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2021-02-09 02:24苑春香张思军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乡镇政府

苑春香 张思军

摘要:近年来,各类公共危机不断突发,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乡镇政府对于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危机预警作为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完善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需要健全危机预警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平台,增强基层公职人员危机意识,建立专门人才队伍,同时应加大危机预警资金投入以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一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公共危机预警能力是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各类公共危机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从现实来看,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系统不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意识淡薄,政府危机预警能力不足,乡镇政府对于公共危机预警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因此,找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探寻化解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现存问题的路径,既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具有紧迫性的实践问题。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含义

乡镇是我国政府体系中基层的一级政府,担负着推进我国基层稳定发展的重任。当前,学术界围绕着“公共危机”相关的含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总的来说,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百姓的生活水平。

(一)公共危机

在现代社会中,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它的英文表达是:crisis,意思是“紧急的、关键性的或危急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危险紧急的时刻,对于危机我们要认识到它包含着危险和机遇两种因素,化危险为转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由此,危机是事物发生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1]116那么什么是公共危机呢?薛澜在《危机管理》中解释说:“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2]那么公共危机就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构成,在一定时间段发生,对社会造成多方面伤害,威胁社会秩序,需要政府的公共部门及时做出决策,维护社会稳定的事件。

公共危机最显著的特征是复杂性、相互依赖性和政治化。常见的公共危机分类方式是按致灾因子划分的,我国将公共危机分为四类:自然型危机、技术型危机、生物型危机和人为型危机。在实际生活中,危机之间往往会相互渗透和影响,具体体现在:(1)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2)社会、经济运行中断,基础设施遭到破坏;(3)消费与投资减少,造成国内经济增长缓慢。因此,在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乡镇政府需要以全局观来处理公共危机。应当这样界定公共危机:它是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失,以大型的突发事件为标志,对社会系统正常运行提出严峻的挑战,从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民众的恐慌情绪,威胁社会稳定的事件。

(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的预警本意是指“预先警告”,最早被用于军事方面,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提前发现、分析和预测敌情,并对它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做报告以提前进行预防的活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预警主要是指致灾因素在没有转成危机之前,将涉及风险相关的信息及时告知到民众,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做好预防准备[1]118。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指在危机即将到来时,预先发出预警信息的制度,由提供警示的组织、制度等构成的预警系统。警示,就是在政府部门监测出危机信息时,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以保护人民的财产和安全。根据预测信息显示的趋势,为及时预防、防风险于未然奠定了基础。预警机制本质上来说是能精确地预测危机来临的信号,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以便能够采取措施应对危机,降低伤害[3]。它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及时性等,在突发性危机发生的乡镇中,预警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预防危机,稳定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成效

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有了一定的成就。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依靠理论知识到丰富的实践能力,从传统理念到现代理念转型的变化,初步确立了公共危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预警系统。

(一)公共危机意识初步确立

提高社會公共危机意识,对提升政府形象、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危机意识确立之前,我国整个社会缺乏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应对不足,特别像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公共危机造成的重大影响使得政府和社会重视公共危机的管理,开始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因此,政府逐渐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宣传下,民众逐渐重视公共危机,参与危机预防准备工作。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全社会开始危机预防意识的宣传,开展危机预防的演练,提高群众的危机意识。

(二)组织体系逐渐健全

组织机构是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基本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2003年应对SARA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组织的缺陷,由此国务院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也设置了危机管理办公室,由此我国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国现有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是根据危机事件的种类由相应的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国家层面上是由国务院成立的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和重大事故,乡镇政府、社区办事处设立管理机构,招聘专业的人员,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据应急流程需要由事件主要部门带头,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专业应对组、安全交通组、医疗救援组、专家顾问组等工作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尽快制定应急方案。按照方案全面展开各项紧急处置工作。

