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鑫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呕吐、排便以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医特色疗法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且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中医特色疗法;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常见于夏季和秋季发作,发病原因以病毒、细菌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不成型、排便次数增加、呕吐、发热、纳差、惊厥等,病程中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1]。如何及时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当下医护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本研究分析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2.35±1.2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7岁,平均(2.38±1.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疾病;亲属不配合;存在呼吸衰竭、营养不良。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疗法。(1)中医按摩:选取患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以及任脉,包含天枢穴、关元穴、神阙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每个穴位按摩1~2 min,每天1次,连续按摩5 d。(2)穴位贴敷:选取厚朴、吴茱萸、莱菔子、黄芪各10 g经过100目的细筛后配合适量白醋调匀成糊状,装进敷贴盛药处并贴敷于患儿天枢(双侧)、脾俞(双侧)、神阙、膻中等穴位,每天1次,每次2~3 h,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患儿治疗后72 h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大便排便次数减少则为显效;患儿治疗后72 h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而大便排便次数有所减少,性状得到改善则为有效;患儿治疗后72 h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病况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腹痛、呕吐、正常排便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抵抗力较弱,肠道耐受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小儿腹泻是多发病及常见病。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常采用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对症治疗,虽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用时较久,且治疗效果也未能满足预期。中医认为小儿急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患儿脾胃虚弱、乳食不当、外邪入侵引发的脾胃阳气外泄、宿食停滞所致。针对小儿特点,采用中医特色疗法,通过穴位贴敷以及推拿按摩,可以使中药药效经穴位皮肤直入患儿体内。吴茱萸、莱菔子、厚朴、黄芪归经于脾经、胃经、大肠经、肾经,利于缓解患儿呃逆呕吐、食少吐泄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泻患儿采用中医特色疗法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且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