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骨科 李晓阳
腰,在人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是腰不好,生活中很多简单的动作可能都无法完成。小时候,长辈说,小孩子哪里有腰?长大后,经常不运动,一坐就是一天,动不动就把腰闪了。去健身房,教练说,腰上肌肉不给力,使不上没劲儿,这是核心不稳。也有很多人到了老年之后,会经常说自己腰疼。
“腰疼不是病,疼起来也要人命”。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腰疼。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腰痛仍然是影响残疾年限水平和趋势的主要原因。腰痛病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均以45~54岁为发病高峰,特别是在35岁以后,腰疼次数增加更加明显。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并不把腰疼当回事儿,只觉得是劳累了,多休息就能缓解,等等就好。要是缓解不了,去医院拍个片子,也不过就是腰肌劳损或者腰椎间盘突出,不是什么大毛病,没必要大惊小怪。
但如果说,腰疼可能是癌症的征兆,您相信吗?肿瘤专家提醒大家,体内有癌,腰部或许先知,尽早排查,别一直拖着,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腰痛每个人都有过,多是在久坐或是重体力劳动之后出现。这种腰疼,主要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或者短期内肌肉受力过大而导致的劳损,损伤了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延展性,导致乳酸堆积,造成腰部肌肉酸痛。适当增加有益锻炼和间歇性规律活动身体,腰痛症状就会明显有所改善。
但是,有些腰疼不平常,可能是癌症的信号,如果忽视腰疼的症状,就有可能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 举个例子:
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男性,打个喷嚏引发了剧烈的腰疼,持续加重到不能直立,疼得白天吃不好夜里睡不着,原来腰杆倍儿硬朗的壮汉一个月掉了十多斤肉,到医院赶紧一拍片子,发现腰椎的骨头竟然都已经空了!
检查的结果不是骨质疏松,而是晚期癌症骨转移!
骨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有40%~80%的晚期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尤其是晚期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等患者的骨转移比较常见。70%~80%的骨转移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
这位患者打喷嚏的时候,腹压增高,使骨转移的椎体压瘪变形,临床上称为病理性骨折(图1)。病情逐渐加重,压缩畸形的骨骼向后压迫脊髓,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截瘫,到这时才去医院看病,发现这种腰疼原来是肿瘤骨转移的表现。
图1 病理性骨折的形态特征
正常人的身体骨质非常密实,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起到脊柱支撑的作用。肿瘤骨转移会使骨骼密度下降,将原本致密的骨质侵蚀成镂空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溶骨性破坏。很多癌症患者的第一症状会表现为骨转移后的剧烈疼痛,多集中在腰部附近。癌细胞转移到某个椎体,该椎体承重能力就会下降,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如打喷嚏、翻身、伸懒腰、咳嗽、搬物品等,都可能引发骨折而导致剧烈的腰疼。
所以,对身体释放出来的信号要足够的重视。腰疼可大可小,如果你在平时生活中感觉自己腰疼,通过休息后还不能有所缓解,就有必要及早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有病还硬扛着。有问题应早发现,早期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效果。
通常在腰部能够摸到的硬硬的骨节为棘突(图2)。
图2 脊柱的结构
普通腰痛,一般是棘突两边的部位疼,而且疼痛的部位不确定。可能是左边疼,也有可能是右边疼,而且疼痛多是酸酸胀胀的,不是那种有东西锤击腰部的感觉。
重点是普通腰疼,只会是腰部附近疼,不会影响其他部位。症状有的时候轻,有的时候重,如果好好休息,疼痛症状就会缓解。
但是,肿瘤骨转移引发的腰痛,可能只是首先出现的症状,随后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出现疼痛,不只是腰部。
肿瘤骨转移引发的腰疼,疼痛部位一般是在中间位置,由于肿瘤会严重破坏骨的健康,导致骨的生成能力丧失,骨骼溶解,强度下降,出现骨头疼的症状,感觉腰部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锤击的那种痛。
如果腰疼持续加重、夜间尤甚、伴随莫名其妙的乏力和消瘦等表现,很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了癌症导致的疼痛转移。
尤其是恶性肿瘤病变的疼痛通常是在后半夜,晚上的时候会疼得更加明显。夜间疼痛加重要高度警惕恶性疾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腰痛是普通性质,那么可以加强锻炼腰部力量,改善腰疼症状。
不过,锻炼要坚持才能有效果。另外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发腰痛。
但如果是肿瘤骨转移造成的腰痛,特别是存在病理性骨折,就要严格限制活动,积极接受治疗,防止恶化。
