家长若替孩子包办一切,减少了他们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机会,孩子的感官就会变得迟钝、笨拙,也更容易形成近视、口吃、驼背等毛病。在幼儿感官教育的研究中,卢梭和蒙台梭利最具代表性。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儿童“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感官训练,多听,多看,多摸,多嗅,多接触实际事物,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等,让儿童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接受教育。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实验中依托感觉教具,帮助幼儿健康的发展,此外还针对身体不同感官的发育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这些教育实践都为感官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4)善用方法教幼儿识字。恽代英虽反对让儿童过早接受学校教育,但他并不否认儿童学习的必要性。“读书之教育,亦可于儿童幼时,植其基本,即识字等是也”[2]86,他主张采用唐翼修的儿童识字法,在儿童三四岁时,准备数千个小木块,在每个小木块上刻一个字,漆好,放在木匣中,每天教孩子识三五个字,再用这些字凑成一个句子叫孩子来读。天资聪颖的孩子,百日就可以学完。虽然不用到三四岁,孩子就已经能学习识字,但因为早期教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家长也不必过早让孩子开始识字,但如果一直拖到上学前还没有开始识字,就为时已晚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采用一些识字方法教幼儿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文字。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就肯定了儿童能识字,但对儿童的年龄也做了划分,他提出识字应该在中大班幼儿之中,且要寓于游戏之中,为此他创造性地设计了“儿童识字牌”,开发出“凑对子”、“拼句子”等有趣的游戏,还和张宗麟共同编写《幼稚园应用字汇》一书。当然,无论是恽代英、陈鹤琴还是其他教育家,他们都坚决反对死板的识字教育,反对让孩子超前学习,主张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幼儿快乐学习。

(5)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个性。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是每个父母的愿望。对此,在家庭智育中恽代英特别对父母提出:要观察孩子个性发展的趋向,考察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提前制定教育计划,全力养成该职业需要的技能。同时,与此职业没有关系的知识技能,不必强求孩子学习,免得分散精力,影响必要的学习。“儿童不能发现已职,而欲其易于成功,则惟终日依绕之父母代为发现之而已”[2]88,这也是作为父母的天职之一。

(三)体育是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

体育最大的作用就是治未病,有了健康强健的身体才能进行其他的教育。对比德育和智育,恽代英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体育是最容易进行的教育。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因此体育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教育,以严格的家庭体育教育,预防孩子各种病态的发生,就是父母最大的天职。父母应做到:

(1)让孩子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小儿的起居饮食均要按照卫生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时间,“时间确定,则器官之动作,皆有节制,不至感调节之困难,而阻止其天然之发育”[2]89。为孩子制定的作息规律,要合理也使孩子乐于遵从,不可以勉强孩子使他感到痛苦,若孩子能自发地遵守,逐渐在脑中形成动力定型,长大后便能养成自然的习惯。

(2)让孩子养成清洁的习惯。父母要先慎择居处,选择空气流通、整洁的居室;其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将身体养护的方法教给孩子,渗透式地让孩子形成卫生的观念法则。

(3)经常让孩子接触户外生活。俗话说自然有三宝:阳光、空气、水。若父母只知“溺爱其子女,夜睡则闭户,昼处则鲜出门庭”[2]90,不知利用好这三宝,就是把孩子置于疾病发生的危险之中。因此,要让孩子多接受阳光的照射,多呼吸新鲜的空气,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

(4)从小让孩子开始学习体育锻炼。为人父母者,不知利用好小儿好动的特点,常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原则来压制孩子,“使小儿生气因是剥削殆尽,此实至可痛之事也”[2]90。小时候运动本能受到压制的孩子,长大后他的运动本能常会几乎消失,因此有必要从小就让孩子学习体育锻炼。此外,孩子的运动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并且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发育。

(四)把游戏贯穿学前家庭教育的各方面

在学前家庭教育中,恽代英同样重视游戏的价值。不仅如此,他在儿童游戏方面为父母提出了诸多建议。

(1)不要限制孩子的游戏。“小儿之游戏,乃小儿天然之生机,不可遏除”[2]93,游戏是儿童天然的嗜好,游戏也是小孩子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让孩子进行游戏对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有好处。遏制游戏,只会让孩子在背后玩各种不正当的游戏。游戏还是进行教育的方法,恽代英说:“如无游戏,即无教育。”[2]93足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

(2)支持孩子自己制作玩具。“模仿工作,生于模仿本能。自制玩物,生于制造本能”[2]93-94孩子好模仿,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家长宜放任孩子动手操作,使他们的本能得到完全的发展,而不宜代替制作或购买现成的玩具,使孩子的本能受到压抑。

