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理论新业态下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2-12 05:17李臻颖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衣业态服装

李臻颖 朱 红 李 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新时代服装产业承载着品牌战略、文化自信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使命。以“品牌、科技、时尚、绿色”为新标签的服装产业与“云大智物联”的融合触发了新业态的迭代发展,随之而变的是职业岗位内涵和人才标准的改变,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高职服装专业教育需要突破人才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偏差瓶颈,弥补人才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结构性缺陷短板,供给新业态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应用场景理论研究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内涵,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一、服装产业新业态特征

服装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具有“新设计、新技术、新商业、新空间”特征的新业态。

新设计的特征:一是设计融合性,新设计是融合技术创新、时尚创意、文化认知和生态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二是设计质朴性,新设计兼备产品质量沉稳性与使用功能人性化;三是设计协同性,服装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和融合、产业内部创意资源的集成与合理组配、设计与消费者的协同;四是重识民族文化,重振传统技艺;五是手工技艺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新技术的特征:一是个性化需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要求行业具备快速反应、有效产能的柔性供应链,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制造;二是绿色时尚,体现在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抓手,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制造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可循环化;三是与影视、科技、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泛时尚产业。

新商业、新空间的特征:一是线上与线下全面融合, 实现实体门店、电商PC 端、电商移动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品类、全链路的融合;二是利用VR、AR 与MR 技术,供应链重构、品类重构、服务重构后诞生的新零售;三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构建新的“人、货、场”,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时尚体验;四是数据驱动,使零售场景成为围绕消费生活,高密度、嵌入式、隐形化的一种存在;五是场景经济、网红经济、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网络展会等模式创新。

新业态活动涉及的规模维度将呈现长尾化形态,分散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将是这种规模形态的主要特征;[1]技术维度呈现智能化形态,数字化、信息化和物联化这种技术形态的主要特征。

二、服装产业新业态场景要素

从服装产业新业态视角,对服装专业对应的职业场景分析,提取服装产业场景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产业场景要素

三、新业态下服装职业岗位设置

根据服装产业新业态,遴选职业场景。高职服装专业设置五种职业场景:品牌服装设计中心、高定服装工作室、特种服装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成衣企业、线上线下终端。以产业链中品牌服装设计、高级定制、特种服装开发、柔性供应链技术、精益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关键技术领域作为专业突破口,定位新业态职业岗位。场景设置及对应关键技术领域,如表2所示。

表2 场景设置与关键技术领域

四、新业态下服装职业人才需求

基于工程制造与服务领域的全链条革新带来终端产品和服务颠覆性的形态改变,服装高职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弥合产业工人边际更替出现的断层。[2]根据服装产业新业态构成要素,运用场景理论,明确各个岗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一)新业态下人才素质要求

新业态下人才素质要求是:对接服装产业高端,面向服装行业“时尚、绿色、科技”产业实践中的品牌服装设计中心、高定服装工作室、特种服装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成衣企业、线上线下终端的关键岗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产业自信、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团队意识;具有表达能力、演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具有创新思维、融合与共享思维、宏思维和关联性思维、文化包容和跨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有1~2项艺术特长和运动爱好,能胜任品牌服装与服饰设计、高定时装技术与服务、功能性服装开发与检测、生态成衣技术、智能制造精益管理、数字化服装营销与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新业态下人才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1.场景:品牌服装设计中心,对应“时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中外服饰文化、区域特色文化,服饰发展前沿咨询,服装与服饰设计基础知识,服装与服饰设计表现方法,服装材料应用知识,服装结构与工艺知识,品牌策划与运营管理知识。

技能集合:市场分析,服饰搭配与流行分析,传统技艺、文化元素融入时尚设计,设计订单制定,款式图设计及软件绘制,CLO3D 虚拟仿真设计,款式分解及造型,面辅料选择与创设,品牌与产品企划。

2.场景:高定服装工作室,对应“高定时尚技术与服务”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时装形式美法则,古今中外服装变迁,时装消费心理学,材料外观性能和服用性能,时装款式、色彩、结构、工艺知识,时装制版和工艺要点,高定手工技法,时装保养知识,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技能集合:人物形象设计,服饰搭配,材料选用和面料再造,款式创意设计和虚拟展示,定制量体技术,时装立体造型,时装结构设计和样板制作,时装试制,通用和特种缝制设备使用,时装保养与二次设计,消费行为分析和VⅠP维护。

3.场景:特种服装研发中心,对应“功能性服装开发与检测”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绿色、健康服装标准和生产标准,特种服装使用的行业规范,服装形式美法则,服装人体工学知识,服装卫生功能学知识,功能性面料的服用性能和可加工性能,服装款式、色彩、结构、工艺知识,服装制版和工艺制作要点,服装检测内容、方法和标准。

