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玲,马珏欣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北京 10007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引起的持久且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其中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以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及放射痛为常见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3],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其预后和治疗与就诊时间密切相关[4]。有研究表明,AMI发病前20 min内冠状动脉开始闭塞,闭塞开始后3 h坏死面积可扩展至肌层的2/3,4~6 h后可引起透壁性坏死。如在发病起始,闭塞30 min内灌注可挽救半数以上缺血区域,如闭塞后3 h灌注,仅可挽救20%左右区域。6 h 后灌注几乎不能挽救任何区域[5]。由此可见,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临床辅助诊断AMI 的重要指标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条件所限,目前大多只能开展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的检测,由于各项指标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不足之处[2,6]。为更准确的在早期诊断AMI,本研究探讨血清CK-MB质量和活性联合检测在AMI早期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7 月在本中心就诊的119 例以胸痛、胸闷为首发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血液特异性酶学检查,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①发生病理性Q 波时常伴有典型的ST-T 段上抬及T 波改变;②ST 段和T 波改变时常伴有特异酶值增高;③典型病史伴有特异性酶值增高,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符合AMI 的诊断标准。经转诊三级医院确诊为AMI,治疗转归后回本中心就诊的68例患者为AMI组,其中男36例,女32 例;年龄55~80,平均年龄(71.3±2.9)岁。其他51 例确诊为胸痛、胸闷患者为胸痛胸闷对照组,其中男25 例,女26例;年龄54~79 岁,平均年龄(69.3±3.2)岁。另选取同期来本中心接受健康体检者50名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6 例;年龄53~82,平均年龄(70.1±2.3)岁。健康对照组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患有严重感染及肿瘤等病症者。3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 用于检测CK-MB质量和活性的仪器为日立008As(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用于检测肌钙蛋白I(cTnI)的仪器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FS-101 型免疫荧光检测仪,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为万孚配套产品。
1.3 方法 AMI 组和胸痛胸闷对照组入院就诊后,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天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5 mL置于促凝管中,30 min 内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CK-MB活性,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K-MB质量;同时,抽取2 mL静脉血放入EDTA-K2抗凝管中,采用POCT法快速检测cTnI,方法为免疫层析法。cTnI 参考范围为<0.3 ng/mL,CK-MB质量参考范围为≤5 ng/mL,CK-MB活性参考范围为<25 U/L。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合理进行。
1.4 观察指标 通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准确率评价血清CK-MB质量和活性。以肌钙蛋白>0.3 ng/mL和心电图病理性改变为诊断AMI标准。联合检测时,阳性判断:CK-MB 活性和质量任一指标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根据公式:A=真阳性例数;B=假阴性例数;C=假阳性例数;D=真阴性例数。灵敏度(%)=A/(A+B)×100%,特异度(%)=D/(C+D)×100%,阳性预测值(%)=A/(A+C)×100%,阴性预测值(%)=D/(B+D)×100%,误诊率(%)=B/(B+D)×100%,漏诊率(%)=C/(A+C)×100%,准确率(%)=(A+D)/(A+B+C+D)×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发病后不同时间段CK-MB 活性和质量检测结果比较 发病初期0~2 h内来院就诊的AMI组患者CK-MB活性检测值和胸痛胸闷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K-MB质量检测值和胸痛胸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4、6、8、10 h各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AMI组患者CK-MB的质量及活性值均明显高于胸痛胸闷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 活性和质量检测值与上一时间段的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TnI各就诊时段检测值与胸痛胸闷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CK-MB活性和质量及cTnI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K-MB activity and quality and cTnI among three groups()
表1 3组血清CK-MB活性和质量及cTnI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K-MB activity and quality and cTnI among three groups()
注:与胸痛胸闷对照组比较;a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P<0.05;AMI组各就诊时间与上一时间段比较,cP<0.05;时间为患者来院就诊时自述出现胸痛、胸闷首发症状的时间
cTnI(ng/mL)0.68±0.16ab 1.89±0.55abc 12.66±2.72abc 25.89±4.12abc 50.42±3.21abc 0.21±0.08 0.08±0.02a组别AMI组(n=68)时间(h)0~2 4 6 8 10例数28 30 5 3 3胸痛胸闷对照组(n=51)健康对照组(n=50)CK-MB质量(ng/mL)3.9±1.6ab 5.6±2.5abc 16.1±5.9abc 28.9±8.0abc 40.8±10.7abc 1.93±1.52 0.99±0.66a CK-MB活性(U/L)16.9±6.3 24.2±5.9abc 30.8±10.5abc 93.8±18.9abc 121.3±6.1abc 16.51±6.01 15.97±3.7a
2.2 AMI患者诊断结果 AMI患者具体诊断结果,见表2。
2.3 AMI患者诊断效果比较 CK-MB质量与活性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CK-MB 质量和活性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AMI患者诊断结果Table 2 Diagnostic results of AMI patients
表3 AMI患者诊断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ects of AMI patients(%)
AMI 一旦发生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临床预后较差[2,7]。
肌酸激酶(CK)为临床应用较早的临床检测项目,根据CK的亚单位组成,其可分为CK-MM、人脑型肌酸激酶(CK-BB)和CK-MB 3 类,其中CK-MM主要分布于肌肉细胞内,CK-BB主要分布于脑细胞内,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内,属于特异性心肌酶学指标,是心肌损伤时最先升高,升高幅度最大的心肌酶[8-9]。CK-MB主要包括MB1与MB2,CK-MB在心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多为MB2。若心肌细胞受损,将释放大量MB2,在短时间内使血清中的CK-MB水平迅速上升,发病24 h上升至峰值,发病72 h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临床将CK-MB作为心肌酶谱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CK-MB曾被认为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准,是心肌酶谱5项指标中特异度最高的指标,即使肌钙蛋白等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不断发展,CK-MB在心肌损伤诊治中仍具有重要意义[10]。
目前临床常用的2种检测方法为CK-MB活性和CK-MB质量检测。本研究将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作为观察指标,分别对不同发病时间段来本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CK-MB 质量和活性的检测,对CK-MB 质量及活性及联合检测在AMI 诊断中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以便更为全面的评价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联合检测在AMI早期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
本研究显示,发病初期0~2 h内,AMI组患者CK-MB活性检测结果与胸痛胸闷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K-MB质量与胸痛胸闷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 质量检测,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活性而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活性检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早期0~2 h内,质量检测就已可提示临床AMI的发生。
随着疾病进展,本研究还证实在发病后4、6、8、10 h无论是CK-MB 的质量还是活性均明显高于胸痛胸闷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K-MB活性和质量与上一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质量还是活性,到10 h时均明显升高,但二者升高的程度不同,质量平均值升高10.46倍,活性平均值升高7.18倍,质量升高明显高于活性。大量研究也证实,CK-MB 活性测定,因其常可受到包括免疫球蛋白结合及异常表达的CK-BB等因素影响,且仅在心肌细胞严重受损时,其才可见显著升高,对于心肌损伤病情的评估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性[11-14]。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高,因此,对于AMI 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均造成一定影响[15]。临床研究显示,CK-MB质量测定可避免多种因素干扰,其结果更具准确性,且对于心肌的微小损伤同样具有显著特异性[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明显高于CK-MB 质量和活性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检测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CK-MB质量和活性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联合检测CK-MB 质量和活性,可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基层医院,不具备良好的免疫检测设备,可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病理性改变及CK-MB质量和活性两者联合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CK-MB活性和质量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在急性心梗早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