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优苗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较高,与冠脉粥样硬化、血栓、斑块破裂等因素影响心肌供血、供氧有关。急性心梗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风险高、临床诊治难度大,且大部分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1]。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措施要求较高,需在保障抢救质量基础上缩短救治时间。本研究以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旨在探究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救组和常规组各34 例。纳入标准:①出现急性胸痛超过20 min;②血清酶监测异常,先高后低;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④心电图检查异常。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者;②严重高血压者;③严重肾脏、肝脏衰竭者;④严重消化道出血者;⑤存在精神障碍者。急救组男21 例,女13 例;年龄47 ~77 岁,平均年龄(58.14±5.71)岁;后壁梗死3 例,下壁梗死5 例,中前壁梗死15 例,侧壁坏死11 例。常规组男22 例,女12 例;年龄48 ~78 岁,平均年龄(58.21±6.84)岁;后壁梗死4 例,下壁梗死3 例,中前壁梗死16 例,侧壁坏死11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常规组开展常规干预,给予常规心电监护、静脉补液、吸氧治疗,辅助患者维持卧位休息,采集血液标本后送检,严格遵循急诊流程开展相关急救操作。带患者病情稳定,辅以常规护理:(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讲解疾病知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辅助患者明确积极心态对稳定病情重要性,必要时结合患者性格、受教育情况、习惯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2)吸氧干预。氧疗是急性心梗患者重要治疗措施,通过吸氧干预,可提升血氧饱和度、降低继发心律失常风险,还可减轻心绞痛,维持心脏耗氧需求,同时可调控心梗范围,因此抢救期间需积极为患者供氧;(3)卧床干预。发生急性心梗后,卧床休息极为重要,可减少心肌耗氧,降低心肌受损风险,一般建议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时间超过3 d,并依据实际病情适当延长。患者卧床休养期间,需保障病室患者安静、舒适,并减少床上活动;(4)心电监护干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需立即开展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一定发现异常尽早处理,以避免早期并发症。急救组开展急诊急救干预:(1)降低心肌耗氧。发生急性心梗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以降低心肌耗氧。(2)备好急救药。待患者入院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开展急救,检查起搏器、电复律监护仪等设备有无异常,提前准备急救药物,开展心电监护,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3)创建静脉通道。尽早创建静脉通道,并观察静脉压情况,针对性开展心肺复苏干预,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补充血容量[2]。(4)予氧气。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结合心梗控制情况,转为间断性给氧、低流量给氧,实施患监测患者进餐后、便后氧气吸入情况。(5)对症干预。定期巡视病室,一旦发现心电异常,尽早告知主治医师处理,若患者出现室速、室颤,可采取电复律干预;若患者出现休克,维持平卧位,清洁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顺畅;若患者出现心衰,在给予氧气、镇痛药基础上,增加患者休息时间,必要时加用利尿剂干预。(6)抗凝溶栓干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 嚼服,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适量溶酶激活剂,刺激血栓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进而提升溶栓效果。开始溶栓后,需密切关注患者胸痛情况,并检测生命体征,确定是否出血[3]。(7)止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严重胸前疼痛症状,部分患者伴心律失常,医务人员需给予扩张冠脉药物、止痛药物治疗,还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缓解心梗症状,延缓病情进展[4]。(8)精神干预。医务人员需耐心解答家属提出所有问题,辅助患者打消内心疑虑,并加强与患者沟通,获取患者信任,并嘱咐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安慰,以辅助患者创建战胜疾病信心。(9)并发症干预。发生急性心梗3 ~7 d 左右,部分患者可能继发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骤停、房室传导阻滞,本文出现3 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因此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急救期间,需提前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做好随时开展除颤起搏治疗准备;在对急性心梗患者开展急救期间,受过快输液、过多输液、精神紧张及合并感染等多种诱因影响,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因此抢救期间需将患者床头抬高,辅助患者半坐位,并积极预防肺水肿;发生急性心梗24 ~48 h 期间,患者极易发生广泛性心肌坏死,降低心排血量,减弱心收缩力,进而继发心源性休克。因此日常护理期间,需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尿量与末梢循环变化,并做好记录。(10)用药干预。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期间,需遵医嘱应用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精神紧张,降低心律失常风险;静脉给药期间,注意调控给药速度,不可过快,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心律变化,由于持续给予高浓度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诱发静脉炎,因此给药浓度不可过高;给予溶栓药物前,需开展血常规与出凝血时间筛查,并在规定时间输入溶栓药物;给予抗凝药物前,需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11)康复指导。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并有计划的辅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状况及相关医疗及时,待患者病情稳定,开展健康宣教,以避免复发,辅助患者掌握疾病规律,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急性心梗并发症风险。
