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雯
建构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具有自主性、操作性、表征性及创造性等特征,与深度学习所涉及的批判理解、迁移应用及综合评价等学习要素高度契合。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多元价值,在游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本文以案例为切入点,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教师如何在建构游戏中深度支持幼儿学习。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制订建构计划,可以增强其主动操作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计划,鼓励他们与同伴讨论搭什么、用什么搭、和谁一起搭等问题,提高幼儿建构活动的计划和任务意识。制订游戏计划并不表示游戏内容固定不变。如,幼儿在建构“水上乐园”主题前,他们的计划是搭一幢有门有窗的房子,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丰富了创设的情境,将游戏计划从搭建“小房子”转变为搭建“水上乐园”。教师应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判断幼儿的行为,如幼儿计划的调整是否有价值,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主题是否能引发持续的探究等。
(一)游戏实录
昊昊和辰辰计划搭一座有门有窗的房子。他们先用长条积木铺地板,接着做窗户。涵涵和萱萱在房子后面用纸筒和木头积木搭轨道。昊昊对涵涵说:“这个纸筒给我吧,正好做我们的烟囱。”在反复的尝试下,辰辰和昊昊把窗户搭好了,还搭建了门。涵涵說:“我们一起玩吧。”昊昊拿了三块积木做成火车车厢,并且重新调整了火车轨道。他们还利用纸杯搭了围墙,利用环形半圆积木搭了动物休息室,并在房子前面搭建了跷跷板。这时,昊昊拿了一个蓝色纸筒放在围墙边,说:“看,这里面有水,这里是可以喷水的。”涵涵说:“对,好多水。”他们一起将积木放到“水池”里。萱萱说:“是水上乐园。”“对,有水,有过山车,有跷跷板,是水上乐园。”“咦,滑滑梯呢?”昊昊找来一块长木板,一块稍短一点的木板,还有两个圆柱形积木,完成了滑滑梯的搭建。最后,昊昊和辰辰继续搭建围墙,又搭建了小动物的房子、转转椅等,而涵涵和萱萱做起了游乐场的广播员,对游乐场的设施进行了介绍。
(二)分析思考
在这个游戏活动中,笔者没有介入与干预,而是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幼儿的建构情景从简单到复杂,交流从单向到多元,游戏内容从单一的建构游戏到想象游戏,都是源于幼儿自己对游戏计划的调整。从游戏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教师应学会做一个观察者,做好观察判断,但这不表示教师什么都不用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不管不顾。在分享环节,许多幼儿积极地介绍自己参与搭建的作品,也有幼儿提出疑问,如“我见过的过山车是一会上来一会下去的。”“水上乐园里有那么多动物吗?”针对幼儿的疑问,笔者引导他们围绕“过山车是什么样的,水上乐园里有什么,一定不能有动物吗”展开了讨论,并邀请去过水上乐园的小朋友分享自己了解的内容,同时还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图片,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适宜的问题可以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生发深度学习。在真实的建构情境中,教师可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尝试、比较和实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建立自己的新经验,实现深度学习。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注重支架的搭建,为幼儿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提供多种材料供他们使用,创设贴近生活或者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鼓励他们和同伴共同开展研究活动,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游戏实录
昊昊和辰辰在搭建水上乐园的过山车。他们将圆柱形积木放在底端,在上面铺上长条木板。昊昊找来一个粉色纸筒,放在高的一侧,并架上长条木板,将高铁轨和低铁轨连接起来。辰辰拿着短积木,想把粉色纸筒和高铁轨连起来,但是他刚放上去,连接板就掉了。接着昊昊通过4次尝试,最终把轨道连起来了,这个探索的过程持续了10分钟。
(二)分析思考
基于之前的讨论活动,昊昊和辰辰萌发了继续搭建过山车的想法。上一次游戏活动是有计划的开放式建构,而这次游戏活动走向聚焦式探究。昊昊和辰辰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探究如何让火车轨道变成可以落地的过山车。对于他们来说,连接两段轨道具有一定挑战。创设情景虽然较为单一,但是昊昊和辰辰非常投入,一直在主动观察、思考,并大胆尝试一些解决方案。
在昊昊和辰辰开展游戏的同时,另一组幼儿也在搭建过山车。在游戏结束后,笔者说:“如果能把你们两边的过山车连起来,那肯定是一个超级过山车。”笔者为幼儿继续深入探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搭建了一个支架。
幼儿的建构水平在从自由游戏到主题建构扩展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相比之下,具有一定项目意义的主题建构扩展游戏更具有复杂性,这为幼儿深度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幼儿在扩展“水上乐园”这个建构主题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兴趣,分析主题活动包含的学习机会,了解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关注幼儿建构过程,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具挑战性。
(一)游戏实录
幼儿利用长条木板在地上铺设了轨道,将两边的过山车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两头准确地连接,幼儿经过反复多次的尝试才获得成功。同时,幼儿计划开放水上乐园,他们找来了纸张、彩笔等,开始制作门票和宣传海报。
(二)分析思考
幼儿在连接两个过山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恰好连接”。在游戏活动中,两名幼儿通过反复改变摆放的位置,最后终于连接成功,在那一刻,幼儿发出了“哇,成功了”的欢呼。笔者从游戏中看到了幼儿的能力和品质,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也被他们的坚持打动。
这次游戏结束后,幼儿注意到用纸杯搭建的水上乐园假山不够稳固,因此探究活动还会继续开展,建构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在中班幼儿搭建“水上乐园”的游戏过程中,笔者尊重幼儿兴趣,观察幼儿游戏,并分析了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持续、深入地探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也引发了笔者如下思考。
首先,充足的游戏时间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在本文的案例中,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游戏、思考,所以能够建构出复杂的事物,创造出丰富的游戏情境,从开放式建构走向问题聚焦。教师要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合理地设置一日活动,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是否存在不当,如打断幼儿的游戏,阻碍幼儿的思考等。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让幼儿自己探索实践。
其次,丰富的游戏材料是深度学习的保障。本文案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建构材料,能够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生活化、低结构、高开放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最后,巧妙的指导与交流是深度学习的刺激物。教师不应随意介入、打断幼儿的游戏,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分析判断,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进行点拨,引导他们开展深入的探究。此外,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引导他们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内化经验,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的深入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