(3)支持孩子玩竞争类的游戏。竞争也是孩子的本能,“今世既不能无竞争,则竞争之能力,亦不可不于儿童早期养成”[2]94所以竞争能力应该从小养成。要注意的是,恽代英所说的养成“殊非慰谓使小儿有竞争之野心,及掠夺之手段”[2]94畸形的竞争野心将有害于道德发育与社会和平,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正当手段进行正当竞争的能力,提倡有益的游戏,抵制低俗的游戏。孩子间的竞争,最宜借助儿童竞技会、儿童博览会,用儿童公议的方式来评判优劣赏罚,以此防止虚荣心的发生。

(4)父母多陪孩子一起玩耍。父母在与孩子游戏中时放下平日的威严,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此时儿童就能自然地模仿和遵从父母的行为。对于父母来说,游戏也并不只是陪伴,还是一个观察孩子发展状况的良机,父母通过观察孩子游戏中的行为能更明确的知道子女现在所处的发展水平和所需要的教育,从而为之后的教育提供方向指引,这是日常的宣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恽代英这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裴斯泰洛奇的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便能得到映照。书中塑造了一位优秀的母亲葛笃德,她用自身美好的品质言传身教的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孩子,也积极地用爱去感化其他孩子。恽代英认为,在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母亲往往要比父亲承担更多的责任,母亲因其所特有的慈爱周详,正是儿童所需要的自然教师,是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因此,恽代英希望中国的妇女能崛起于流俗之中,自练其心身,开我国家庭教育的先河,能出现像蒙台梭利那样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杰出人物。

三、恽代英对学前公育的设想

五四运动时期,国内高涨的妇女解放运动继续促进了“儿童公育”思想的形成。恽代英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的需要以及共产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肯定家庭教育的价值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想要许多人受一点做父母的教育,亦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想人人的家庭能有个合度的教育设备,更发在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进一步说,现在劳动阶级的人,妻子亦做工,幼童亦做工,哪里还配说有家庭,又谈什么家庭教育?”[9]因此,恽代英主张实行“儿童公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设想。

恽代英认为,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儿童公育不仅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反而能改善社会,使其向理想社会发展。恽代英相信儿童公育是社会全局改造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全局改造的第一步,“若一切现制度都不感觉改造的必要,仅求儿童公育,即令有弊,不足非儿童公育。”[10]21在社会的教育问题上,恽代英认为公育机关不仅能减轻女性育儿的辛苦,还能防止愚昧的育儿思想给孩子带来危害,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在社会情感上,儿童公育不仅不会“使父母、儿女、兄弟、姊妹,面不相识,不至便不能相爱”[11],反而能使孩子接触到更多人,在爱家人的基础上爱更多的人。

在上述基础上,恽代英总结出儿童公育的几个优点:1.使所有儿童都得到合适的、平等的教育。2.便于让女性经济独立,免去做牛做马的家庭义务,发挥更大的人生意义。3.便于自由离婚,打破女性长期无条件屈服于男子的枷锁。4.使人类普遍感到幸福。最后,恽代英得出结论:“我信儿童的公育,是恃人类的彻底解放,是恃人类对于社会的自觉,不恃人类为学说的奴隶。”[10]25儿童公育是与人类正当生活和幸福息息相关的事,儿童公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解放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恽代英希望“我们先有个共同的生活,由共同的生活里实现公育,由公育以求共同生活内面的完成,及对外的发展”[10]25,他有关儿童公育的部分思想已经在当下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恽代英主张的儿童公育,就是儿童自出生之后便脱离家庭,送入公育机构接受全面正规的教育。公育机关不同于之前的育婴堂、蒙养院等组织,它既包括针对0-3 岁幼儿的育婴院也包括针对3-6 岁幼儿的幼稚园,孩子在6 岁前都与同伴生活一起生活在公育机关内。恽代英说:“公育机关,是有研究有经济的专门家照顾一切,自然不是不负责任,不勤慎精细的人所能得社会信任的。”[10]22说明公育机关里从事儿童抚养与教育的人员都是勤慎精细且获得社会信任的专家,公育机关会一直抚育孩子到他进入小学。

恽代英认为实行儿童公育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母亲在怀孕时就要住进专门设立的人本院。人本院就是胎教院,是为孕妇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里面有优雅的环境远离世俗的纷扰,母亲在里面接受良好的照护,要注意自身的衣饰、走路姿势、所吃的食物等等,一切为了胎儿和母亲的健康;其次,儿童出生之后便送入专门的公育机构,母亲可以在公育机关的指导下照顾孩子;再次,当孩子满月之后,母亲可以选择给孩子哺乳直到其断奶,但其余的抚育训练要由公育机关内的专人负责;最后,等到孩子断奶后,就全权交由公育机构教养直到进入小学,公育机关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育和教育幼儿,使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以后建设国家而努力。