(三)危机预警机制法律法规初步建立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建设较晚,最早出现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戒备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规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2007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第一次详细了规定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监测和预警、应急处置和救助、恢复和重建等歩骤的应对办法,它的发布表明我国危机预警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化的道路。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则规定了公共危机事件的分类情况以及公共危机预案的框架,并且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的责任,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初步建立。同时我国政府又陆续通过了一些《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一些专项的应急法案,这些都构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法律法规的初步体系[4]。

三、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政府的各项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还未得到应有的完善和应用,例如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法律体系方面,对于公共危机预警的财政投入比例不足等等

(一)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生活有序进行的保障,同时也是规范公民行为与政府处理相关事件的依据。我国自颁布可行性宪法以来,出台了一些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在预警机制方面的法律还存在着比较独立分散以及滞后性等问题。

法律的滞后性问题。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制度保障,是较为关键的环节。相比较国外成熟的公共危机立法体系,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法制建设过于缓慢。例如我国在非典期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案例》,在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些法律的出台虽然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法制化,但是法律的实施进展较为缓慢,滞后性明显[5]。

法律内容不健全。目前来说我国仅仅针对单一特征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立法,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导致执法部门无法可依,所以我国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行政机关在执法时,现行的一些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多为抽象的条条框框,实用性不够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执行力,不能为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以2016年7月河北省邢台市洪灾为例,在危机信息发布时,部分村落已经受到洪水袭击,由于政府信息发布的延迟带来的损失很大。究其原因就是《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等的法律内容中虽然明确了信息传播的各单位部门,但对每个单位具体负责的内容不够详细,导致信息沟通失灵,耽误信息传递的最佳时机[6]。

(二)公共危机预警信息系统不完善

公共危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突发性,这种突发性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前难以确定的是:公共危机事件是否会突发,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带来的危害程度有多大等等。我国政府往往是在危机产生之后,根据危机的破坏性来决定拟投入的人力物力,同时成立临时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已有各部门的工作。事实上,这样的管理机构由于是临时成立的,政府在面临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对于事件本身的判断和定性容易出现偏差,采取的措施不能解决危机问题,导致隐患频现,临时管理机构的工作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公共危机预警信息传达平台较窄。我国公共危机建设主要包括预警、准备、反应和恢复重建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危机前的行为,需要政府做好精确的判断,进行防范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做好了危机预警信息传达工作,那么政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我国乡镇政府对于危机的预警准备还不够完善。例如2014年10月,云南省某镇的商贸物流中心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原因是企业施工的工人和某地村民发生冲突,在此之前当地群众在拨打求救电话后,当地警方及政府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即采取应急预案,没有及时做好危机预警信息的传递工作,错失化解矛盾的重要时机,最终造成8人死亡,18人受伤[7]。发生这样的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乡镇政府缺乏统一的预警信息收集平台,导致预警信息的传达效率大大降低,没有发挥出预警信息全面预警、系统评估的良好效果,对公共危机预警事件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政府部门反应滞后造成信息不透明。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缺乏透明度,一方面是由于乡镇政府的刻意隐瞒,另一方面是在危机发生的初期,地方政府未能意识到危机事件性质的严重程度,对危机信息的扩散以及舆论的传播速度缺乏警醒,反应滞后,没能及时发布信息和回应公众的质疑。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门以及当地群众同心齐力,完善信息收集的渠道,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之间信息的沟通,以便可以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处理[8]。

乡镇政府公共危机公关能力不足。媒体是乡镇政府进行公关的重要媒介,在公关危机预警机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把关过程中,政府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信息的报道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媒体应该报道什么、避让报道什么,这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向正面方向转变,保持社会秩序安定。而当经过筛选的信息经过官方媒体报道,与非官方媒体的言论出现时,容易产生矛盾从而损伤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政府对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管理。

