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导学的实施

2021-02-09 06:46吴聪伟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数学

吴聪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也是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被广泛运用到分层教学中。在分层导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层次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分层导学;数学;教学活动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即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能力水平、备课内容、教学环节和课后作业四个角度入手开展分层导学工作,它是对传统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巧妙应用,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分层导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分层导学”,就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为多个小组,引导不同能力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分层导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立足于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化、现代化的授课模式,在教学中控制整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分层管理和教育中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分层导学是一种更加系统、合理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下内容:第一,教师应该综合观察并分析每一位学生

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提问或质疑的方式调动学生练习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新知识,在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第二,教师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对备课内容进行分层,最后将教学模式和环节进行分层,从而将教学工作分为A、B、C三个等级。第三,教师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确保分层导学模式下的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分层导学模式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需要随时检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教学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有所收获,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得太过整体化,没有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然而实际情况是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速度等不同,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接受困难,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学习兴趣不高,这样一来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不高。因为不同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如果按优等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讲解,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知识内容,跟不上教师的脚步,产生倦怠的数学学习心理,长此以往阻碍了非优等生的发展。

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同,制定分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运用分层导学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知识有深入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分层导学的方法

(一)学生分层

在进行学生分层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了解,不仅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那么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如果班级学生人数较少,那么可以分为a、b两个层次。以分为a、b两个层次为例,a层学生成绩较为优秀,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概念,而且可以独立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索,积极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复习题;b层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一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后作业,在a层学生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备课分层

教师在备课前,要综合分析学生的知識理解水平,抓住教学任务开展的重点,分层备课,让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如一些题型较难的开放性探讨类问题,可以选择性地为b层学生讲解,对于题型较难还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问题,可以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a层学生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留一些时间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钻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本知识内容完全掌握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备课环节中,教师需要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摸透,尽量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性,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环节提供便利条件。

(三)教学环节分层

为了实现分层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分层。教学过程的弹性化需要在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使其具有多层次、立体化、坡度缓的特点,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然后对a层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课堂上抛出具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对b层学生要夯实基础知识,课堂环节中温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定义定理,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内容,设定一系列的问题串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确保每道问题的难度都能满足学生的理解水平。针对不同的问题难度设计相应的习题形式,难度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带动b层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分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要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为基础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分层导学学习模式中提高综合能力。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内容,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够完全消化知识点,提高做题效率,减少抄袭现象的出现。只有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将讲解与练习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层次不同的作业内容。以a、b两个层次为例,对于b层学生注重基础内容的设计,对于a层学生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在批改作业时,不同层次学生的衡量标准不同,如b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对了一道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成倍加分;如果基础题做错了,要在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a层学生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完善,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检验,课下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和试卷,扩展其思路。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四、分层导学的具体实施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章“圆柱与圆锥”为例,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将学生划分成a、b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根据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图形及之前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点;2.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圆柱和圆锥图形的展开图,在学生得到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后谈一谈获得的启发。对于第1道自主讨论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每组学生都可以讨论;第2道题目是对圆柱计算公式的探索,为了让学生对圆柱图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需要运用分层导学的模式:a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解决;b层学生要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和教师一起逐步探索,如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以获得圆柱展开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慢慢发现圆柱图形的组成规律。

运用分层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保持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确保不同等级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素养,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小平,张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9,(23).

[2]杨华.探索如何运用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3]祁莉.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4).

[4]曾明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分层导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08).

[5]孙星.研究分层教学模式促进核心素养生成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9,(1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我们爱数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