技能集合:新型材料的鉴别和选用,款式设计和分析,功能性结构设计,特种工艺研制,工艺制作,通用和特种缝制设备使用,技术文件编制和资料管理,服装材料和服装检测及评估。

4.场景:智能制造成衣企业

(1)对应“生态成衣技术”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成衣形式美法则,成衣材料性能与选用,成衣款式、色彩、结构、工艺知识,绿色、健康成衣标准和生产标准,成衣制版和工艺制作要点,工艺单和工艺流程设计原则,现代成衣生产管理内容,外贸单证识读知识。

技能集合:成衣材料鉴别和选用,成衣款式图绘制和款式分析,数字化成衣结构设计和系列工业样板制作,立体制版,样衣试制,技术文件编制和资料管理,排料裁剪、缝制和整理,核算单耗、工时,工艺流程设计、流水线设计与组织,智能化缝制设备使用和研发,生产质量和成本控制。

(2)对应“精益生产管理”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安全知识,生产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处理生态学知识,生产标准及技术文件要求,技术文件和生产管理文件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成衣制版和工艺制作要点,标准作业的规定,工艺流程设计原则,生产平衡调整方法,精益生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服装模板制作要点,质量管理方法。

技能集合: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技术,生产计划制定及实施,数字化成衣结构设计和工业样板制作,样衣试制,技术文件编制和技术管理,智能化缝制设备使用和研发,工时制定和量度体系建立,生产流水线设计及编制,生产效率评价,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生产现场管理及风险管控,专业管理软件应用,精益生产培训和主导推行。

5.场景:线上线下终端,对应“数字化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

知识集合:移动互联网、数字电商、物联网知识,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表现知识,服装陈列与展示的方法和技巧,服饰设计与搭配知识,会展空间设计知识,线上线下营销知识。

技能集合: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技术,空间设计表达,品牌形象营销策略,服饰色彩、服装款式搭配,服装陈列设计与数字化展示技术,服装卖场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推广与宣传,展会设计与表达,后期施工及材料工艺的规划。

(三)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能力设置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由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创新创业课、素质拓展课五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框架。分析产业发展的新业态特征,解构服装专业相关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秉承“人人出彩”的现代职教理念,针对服装岗位群和技术领域构建六个专业方向、四个学徒阶段、“工作导向、岗位实践”课程群和个性化项目梯度渗透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以精益化管理方向为例,其核心课程知识与能力设置,如表3所示。

表3 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能力设置

五、新业态下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劳耐尔的“工作过程知识”理论,只有与经验、情境、实践密切关联的知识才能集成在“能力”之中。[3]践行“三全”育人,依托区域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实践从预备学徒→项目学徒→定岗学徒→顶岗学徒发展的“岗位学徒,双责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理解职业场景、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二)专业“三教”改革

基于OBE 教学理论,以“成功是成功之母”为理念,依托特色工作室群和科创融教优质育人平台,组建“品牌设计师+能工巧匠+技术骨干+科技专家+管理精英”专精结合结构化的高水平师资;建设与服装行业同向同频的共享型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学生感受、探寻、领悟、创新、创造为进程,设计“学做用研创”一体化专业课堂方案;实施“岗位任务引领”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云课堂、赛证进课堂、工艺精课堂、产业实课堂等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场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学业评价

立足学生的全面及可持续发展,采用“学习成果积累与转化”为标准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建立综合性、过程性和多元性的岗位课程学业评价。以学习成效、职业愿景、使命感召三个维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三轴向”立体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业水平和职业发展潜力。

(四)专业教学质量监控

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权益。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计划、岗位课程教学大纲、企业课堂工作日志、教学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和文件。[4]校企共同实施由“教学检查、分析评估、信息反馈”组成的教学运行质量监控体系。基于PDCA 理论,引用“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创新、改进”的“八步一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多元评价,从多个维度,采用多种方法,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价值判断,以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目的。[5]基于决策导向评价理论,从背景(校企协同能力,占比0.2627)、输入(资源配置能力,占比0.2296)、过程(执行控制能力,占比0.2785)、成效(岗位学徒能力,占比0.1328)、影响(培养绩效反馈,占比0.0491)、可持续性(占比0.0157)、可推广性(占比0.0316)等七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全面监控“岗位学徒,双责育人”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问题导向、强化背景、注重过程。[5]

猜你喜欢
成衣业态服装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以木为媒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素色成衣,苎麻成筑——麻霖生活美学空间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极致未来
道具服装
台前幕后的点滴记录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