(三)公共危机预警意识淡薄

政府自身风险意识淡薄。“防灾大于救灾”是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最重要的原则,政府是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主要组织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公共危机意识。我国乡镇地区的政府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仅仅注重对公共危机发生后如何进行弥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灾后重建上,没有认识到公共危机预警意识的重要性。以辽宁省为例,2010年4月13日,大批民众在辽宁省政府的下跪的图片以及视频在网站上频繁转发,仅仅一周时间这些内容被政府其他网站掩盖,当地的政府并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及时的回应,最终导致了全国的热议[9]。整件事的源头在于领导干部将危机处理作为衡量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具体标准,对危机预警信息管控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危机爆发后只要能够妥善处理就足够,导致了信息预警工作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强,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系统化的管理,对公共危机预警意识的重视性还不足。

(四)乡镇政府危机预测预警能力不足

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系统薄弱。在系统设施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预警机制关键在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有了正确的信息之后,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由于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所以掌握信息是关键的因素。在危机预警系统监测传递中,可能会发生延迟,从而错过最佳的时机准备。原因是传递者没有意识到危机的破坏性,对其不够重视,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错失决定性信息,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对于信息管理是通过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机制,这会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带来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上下级信息传递的闭塞,将会带来冲突,不利于乡镇地区预警机制的发展[10]。

乡镇政府缺乏专业型人才对公共危机进行科学预测。当今社会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对危机信息的监测起着关键作用。在乡镇政府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比较落后,尤其是专业型人才更为稀缺。主要由于乡镇地区官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技术培养的课程滞后,同时由于缺乏具备专业的掌握现代科技的人员,将会导致信息预测的落后,会错失危机的防范时期,使乡镇的危机预测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于乡镇的公民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11]。

(五)乡镇政府对于公共危机预警的资金投入不足

乡镇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预防归根到底是资金的问题。由于公共危机并不是频繁的事件,在当今愈发和平的年代,出现较严重的危机案例的情况很少,所以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对其投入的资金比例就相对很小,加上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有限,所以对于乡镇地区危机预警机制的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的投入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在《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要提取1%- 3%的财政预算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预算经费,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资源有限,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主要的负责人,它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工作;而这些事业的发展占去了乡镇政府较大的财政比例,这些有限的人力、物资、财力资源都投入到了比较重要的方面。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很少发生,所以乡镇政府对它的关注力度不高,加上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等特点,政府对公共危机更加倾向于重处理、轻预警的态度,使得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投入比例占的较少。政府对于公共危机预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作为公众背后的依靠,导致它的公信度也不高,所以乡镇政府应该懂得防患于未然。而且在与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相比之下,较落后的乡镇政府由于资金不足,同时没有意识到危机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公共危机预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公众的安全问题值得担忧。

四、完善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对策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完善、高效的预警机制,当危机发生时,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应对危机,这对于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我国政府需要根据本国国情结合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民众的公共危机意识,确保危机预警机制得到完善。

(一)健全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法律法规

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政府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法律保障。乡镇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主体,同时也要对该事件负责到底。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国家或地方颁布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和公民的权利、义务,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关键性作用。

完善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法律法规。乡镇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需要详尽的危机预警机制法律法规做后盾,确保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各乡镇地区突发性事件的类型、特征进行划分,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应急预案。从具体上看,我国针对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已经制定出《防灾减震法》《水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大多是针对具体的危机事件做出的决定,但在实际运用中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不具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在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主体的任务,各单位信息监测、辨别和传播的流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各地方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容易忽视具体的实际操作细节,处理过程中由于我国对于公共危机的法律内容不够详细,导致行政部门执法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我国应该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出台一套具有整合性、协调性、一体化的法律法规。我国立法部门应以现行的《宪法》等法律为基础,不断完善危机事件的应急措施,乡镇政府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制定出全面的法律政策。例如针对河北省邢台市的洪灾情况,当地政府应该根据预案制定出各单位的实际任务,如信息传播渠道,监测系统的实施等过程,由制度到人,提高部门人员的危机预警意识,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

