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王国志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成为教育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模式,补充和延伸了体育课的功能,其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认为:拓展训练可以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培养群体意识和创造力,这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体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具有实践性价值。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6.0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学校体育课堂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体质和整个国民的素质,就目前体育课堂看,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自我突破,以此来建立信心和培育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具身体验”的培育模式可以充分彰显体育健身益智、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
1 拓展训练概念及发展
拓展训练,也称户外拓展训练,在外国被称为“Outward Bound”,意思是指小船驶离港湾,驶向大海去挑战各种惊涛骇浪和各种未知,并试图战胜困难。现代意义上的拓展训练指的是利用自然之便,或通过人为设计的游戏活动对参加人员达到“增强自信、完善人格、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现代拓展训练主要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模式。王东升研究认为:拓展训练是利用大自然形成的一系列项目,培养与磨炼参训学员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陶冶情操、熔炼团队凝聚力的过程[1]。方文全(201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拓展训练定义如下:拓展训练是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为一体、通过利用自然或人为设置的项目促进参与者身心发展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
拓展这项训练源于海上战争求生需要而产生。二战时期,海上战争尤其激烈,许多船员士兵因为战船沉没而丧生,仅有少部分士兵存活下来。后来,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密切的团队配合才是他们得以生还的关键所在。1941年劳伦斯等人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对船员进行心理挑战,以此提高他们的海上生存技能。次年,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诞生。拓展训练以其独特新颖的训练方式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学校、部队中得到推广,拓展训练开始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到2005年,拓展国际组织已经成立了50多家学校及训练中心。
拓展训练在中国起步较晚,1970年香港拓展学校加入国际拓展组织,1994年北京人众人拓展公司成立,是国内较早的拓展训练与培训机构。在学校拓展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毛振明教授从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编著了《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拓展训练逐步发展为一种时尚的课程培训与教育模式。
2 拓展训练的哲学依据及与体育教育的关系比较
2.1 拓展训练的哲学依据
2.1.1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拓展训练的概念可以看出,拓展训练需要参与者“亲身经历”,训练形式上也需要参与者的亲力亲为,并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分享与总结,从哲学角度讲,这是一个“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拓展训练项目中有一项团队合作的游戏“同心协力”,需要团队成员每人拉着系在鼓上的一根绳子进行颠球,在规定时间内颠球多者胜利。这个拓展游戏前期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磨合,把握住了发力规律才能颠的更多,如果不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是无法体会的。拓展训练是经历了“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2.1.2 社会即学校,拓展训练注重内心的“高峰体验”,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体现
拓展训练源于二战时期的海上求生技能,这种以社会为“师”,从现实生存环境中进行学习培训的过程也正是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中“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现代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注重个体的“体悟”,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在每克服一次困难或完成一次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都是自我的突破,这种源自内心的喜悦与自信都反映了人类对更高层次的需求。
2.2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2]。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体育即为体育教育,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辅助性手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拓展训练则是融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借助自然条件或人为设置项目对参与者进行培训的一种体验式训练模式。从概念上来看,两者很相似,都是以身体为手段最终达到身心的完善,但体育以兴趣为导向,注重于身体锻炼过程,目的更加多元化,包括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涵盖范围更为广泛。
由表1可以看出,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在内容上很相似,都可以达到增强自信、磨砺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拓展训练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课程培训,游戏体验和趣味性会更强,拓展训练形式多樣、内容很丰富,如:空中类(高空、中空、低空)、水上类、野外类、激发潜能类、熔炼团队类、健身类、教育类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体育教育借鉴拓展训练的内容,自身将更加丰富、有趣。
3 拓展训练纳入学校体育,助推体育有效课堂的实现
