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中老昆万铁路由昆玉段、玉磨段、磨万段组成,其中境内部分昆明至玉溪段全长106公里,在2016年12月便建成通车;玉溪站至磨憨站于2015年12月开工,全长507公里。境外部分磨丁站至万象段全长422公里。老挝是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伙伴,也是中国的重要内陆邻国。老挝80%的国土为山地和高原,境内交通极不顺畅,严重制约了国家的发展。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旅客从昆明最快10小时左右便可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而中老之间的货物物流成本也将大幅降低。中老铁路对加快建设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骨干,中老铁路的正式通车为泛亚铁路的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老泰铁路换装工程、中老泰铁路连接线建设等项目的逐步推进,铁路的互联互通有望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进一步积极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12月6日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次降准是继2021年7月后的第二次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关于此次降准,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背景下,央行适时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前三季度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三季度后,经济景气度明显下降,下行压力显著增大。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为保持经济常态化恢复,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第二,降准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当前中小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严峻挑战,2021年10月,工业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已达13.5%。在价格拐点尚未显现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企业资金链正常周转。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4%,这在降低对金融机构考核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有分析认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比较明确,削减购债规模已落地,2022年开始加息几成定局,我国在此时降准,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充分的独立性。预计此次降准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明显贬值压力。
此次降准对于A股市场、楼市的影响,相关分析指出,降准将对于股市的跨年度行情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增加房地产领域的合规信贷,更好地满足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12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文章,认为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造成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以及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通胀风险。与欧元区国家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31年来的最高水平。文章同时指出,发达经济体如果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这种影响会显得更加严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达经济体需要及时与市场沟通其政策动向。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美国通胀率达到6.2%,大大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12月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在全球动员3000亿欧元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据德国媒体报道,这项名为欧盟“全球门户”的投资倡议计划将在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建设交通网络、能源项目和数据传输线。
相关报道称,“全球门户”倡议计划在2027年之前为西巴尔干地区提供近300亿欧元的赠款和贷款,将用于建设公路和铁路,目的是把该地区所有主要城市相互连接并与欧盟连接起来。该倡议还计划建设连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3.5万公里海底光缆的“贝拉联盟”项目,欧盟已计划为该项目提供265亿欧元的援助,并可能会再增资150亿欧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政府11月23日宣布,将联合多个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原油储备,为油价降温。美国能源部将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5000万桶原油,并最早于2021年12月中下旬开始向市场出售。据预计,鉴于印度已经宣布计划释放500万桶原油储备,再加上日本、韩国、英国等国的释放量,此次多国联合释放的原油储备规模预计为6500万桶至7000万桶。相关分析称,国际油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长期以来超发美元货币,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上涨。另外,疫情以来,世界上主要产油国家对国际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相应也减少了向国际市场的石油投放量,导致供给关系的不平衡。业内人士认为,释放原油储备并未对我国产生太多影响。中国是石油的消费与进口大国,油价下降将有利于我国发展。即使释放原油储备最终效果甚微,面对高位运行的油价,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当前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多国联合释放原油储备也向“欧佩克+”释放了施压信号,但该组织目前无意增加原油供应,仍维持2021年7月时提出的12月起日增产40万桶的计划不变。
11月23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出现暴跌。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当天一度跌至13.49比1的历史最低点,单日跌幅超过10%。2021年以来,里拉已累计贬值约40%,是表现最差的新兴市场货币。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通胀高企情况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仍力挺央行降息政策,是当天里拉暴跌的导火索。通常来说,一国央行往往采取加息措施来抑制通胀。而在当前国内通胀率接近20%的情况下,土央行非但没有加息,反而多次降息。媒体报道称,自2003年埃尔多安担任土耳其总理以来,该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发行货币、大力发展基建和房地产,让银行维持低利率也是埃尔多安用以刺激经济的手段。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取降息政策以提振经济,土耳其也不例外。2020年下半年土耳其经济快速反弹,数据显示,2020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较2019年增长了1.8%。然而,经济反弹的同时,通胀压力也在加剧。
与此同时,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放大了土央行“逆向”操作的影响,加大了里拉汇率波动。在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为抑制通胀开始或准备收紧货币政策的当下,土央行的“逆向”操作或进一步拉大其与其他经济体的利差,引发资本外流、汇率波动、债务负担加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