(二)完善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贯穿到整个危机预警机制的全部过程之中。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等都对公共危机预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着重加强对乡镇相关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全面提高信息在公共危机预警协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信息监测、信息评判、信息公开等方面,将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过程都进行科学的管理,这将极大地提高乡镇政府对公共危机预警预防的效率。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平台体系。危机预警和准备这两个阶段是危机前的行为,乡镇政府需要做好风险识别、评价。一是对风险的辨别。危机中潜在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处于不断變化之中,乡镇政府应当在进行危机识别的时候制定总体的风险防范方案,把每个措施具体下放到各个部门,并落到实处,部门需要定期上报危机信息的情况。二是对风险进行评估,相关部门监测的危机信息有利有弊,需要专业手段对其做好风险评估计划,按照等级顺序列出来之后在进行下一步的实施方案。三是对风险进行防范。在前两项工作进行之后,乡镇政府需要下达指令,针对不同公共危机事件,按照重要性集中力量降低风险,把风险降低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

畅通信息传递的渠道。公共危机监测设备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乡镇政府需要进行危机信息分析处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中得到有利的信息,找出危机的源头,为接下来的危机应急方案提供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危机信息的处理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处理危机信息应有法可依。乡镇政府应该健全危机信息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政府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提供合理的依据。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在公开信息方面要做到迅速、准确、充分。乡镇政府要完全发挥网站等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及时更新最新消息,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位,做“阳光的政府”,负责的政府。

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加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制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决策者在把握危机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之后,在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当机立断,尽快做好应急方案。制定应急方案需要以下几个工作:第一,应急方案首先需要对行政主体的职责做出相应的介绍,做好分工合作,在规划阶段,乡镇政府应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和磨合。第二,应急方案必须是最科学的、详细的。它能够辨识潜在的危险信息,及时做出预警判断,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损失。第三,应急方案的具体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公共危机的类型复杂多样,诸如传播较快的传染病、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台风等,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方案去处理,所以制定的应急方案也应该是“对症下药”的,以便组织者迅速行动,挽救危机。

加强乡镇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提高政府公关能力。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媒体一方面能够作为政府发布危机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能够向政府反馈公众情绪和想法,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乡镇政府在公共危机预警方面,应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媒体,乡镇政府把公众所需要的真实准确的信息广泛的传达出去,同时这些信息具有权威性,因此可以起到稳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第二,通过媒体引导舆论走势,由于公共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自然会成为社会的焦点,新闻媒体的发布,一方面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团结社会力量;另一方面通过舆论使公共危机处理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三,乡镇政府通过媒体,可以塑造政府的形象,给广大公众展现一个有作为、负责任的形象;人们通过新闻了解到政府对于公共危机预警做出的充分准备的同时,政府也就变得更有权威,具有说服力了。

(三)提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乡镇地区是公共危机事件突发的地段之一,地方政府对于自然灾害或者群体性危机事件的处理缺乏一种危机意识,明显有着“重应急处理,轻危机预警”的态度。而这样的公共性危机事件正是需要政府和当地民众重视的,提高政府危机意识,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减轻人财物的损失。

乡镇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它要求政府的管理者从大局出发,做好应对公共危机的对策,从关系党和国家的角度来正确认识危机管理的重大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乡镇政府要具有忧患意识,正确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以江苏省常州市湖塘镇为例,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对危机的宣传教育,除了日常的职能部门进行危机培训和宣传之外,政府也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危机理论知识的讲座,同时城管、公安、消防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共同管理社区治安工作,为湖塘镇建设献出一份力[12]。

强化对公众的危机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有利于提升民众对危机认识的能力,提高自身技能,同时加强对公共危机理论知识的普及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环节,公民的参与是对于政府开展公共危机管理预警工作最大的支持,官民的沟通可以保证危机工作得到迅速的解决,也提升了政府的权威。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充分,应该由实践来检验。乡镇政府应该通过开展“实战练习”等活动,通过集中对公共危机知识的培训,培养出一支当地公共危机应急知识宣传队,让他们走进寻常百姓家,宣讲、培训公共危机应急自救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举办公共危机应急救助知识的竞赛,营造“互帮互助、能够救自己也可以救他人”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提高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能力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需要乡镇政府具有良好的危机预警能力,乡镇政府正是缺乏这种预警能力,因此不能及时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这就一方面需要乡镇政府完善它的预警检测系统,提高对于它的监测能力,另外需要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警知识的普及度。