记录两组建静脉通路时间、心电图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差异;记录两组抢救成功数据差异;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差异;记录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差异。心源性休克评估标准如下:(1)白细胞计数增加;(2)血液内乳酸超过2 mmol/L;(3)尿/血尿值<15。左心衰竭评估标准如下:(1)X 线下可见左心增大;(2)出现肺部水肿,伴云雾状阴影。室性心律失常评估标准如下:存在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5]。
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救组创建静脉通路时间[(3.18±1.06)min]、心电图时间[(3.85±1.35)min]、 分诊评估时间[(0.37±0.09)min]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创建静脉通路时间/min心电图时间/min分诊评估时间/min住院时间/d急救组 343.18±1.06 3.85±1.35 0.37±0.09 8.04±1.36常规组 347.94±1.79 7.81±1.94 2.81±1.38 18.76±3.71 t 13.34199.769710.28793.8871 P<0.05<0.05<0.05<0.05
急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常规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病情进展迅速,起病较急,需尽早诊治。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多与冠脉粥样硬化有关,在人体过劳、暴饮暴食、激动、酗酒、吸烟或寒凉刺激下,使冠脉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块,引发冠脉管腔阻塞,进而影响心肌供血、供氧,致心肌坏死[6]。此外,冠脉痉挛、心肌耗氧增加,也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以延缓濒死心肌病变、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心脏功能、防治心梗并发症为主,在稳定患者病情基础上,提升存活率。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呼吸急促、胸闷、喘憋症状,因此需尽早开展急诊急救干预,以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生存率[7]。本研究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停止一切活动,维持仰卧位,以减少心肌耗氧、缓解心绞痛、延缓梗死灶进展;患者入院后直接转入重症监护室开展急救,提前备好急救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可缩短急救时间,有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尽早创建静脉通道,给予氧气,为患者补充液体,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利于消除炎症[8];对患者开展心电监护,实时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开展相应诊疗措施,可改善心梗症状;尽早开展抗凝溶栓治疗,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变化调节溶栓治疗方案,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可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维持冠脉血运畅通,还可降低心肌坏死风险;急救期间结合患者病情进展,给予对症干预,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控制病情[9];对于严重胸痛、心律失常者,遵医嘱给予止痛、扩张冠脉药物,可延缓疾病进展,缓解心梗症状;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疾病影响,多伴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打消患者心理顾虑,并嘱咐家属多支持、安慰患者,辅助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心梗,以保障治疗效果[10]。
本文结果显示,急救组创建静脉通路时间[(3.18±1.06)min]、心电图时间[(3.85±1.35)min]、分诊评估时间[(0.37±0.09)min]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住院时间[(8.04±1.36)d]短于常规组[(18.76±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尽早开展急诊急救措施,可缩短抢救准备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康复。分析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急救原则,主要为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并积极处理各类型并发症[11-12]。建议医护人员在急诊急救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及相关器械,尽早创建静脉通道,同时观察心梗并发症情况,一旦发现相关并发症,开展对症干预,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指导,提升急救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总结经验得出,对急性心梗患者开展急诊急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尽早出诊。接到急性心梗急救电话后,需在2 min 内出车,配备心电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气管插管设备与氧气瓶等,并备好急救药品,以满足院前急救需求。(2)初步评估病情。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先兆症状与心电图变化初步评估患者病情。(3)尽早处理。监测血清心肌酶血后,若确诊为急性心梗,需尽早开展抢救,维持卧床休养,给予低流量氧气,并含服硝酸甘油,同时创建静脉通路、给予尿激酶,尽量缩短抢救时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入急诊科,开展溶栓治疗。(4)护理配合。从吸氧干预、心理干预、心电监护、卧床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尽早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3-14]。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开展急诊急救干预,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梗并发症,进而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示急诊急救干预具备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