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
摘要: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一切创造都源自于问题的发现。中外教育家都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通过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呼吁新时代教师应改变旧式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换句话说,一定意义上,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
一、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 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分析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乃至初中高中阶段有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麻木。这说明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缺失是一个非常严重且普遍的现象。
当然,这些问题的形成并不单单来源于学生,教师们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论是老式的课堂,还是新式的教学,教师们都不敢将课堂还给学生,总是害怕学生不按自己所涉及的思路走。这便是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思维缺乏创造性,依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一步全都按照教材与教案走。课上,这些教师照本宣科,一股脑地将教案上的死知识强塞给学生。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还有部分教师,宣称自己并非专业,可又不愿学习。他们底蕴不足,缺乏自信,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即使有些学生勤学好问,这些教师也视而不见。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也都丧失了问题意识。新课改以后,教师们开始注重课堂的活跃性,注重问题是否有趣,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围绕课文主旨展开,却依旧忽略了让学生自己提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的同时,也早早为学生准备好了答案,一步步牵引学生走到自己提前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甚至替代学生提问作答,自始至终都未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归纳课文主旨及重点,归纳常考问题,抄写重点知识,强制性让学生将其都抄写并背诵下来。这样的课堂之下,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提出问题。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采用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第一步,应该是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好学、想学,而不是将学生带到老师已经设定好的 圈子里,以求得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应该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和情感。 教师应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充分准备,耐心倾听,捕捉学生的有效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行进,多一分耐心与关爱,少一些冷漠与斥责斥。
2.激发思维,多角度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提问比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1)围绕课题提问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也可以看到文章的条理。上课之初,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章内容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力。
(2)围绕中心提问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高兴?“我”为什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他可能会干些什么?
(3)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每篇文章都有主旨和中心思想,都有一些关键的词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来多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特殊标点提问
在文章中最常用的便是句号和逗号。但有时候作者也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特殊符号,比如省略号、引号、破折号、感叹号,以表达出一些情感及特殊含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忽略这些标点,引导学生从标点上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标点的意义。
(5)从矛盾入手提问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为什么对着鸟说话?小男孩就在他旁边,他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教授给学生的是学习和提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会提问。
3.把握机会引导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在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习惯,思考文中有哪些难以理解的词句,针对课文有哪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预习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课中质疑,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它围绕着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展开,具有很强的“生成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不能太过频繁或者无意义,这样会打乱教师原有的课堂步骤,拖延上课时间。
课尾质疑,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影响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而且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尝试用新的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小火花。因此,教师对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不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 (01).
[2]司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读与写,201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