完善乡镇政府公共危机预测预警系统。乡镇政府应该做的是“花最少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最有成效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不是危机发生过后进行的灾后治理,而是尽早地对于危机到来前做好预防准备。公共危机预测是主体系统对于危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于资料的甄别、分析,信息的搜集,分析与传输等一系列的定量和定性活动。如果乡镇政府忽视危机预测的重要性,那么将不能承担其带来的后果,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在乡镇地区,某些危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能在一个偏远的乡镇爆发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扩散到周围其他地区,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做好危机到来前的预测工作。首先是财力的支持,对于预警设备的投入以及对于设备老化的机器进行检查更新,保持公共危机预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是提高乡镇政府的系统监测等各方面的能力。公共危机的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传输还要取决于信息监测的能力,它是公共危机赖以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乡镇政府的监测能力需要通过这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监测设备的灵敏度。信息的获取十分关键,所以需要政府引进先进设备,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检测到信息及时做好防护准备;第二,提高操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乡镇政府应该组织人员进行理论的储备和技术上的训练,以此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13]。

建立专门的人才队伍,做好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危机信息获取之后,对于危机信息的处理也至关重要。主要任务是进行公共危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制定出应急对策;当危机发生时做好救治工作,协调政府组织内的工作,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救援工作;在危机过后进行重建工作。在乡镇地區,乡镇政府应该多投入资金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上。专业化的人才包括具有丰富危机预警理论知识的人才和进行危机监测、对于预警装置等设备操作熟练的技术型人才,只有拥有这两种人才资源,才能更好地进行公共危机预警的工作。这就需要:第一,做好招聘工作。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政府的组织考试进行选拔任用,引进大批人才为公共危机预警事业做出贡献。第二,做好培训工作。在进行专业人才的招聘工作之后,需要乡镇政府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乡镇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培训,确保人才队伍更加具有组织性、专业性[14]。

(五)加大乡镇政府对公共危机预警方面的资金投入

乡镇政府的公共危机建设如果缺乏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尤其是预警机制方面,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充足的资源保障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所以乡镇政府为确保危机发生时带来的巨大损失,就应该在财政资金预算过程中增加对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投入,为提高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能力提供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资金对于乡镇地区公共危机建设十分重要,所以政府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危机建设,并且根据当地情况逐渐增加投入比例,对于每年的经费预算做到合理有据。这些经费主要用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方面,例如对于危机信息的监测,防范系统的投入,专业性人才的引进等方面。同时,当地政府也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于每一项经费的使用都落到实处,避免经费被挪用或者违规使用等情况,做到定期公示以及公平、公正、公开。此外,资金的来源应该多元化,除了政府预算开支,还应该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社会团体及人士的帮助,发挥民间社会力量的帮助,把捐助的物资或者资金等及时地转移到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完善上面[15]。

注释:

①薛澜:《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页。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116- 118.

[2]薛澜.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3]陈珊.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研究[J].理论探索,2018,(1):16.

[4]郭毅芳.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2,12.

[5]周丰.乡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27- 28.

[6]葛易.济南市公共危机预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19- 20.

[7]张韬,杨小虎.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路径探析[J].行政科学论坛,2018,(26):28.

[8]檀阳.公共危机处理中地方政府预测预警机制建设探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4):49.

[9]孟庆杰.辽宁省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8:26- 27.

[10]彭濤,叶正茂.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J].行政与法,2014,(4):2.

[11]陈珊.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立的研究[J].理论探索,2018,(1):15- 17.

[12]周蕾.我国乡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为例[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6:24- 29.

[13]杨军.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2):7- 9.

[14]董优.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7- 18.

[15]洪颖.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17:35- 36.

猜你喜欢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广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乡镇政府绩效改进的障碍性因素与对策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