何为体育有效课堂?教育部体卫艺司长王登峰强调:“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如果体育课达到了这个标准,就可称得上是有效的体育课堂。有效的体育课堂必须符合教学规律,是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有效统一。研究认为,体育课堂有效性是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方式或手段[3]。因此,一节体育课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进步、是否快乐,是评判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3.1 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诉求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对待体育课则是“一如既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上“重文轻武”的影响,也受到当下“唯分数论”的诱导,“重文化、轻体育”的传统思想观念导致体育一直处在“边缘学科”的位置。面对此种情况,很多一线体育教师也出现了“打酱油”的情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少部分课堂直接“放羊”,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拓展训练以游戏为切入点,把“玩”贯穿于训练培训的全过程,以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唤起参与者的参与激情和主动性,如若把这种注重“体验式教学”和团队精神的拓展训练融入体育课堂,将会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宽体育教育的外延。
3.2 拓展训练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3.2.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高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场地划分有室外、室内、空中、水上、野外求生等几大项目,而空中项目又可以细化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按照功能的分类又可以分为心理拓展和体能拓展,如空中项目的高空单杠、信任背摔等能够有效激发个人潜能,增加自信心和团队意识,体能类如定向越野等;由此可以看出,信任背摔即可放在心理类项目,也可以放在空中类项目,而体能类的定向越野也可以按照场地划分到野外求生项目,依据不同划分方式不一。
相比传统体育课堂的以技术为主、“教-学-练”的固化模式,学生当然更喜欢新颖的练习方式。比如,提起初中体能训练课,大部分学生想到的就是800米(女)和1000米(男),学生抵触情绪很大,还没有开始上课,学生已经“怨声载道”,那本节课怎么会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呢?如果换个思路,换一种练习方式,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借助拓展训练的内容来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拓展训练中的“撕名牌”就是一项很好的体能锻炼项目,以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整节课学生也都在跑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很开心,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3.2.2 以体能为基础,达到增强自信、熔炼团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
学校体育课最直接的功能价值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拓展训练同样是以身体锻炼为基础,进行各种“游戏化”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团队整体精神面貌的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把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通过体育课、运动竞赛、课余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通过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团队意识培训同样可以满足四大领域的需要(见表2)。
3.2.3借鉴拓展训练的“高峰体验”,实现全人教育
拓展训练以“体验式”学习为主,注重心灵的交流与感受,将体验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的始终。传统体育模式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练”的单向输出模式,强调技术动作的重要性,很少注重学生个体的感受,分享与评价几乎不存在。将拓展训练合理运用于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亲身实践和个体发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与传统的“指令式”教学方式相比“游戏互动”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压抑的训练课瞬间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拓展训练注重交流、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在每一次拓展游戏结束前都会进行个人或团队的交流与经验分享,体育课也可以借鉴拓展的分享环节,每节课结束前留3~5分钟给学生们畅所欲言,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大家相互交流,增加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自我突破,实现全面发展。所谓有效的体育课堂,不正是全员积极参与,并有所感悟与收获吗?
3.2.4 延展体育教学内容,助力体教融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为主要模式,现代拓展训练是以“玩”为训练先导,通过游戏的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我们观念中“严肃”的体育课注入“玩”的“游戏”成分,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这样才更接近于有效课堂。此外,当代学生思想比较先进,更容易接受时尚、潮流的新事物,而传统体育课中的教学训练内容就显得比较老套、枯燥,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被动的“任务”感。拓展训练中两人三足、信任背摔、独木桥、定向越野等项目时尚感强、刺激性高,可以提起他们的热情与主动性,同样可以起到发展学生协调、增强自信、凝练团队精神的作用。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彰显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人文教化功能,体现体育塑造健康体质的独特价值[4],将拓展训练纳入体育教学可以丰富体育教学训练内容,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同样,拓展训练契合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新时代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体育课程与拓展训练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生活感知力和自我认同感,凝练团队意识、提高综合素养、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与教育融合。
4 结语
新课改一直在路上,同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新形势下,如何使体育课堂更加有效、如何使学校体育教育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拓展训练的优势合理引入体育教学,也许是解锁问题的关键,课程模式的不同可以培养孩子不一样的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地将拓展训练纳入体育教育中来,加以融合创新,也许可以为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提供新思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超越自我熔炼团队[J].职业教育,2003(3):62.
[2]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李亮.初中體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12.
[4] 杨文轩,张细谦.新常态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J].体育学刊,20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