四、恽代英学前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当前学前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恽代英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

“盖小儿不比学校之生徒,尽可与以暇日,俾其顺自然之轨道而发展。”[2]86儿童的教育应该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让孩子早入学、早识字,各类教育机构变应运而生。伴随着机构数量的增长,各种教育乱象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许多机构会采取超前教育的方式,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让他们学习现阶段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因为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孩子对知识的认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许多孩子失去了自由快乐的童年,而且会提前消耗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最后难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卢梭将儿童期称为“理性的睡眠时期”,他认为此时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不能接受和形成观念,如果这一时期强迫孩子读书,会限制儿童的心灵自由,妨碍身体发育。可见,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在教育中严格遵循。

为了规范这些乱象,2018 年,针对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的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12]近期,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各校外培训机构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可见国家在政策上一贯坚持学生为本,反对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尽管教育部、各地教育局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真正难改的是家长的思想。在“教育内卷化”的风气下,拼学校、拼成绩已经司空见惯,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明知政策禁止,却“共谋”欺骗检查组,一起隐瞒超前教育的事实。这样的行为是对幼儿的一种摧残和折磨,直接导致了对幼儿的身心伤害,也使很多孩子在小小的年龄就患上了学习恐惧症。比起国家发布更多教育政策,家长更需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适当的“佛系”,不要让孩子成为“内卷”的牺牲品,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此外,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儿童时除了要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还要考虑结合其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

(二)给予儿童游戏的权利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也是在直接感知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家们都肯定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但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摩擦磕碰,许多家长因为怕麻烦,就用严格的规定来束缚孩子的手脚,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他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做;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获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13]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需要通过嘴巴、双手、眼睛来学习,他们需要游戏,如果我们处处限制孩子,就会使他们失去许多促进大脑发育的机会。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一直强调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要能保障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类游戏,但游戏的种类繁多,除了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游戏还需要家庭的配合,有意识地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让孩子们多玩有益的游戏,在快乐游戏中快乐成长。

(三)注重儿童德智体协调发展

恽代英明确提出要以德、智、体三育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并且指出三者“鼎立”的关系。书中特别提到过“早慧儿童”的案例。我国古代人民很早便开始关注那些幼而敏慧,少有特质的儿童,一方面,世人对这类儿童的关注和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对这类儿童也产生了更多的理性思考。无论是历史上记载的“早慧儿童”还是现在的“神童”,早年崭露头角最后却泯然众人的事例都屡见不鲜。

在当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已经从“德、智、体”三育并举变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不难发现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我们都更加注重智育,重智轻德、重智轻能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在家庭中,父母应首先树立全面发育的理念,再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增强科学育儿的能力,此外还需注重与学校的教育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和学校教育的根基。“在受胎襁褓以及成童,家庭教育实为惟一之主要教育,至儿童学满龄,受学校教育以后,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之补助教育”[2]75。对学前儿童来说,家庭教育作为从懵懂走向明理的主要教育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家庭教育思想是恽代英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系统地对家长提出要求,对加强当前的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以身作则,使之观感而易化”[14],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此外,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也必不可少,平等交流、友爱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自主性和主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培养。

总之,家庭教育具有开始早、持续时间长、教育者亲近等的独特优势,往往能取得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和改进家庭教育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五)完善国家学前教育体系

恽代英预言随着社会进步,实现儿童公育是必然,明末清初有关“儿童公育”的思想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社会化的进程。恽代英所说的公育机关就是现在的幼儿园,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普及率稳步上升,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学前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了85.2%[15]。除了持续提升幼儿园教育,婴幼儿的照护服务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排在七项民生需求之首,大力推动0-3 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16]。解决我国学前儿童照护和学习的问题,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上下一致、加强协作、增加供给、补齐短板、紧抓监管,争取早日实现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转变。

虽然恽代英的一生只经历了短短的36 个春秋,但他将十余年的年华投入了教育事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我国一名无产阶级学前教育思想的先驱,他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的国情,提出具有先进性的幼教思想,既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又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教育文化,同时也将现代西方的学前教育的思想带进了中国,为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恽代英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有较好的启发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为我们的幼教工作提供支持,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猜你喜欢
恽代英儿童游戏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
《中国青年》创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