临床上对于肿瘤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治愈癌症本身,而是有效地减轻疼痛,改善或维持现有功能水平,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制动、口服或注射止痛药、应用骨改良药物、手术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等。骨改良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减少骨丢失,提高骨密度,进而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和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骨转移病灶进展等)的发生。作为辅助用药,骨改良药物可以明显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非手术治疗对骨转移已出现病理性骨折、疼痛明显的患者往往效果欠佳。此外,骨折后长期卧床也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微创手术使脊柱转移性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微创治疗具有镇痛效果,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得脊柱转移性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其主要操作步骤为:在影像仪器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将骨水泥经皮注射到目标椎体(图3)。注射后能够立即增强椎体的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高度,减轻患者疼痛,并且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这种术式也为患者接受骨组织活检提供了便利。
图3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操作示意图
射频消融技术(RFA)也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手段。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影像仪器,定位后使用中高频交流电从电极进入目标组织,用高温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可以阻断肿瘤周围的供血血管,使得肿瘤组织缺血坏死,且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图4)。
图4 射频消融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此外,通过破坏骨内感觉神经纤维,抑制疼痛传导,射频消融技术可以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于那些对传统疗法有禁忌,存在转移性椎体疼痛及有肿瘤进展风险的患者,射频消融技术尤为适合。
国内外目前比较推崇的方案是将椎体成形手术与射频消融技术结合。一方面,射频消融技术使得肿瘤组织被破坏,肿瘤体积减少,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同时阻断血液供应,减少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另一方面,椎体成形手术能够起到弥补射频消融技术无法恢复椎体形态及预防病理性骨折的缺陷。
腰骶部是位于腰部和臀部连接的一个地方。如果发现在这个部位出现了肿块,摸上去硬硬的、疼疼的,会长大,还会伴随大小便的异常,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因为,这可能是患了脊索瘤。
脊索瘤发病率非常低(1:100万),起病隐匿,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一开始常常没有症状,也可能在确诊之前的数年内出现症状。脊索瘤具有分化级别低、局部浸润和侵袭的特点,一般很少转移,但晚期也可发生。约5%的肿瘤可转移到肺、脑等部位。
脊索瘤可以沿脊柱发生在从头顶到尾骨的任何部位,骶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大约50%的脊索瘤位于腰骶部。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压迫脊柱和神经,造成疼痛和神经症状,如刺痛、麻木或虚弱无力。腰骶部脊索瘤容易累及膀胱、肠道等相关神经和血管等,患者可能丧失膀胱控制或肠道控制,造成大小便失禁。
由于脊索瘤早期多没有明显症状,肿瘤体积增大经常累及非常关键的组织,给治疗增加了很大困难,手术常难以完全切除,极易残留复发。脊索瘤复发率高,文献报道达67%~85%,因而局部复发是最重要的预后评价指标,可见肿瘤的局部控制至关重要。
脊索瘤的预后差别很大,接受治疗的时机不同导致的生活质量差别也很大。现代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经过适当的治疗,有望达到治愈。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接受专业的医学方案,永远都是一个好的决定。
对于腰痛明显的人,睡硬板床最大的好处是可消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痉挛,促使炎性渗出的吸收,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使疼痛症状得以缓解。
人的脊椎成S形,过硬的床由于不能适应人体正常曲线需要,腰部得不到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会给肌肉和脊椎带来严重负担,反而会加重腰酸背痛。因此,床垫的硬度一定要是软硬适中的,要保证整个身体的贴合。
测试床垫是否适合自己,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平躺在床垫上,手往颈部、腰部和臀下到大腿之间这三处明显弯曲的地方向里平伸,看有没有空隙;再向侧翻身,用同样方法试试身体曲线凹陷部位和床垫之间有没有间隙,如果没有,就证明这个床垫与你在睡眠时颈、背、腰、臀和腿的自然曲线贴切吻合,这样的床垫对你来说是软硬适度的。
此外,选择良好的睡眠姿势,对保持脊柱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推荐的睡姿就是平躺仰卧。在这个姿势下,肩颈和背部的肌肉是最放松的状态,有利于入睡和安睡。对于肩颈背部已经出现疼痛或有疾病的特殊人群,则建议侧身卧位。侧身卧位状态下,人体脊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伸展,对于疼痛的缓解有帮助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趴着睡和蜷缩睡是不推荐的。人在趴着的时候,背部拱起,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蜷缩的时候,膝盖抵到胸口附近,这两种状态下关节和肌肉将长时间处在扭曲紧张的状态,内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一觉醒来腰酸脖子痛,长期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
图5 两种合适的睡眠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