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涛
摘要: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遇到应用题就“犯愁”,解题思路不开阔,思维能力不强,这与低中年级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小学低中年级的应用题解题策略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所探索的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适合低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提高小学生掌握应用题答题核心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应用题恐惧”心理。
关键词:小学低中年级;应用题;能力;培养
低中年级应用题的学习是小学应用题学习难度逐步增加的爬坡阶段。由于低中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多,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因此,从低中年级开始就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强训练,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建立健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稍微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平时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
利用闲暇时间,积累学生知识面。教师从黑板上开辟一块“数学园地”,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找课外题抄到黑板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一部分学生由课下没事做转到思考数学问题上来。
开辟“数学园地”易于激发学生搜集应用题的兴趣。很多学生愿意找题做,有的在家找出资料带到班里,有的写到小纸片上交给老师,多数题既是与课堂内容同步又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很多学生课下在一起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拓宽,体验到思考的乐趣,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加强审题训练,真正理解题意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做题正确率的保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不动脑静”“跟着感觉走”,没有看清题意就做题,结果是做题错误。比如:一道应用题求的是“增加”了多少,有的学生按“增加到”多少求出了结果。要克服审题马虎,要求学生:1、反复读。2、一边读一边想。3、一边读一边画,画出关键词。学生养成了习惯,审题就会越来越认真。
三、训练语言表述,增强逻辑思维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课堂上让学生多用语言表述,就能促进学生多动脑筋。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言训练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第一步,引导点拨,说清思路。第二步,让学生表达有序,思维清晰。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好处: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第三,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增加练习的题量。
四、对比中找差别,提高辨别能力
低中年级的虽然是简单应用题,但各类型题目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当复杂的,有的文字叙述相类似而演算方法不同,有的是类型不同而演算方法却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由于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和审题不清,常将新学的应用题与跟它相近的基本题混淆。所以需要把学过的各类题目进行比较,使他们掌握此类题目有别于他类题目的解题特点。如引导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与“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题”进行区分,就可以使学生对原来易于混淆的题目有了准确的辨别。
五、由抽象變直观,培养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两步应用题是中年级在低年级一步应用题基础上的加深,这时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中年级应用题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分析图。如:某厂男职工有125人,男职工比女职工的2倍多25人,女职工多少人?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画线段图,找准标准量,理清数量关系,明确运算顺序。线段分析图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清题中的道理。
六、从不同角度分析,开阔解题思路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如,一列火车5小时行驶了460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再行10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分析,一种分析是:先从已知数量关系中得出每小时的行程千米数,再算10小时的行程,最后前5小时与这10小时的行程相加即是一共行驶的千米数。另一种分析是:从已知数量关系中得出每小时的行程千米数,将前5小时与再行的10小时相加乘每小时的行程千米数,则可以得出答案。还有一种分析是:利用倍数关系,10小时是5小时的2倍,用460乘(2+1)就是总千米数。进行一题多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法的优劣。
七、拓展思维训练,增强解题信心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看清怎样把一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隐蔽起来,变为间接条件;看清一道多步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学生看清这一过程后,在分析应用题时,就能顺利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并转化为已知条件,这样必将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如: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或苹果比梨多7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认识已知条件实质是:有25个苹果,18个梨,在此基础上求问题。或由简单的已知条件,变成带隐蔽条件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
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时,还要打破思维定式的影响,变换练习的类型,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逐步增加解题技巧,克服“应用题恐惧”心理。
总之,培养低中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策略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为高年级应用题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