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用于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2021-02-10 10:08黄惠莲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服务态度整体血小板

黄惠莲

福建省泉州市中心血站,福建泉州 362000

对于血小板减小症而言, 其主要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呈现出凝血障碍、贫血、出血等系列症状,不但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如患者呈现出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出血现象,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及[1-3]。 输血治疗实施可以获得明显治疗效果,但因呈现出较多并发症,不但使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 而且使输血质量以及疗效受到影响。 对此针对输血治疗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以及降低,使输血质量获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运用整体护理方式, 对于患者护理质量提升以及输血效果提升具有显著意义[4-6]。 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2020年12 月收治的40例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进行护理研究, 旨在探讨对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 为达到促进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总体护理水平以及预后水平双重提升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 和整体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整体护理干预),各20例。 纳入标准:对患者实施连续多次血小板计数化验检查,结果<10×109/L;均给予输血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造血障碍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系列内科疾病者; 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 传统护理组男、女各12例、8例;年龄16~81 岁,平均(62.25±3.55)岁;病程2~14 个月,平均(7.12±0.29)个月。 整体护理组男、女各13例、7例;年龄17~83 岁,平均(62.27±3.58)岁;病程2~15 个月,平均(7.14±0.33)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传统护理组通过对输血治疗特点加以结合,对于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对于心理沟通工作认真完成。

1.2.2整体护理组①积极展开心理护理干预, 同患者以及家属密切沟通,对其性格、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以此为依据完成心理护理方案制定。 期间对于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系列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对患者给予充分心理支持。 ②将输血以及血小板减少认知度显著提升。 通过发放传单、护患交流、介绍经验以及举办讲座等系列方式,就输血、血小板减少、护理相关知识展开认真宣教,使患者认知度提高。 ③合理展开输血护理干预。 输血过程中主要选择BD 留置针静脉输血以及去白细胞血小板滤过器输血,合理完成留置针护理操作,将病房巡护力度加强,对患者反应密切观察,如出现并发症现象, 需及时处理。 输血治疗过程中较易表现出过敏、感染、循环负荷过重以及溶血等系列并发症,需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 ④积极展开支持护理干预,依据患者情况合理展开个性化饮食护理以及针对性营养知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凝血障碍、贫血以及出血等系列症状均转为正常;有效:患者凝血障碍、贫血以及出血等系列症状均获得好转;无效:患者凝血障碍、贫血以及出血等系列症状均无好转;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定结果,其维度包括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细节、护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各维度0~100 分,越高分值,对应越高护理满意度。 ③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整体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0.00%)高于传统护理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整体护理组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细节、护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整体护理组(n=20)传统护理组(n=20)t 值P 值心理护理90.25±4.22 80.13±5.13 6.813<0.001知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细节90.49±5.01 81.22±5.19 5.747<0.001 91.73±4.37 81.66±6.63 5.671<0.001 92.88±5.02 82.29±6.77 5.619<0.001护理针对性 护理质量92.66±4.56 79.59±5.99 7.764<0.001 92.89±5.25 82.28±4.38 6.940<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比较

整体护理组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均短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比较[(±s),d]

组别临床治疗时间 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整体护理组(n=20)传统护理组(n=20)t 值P 值12.55±2.35 16.66±2.39 5.484<0.001 8.25±1.53 14.73±2.25 10.651<0.001

3 讨论

对于血小板减少而言, 其主要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 以下,因为风湿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药物以及放化疗损伤等系列原因造成[7]。 临床表现为皮肤瘀斑、皮肤出血、脏器出血、牙龈出血等,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即使呈现出较轻病情状况,但表现出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以输血治疗为主,对其含量实施补充,以获得症状改善效果[8-12]。 但因为期间缺乏完整护理方案,在输血过程中未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观察,从而使患者难以获得理想输血治疗效果。 对此通过给予有效护理干预, 将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使其治疗时间获得有效缩短,意义显著。 整体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一种,其主要以人为中心,将现代护理作为指导。 在临床护理期间,能够以护理程序作为框架,完成针对性以及系统性干预,通过对患者社会、身心需求等进行了解,合理完成整体护理干预。 整体护理方式有效实施,能够将护理人员主动性有效提高,在进行操作期间有目的以及有计划进行, 从而使传统护理模式被动性以及盲目性获得改善, 对患者病情变化给予观察后,就系列不适能够及时处理,从而使治疗效果获得显著提高[13-15]。

该次研究发现, 整体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0.00%)高于传统护理组(50.00%)(P<0.05);整体护理组心理护理(90.25±4.22)分、知识宣教(90.49±5.01)分、服务态度(91.73±4.37)分、护理细节(92.88±5.02)分、护理针对性(92.66±4.56)分、护理质量(92.89±5.25)分均高于传统护理组心理护理(80.13±5.13)分、知识宣教(81.22±5.19)分、服务态度(81.66±6.63)分、护理细节(82.29±6.77)分、护理针对性(79.59±5.99)分、护理质量(82.28±4.38)分(P<0.05);整体护理组临床治疗时间(12.55±2.35)d 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8.25±1.53)d均短于传统护理组临床治疗时间(16.66±2.39)d 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14.73±2.25)d(P<0.05),这与周丽[16]的研究结果类似, 其研究中整体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0.00%)高于传统护理组(66.67%)(P<0.05)。 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 传统护理有效实施未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只根据常规操作规程完成对应护理,难以获得理想护理效果,无法将输血质量显著提高,获得护理效果有限,无法将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而整体护理有效实施,能够在操作前同患者展开密切沟通,对其输血治疗认识以及想法进行充分了解, 对于输血治疗系列知识进行认真讲解,并且配合展开心理护理,就患者不安以及恐惧感合理完成心理疏导, 对于操作必要性以及安全性可以充分说明, 将其治疗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17-18]。 输血治疗过程中能够将血管保护力度加强。 对于操作、无菌以及清洁做出保证,对于相关流程严格落实。 此外就系列不良反应表现能够认真告知以及观察,将病房巡视力度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出血倾向进行了解,对不良反应可以做到及时处理。 从而说明整体护理方式有效应用, 可就患者系列问题及时解决,对医护人员关心以及服务给予充分感受,对于护理积极配合,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证明整体护理方式运用于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方式科学运用后,可将护理效果显著提升,将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细节、护理针对性、护理质量评分提高,对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将临床治疗时间以及血小板水平复常时间显著缩短, 促进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总体护理水平以及预后水平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服务态度整体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