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书 陈孔军
([1]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东莞 523106;[2]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1)
当前文科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在东莞理工学院占据了四分之一,同时在东莞理工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中,共招生4027人,其中文科专业计划招生1023名包括会计学专业192名5个班的学生、工科专业计划招生3004名,但是对文科所投入的资源与工科对比却处于失衡的状态。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资源投入失衡,专业资源包括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实验室和实验室内部硬件、软件资源投入、新增加师资力量等。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师分布失衡,所有理论教师同时兼顾实践教学,并没有专职的实践课老师;而工科绝大部分专门的实践课程都具有对应的实践教师,而且占据工科教师总人数20%。以上两个方面都明确表明工科与文科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课程设置抑或是教学效果,上述两方面都对其影响重大。
理论课程结构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据课题组对本学院会计学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东莞理工学院会计学理论课程覆盖范围小的学生高达62.5%。为了更能区分东莞理工学院与其他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上的差距,课题组寻找了与同属工科院校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作对比(见表1)。
表1 东莞理工学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主要与特色会计课程
一方面,在学校内部比较中,会计普通班与会计卓越班的专业理论课程大同小异,仅仅是将普通班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选修课程设定到了卓越班中的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在课程学分上少许变动;另一方面,在外部比较中,不难发现的是本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大都是会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是财经学院和重点大学课程机构体系的克隆,缺乏自身的特色与安排,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结合了自身的工科优势,除了有扎实的会计基础课程外,还向会计学专业渗透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财务共享技术、会计数据处理与挖掘、企业财务ERP理论与应用、操作系统(乙)等工科融合课程,创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的会计学专业,在此对比中,充分暴露了东莞理工学院作为高水平的工科院校没有将工科理论课程与文科理论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的缺陷。
课题组同样也是通过学院内部和学院外部比较中提出目前东莞理工学院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见表2)。
表2 东莞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
在外部比较中,本学校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围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校外实习来开展,基本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来实现,且手工模拟记账与电算化实验相分离,学生通过该实践课程仅能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填写报表过程,业务复杂程度较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而涉及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的实践课程较少,同时与工科相互融合的综合训练就几乎没有。但是作为同属工科学校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融入计算机与云计算的工科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实践课程增加了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软件开发综合实验、程序设计课程实践、大学物理实验A1等课程,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工科资源,拓展和完善实践课程的内容和体系。
在内部比较中,首先,会计普通班比卓越班的实践课程少得多,例如财务管理案例专题、管理会计专题、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专题、财务报告分析专题及案例等,这就造成了会计普通班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漏洞,专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然后卓越班的实践课程主要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专业理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企业在岗实习——专题讨论、理论补充——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回路,而会计普通班实习包括会计学课程原理实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专业技能综合实习,3套账主要是侧重于手工账实习,重复内容多,与实际工作中电算化、网络化会计核算相脱节;而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自行找实习单位,实习后也没有与老师一起探讨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似乎毕业实习只是走个过程与形式,没有取得最初设立毕业实习的预期效果。
从文科学生在学校学生占比达四分之一和上级按生均拨款角度,学校应该增加对文科包括会计专业投入,从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实验室和实验室内部硬件、软件资源投入、新增加师资力量等方面增加专业资源的投入。否则,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就成为无米之炊。
加强学科融合,引导资源协同化。学校应重新制定学科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创新服务学科专业群体,围绕“创新服务”,整合东莞理工学院资源,合理布局,协调管理学(包括会计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适应支撑和引导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文科建设生态。在教师资源方面,学校应在会计实践教师投入更多,以实践成果为标准来招聘,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
对于精选高质量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CPA高质量理论课程,另一方面是融合工科理论的高质量课程。
在CPA理论课程层面上,东莞及周边地区主要都以工业制造为主,况且东莞是世界闻名的制造名城,我们固然不能放弃工业企业会计。根据课题组调查,本学校会计学专业有65.18%的学生有考取CPA的意向,所以高质量CPA理论课程的加入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关CPA课程的融入我们可以参考王月老师的《会计学专业特色化发展时间路径研究》培养过程特色化中的“优+X”专业人才方案,此方案是指人才培养方案遵循“2+2”的模式,意思就是在大一大二这两年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打好工业企业会计基础知识为主,在大三大四就开始实现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优”是指培养分层次,我们学校的经管学院的第一大专业是会计学,招生规模相比其他经管专业都要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具有差异化,我们可以在根据前面两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这不但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更有利于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专业排名前30%的同学有机会选择加入CPA高端会计方向发展的班级;另一方面“X”是指克服同质化,对其他人才多方向培养,充分利用其他优质资源,可以培养“物流会计”“电子商务会计”“金融会计”等来服务地方经济。
在建设会计学特色专业,融合工科理论的高质量课程层面上,依托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国家一流专业和通信工程等12个广东省一流专业的工科特色,以会计主干专业课为基础,融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工科理论课程,参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经验,设立会计学(软件工程复合或电子通信复合)专业,建设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等软件开发技术,将会计学专业向大数据和云计算融合的新阶层方向发展。
首先,增加实践教学设备。要将实践教学设备的需求与当年招生人数紧密结合,并且要及时更新实践案例,配备完整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完成实训时参考。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按照企业内部结构设立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同时为实训也配备上相应的设施,例如空白凭证、账簿、发票等。
然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先要实现学校内部普通会计班与会计卓越班实践教学均衡发展,实践课程设置差距不能太大;再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训类课程紧跟理论课程,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要注重手工实训与电算网络化实践之间的协调均衡,开展综合实训课程。
最后,引进工科实践课程,展现工科特色。在加强工文科教师交流和引进工科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软件开发综合实验、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等工科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