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国有林区家庭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021-02-07 07:34曹玉昆张亚芳李博浩张博涵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区居民变量

曹玉昆,张亚芳,李博浩,张博涵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伴随着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诉求日益迫切。文化消费作为经济价值实现的最后环节,也是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种非物质的追求活动,是对精神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享用、欣赏或者占有等,主要包含教育、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生理、安全等低端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是对文化消费行为研究的一种新范式[1]。布迪厄基于社会场域提出了3 种形式的文化资本,可以看作人生的文化资本,而文化消费是促进人生文化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文化资本可转化为社会资本、经济资本[2]。

重点国有林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亟需国民经济建设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在促进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 年,国家开始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实施了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加之供给侧改革的国家宏观经济改革背景,林区结束了依靠林木资源形成的单一林产工业结构的经济发展格局[3]。当前,我国重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问题亟待解决。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投资增速放缓、出口增长乏力,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扩大文化消费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量”和“质”。

重点国有林区拥有种类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汇集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森林生态文化。如代表我国最北端的“神州北极”,神秘的民族民俗文化与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在此汇集。重点国有林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功能,具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以林木文化为主体的林区社会文化又使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林区文化的价值观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4]。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需要将“绿水青山”等生态文化资源资本化,形成文化资本,同时弘扬林区优秀传统社会文化,振奋林区职工“二次”创业精神,促进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地供给文化产品,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发挥林区职工“二次”创业精神;如何更好地提高国有林区家庭的文化资本积累来促进家庭文化消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带动整个国有林区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如何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将国有林区特色文化资本化,探索国有林区新的产业发展途径,将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置于同等地位是国有林区未来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重点国有林区大规模连续跟踪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国有林区家庭文化消费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对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方面,很少涉及精神方面。本文对文化消费的研究既关注了物质方面,又关注了精神方面,并引入了“精神层面是否满足”这一虚拟变量,深入挖掘林区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探索扩大文化消费与促进文化资本积累与转化的途径。

1 文献梳理

资树荣通过对国外文化消费研究述评,发现国外主要从文化消费产品属性、消费者偏好、文化产品市场供求、产品价格和文化资本等方面进行研究[5];车树林、顾江通过对26 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文化消费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提升产生显著正向效应[6];王宋涛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文化消费的个体影响效应和宏观影响,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7];张梁梁、林章悦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得出文化消费具有时空滞后性,居民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力度、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文化消费具有正向作用,而老龄化人口机构和文化监管对文化消费的增加不利[8];赵卫军、张爱英、Muhammad Waqas Akbar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文化消费函数,并分析了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价格、供给、政府投入等因素长短时期对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9];傅才武、侯雪言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深刻影响文化消费的模式,拓展了文化消费空间,对比“线上”和“线下”两类文化群体的差异,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文化资本和机会成本是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10];赵吉林、桂河清通过我国家庭金融调查大型微观数据分析,发现全国范围内收入、财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赡养率等对家庭文化消费影响显著,不同地区、城乡地域,不同的学历、收入、年龄群体家庭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差别明显[11]。

市场经济下文化消费内容的多样性是由文化消费的供给状况与需求状况决定的。针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情况,林红通过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得出,在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活消费中五成左右的支出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是主要的文化消费项目,表明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职工家庭教育等负担较重[12]。高丽菊通过调查发现,林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比全国平均消费支出低很多,这其中隐含了国有林区人民文化消费支出少的现状[13]。

2 国有林区文化消费现状与问题

2.1 国有林区文化消费现状

文化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国有林区文化消费市场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营业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发展。以国有林区核心文化产业之一的冰雪旅游为例,冰雪旅游频获政府支持。2018 年9 月,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推动省内全域旅游的发展;2019 年3 月,提出旅游演艺作为省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之一,积极实现文化与旅游演艺发展相结合。数据显示,2014—2018 年黑龙江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2018 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8,209 万人,旅游收入2244 亿元,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13.27%。可见,国有林区文化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大政策支持和建设投入,不仅能够丰富国有林区居民文化生活,同时还能带动国有林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有林区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提升,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国有林区居民能够拥有一定的储蓄,购买更多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目前国有林区居民文化消费仍以基础性消费为主,一部分居民开始增加外出旅游的频次,也有一部分居民花钱观看文艺演出。

文化消费观念开始发生改变:随着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重点国有林区,完善基础设施,改变了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活环境。国有林区居民不但在物质层面上获得了巨大的满足,而且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不断推广,国有林区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些环境变化极大地提升了国有林区居民的文化消费热情。调查数据显示,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电视机拥有量接近100%,约有3%的家庭拥有两台以上的电视机,家用计算机拥有率在60%以上,家庭平均拥有智能手机2.3 部。随着电视、家用电脑、智能手机在国有林区的普及,居民娱乐活动和文化消费方式发生改变,居民可以减少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影响其传统文化消费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到数字文化消费活动之中。

2.2 国有林区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文化消费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增加精神文化消费支出,但整体层次和质量偏低。在文化消费支出方面,子女的教育支出占比很大,这部分支出往往是必需和被动的。国有林区居民有“爱面子、讲排场”的特性,婚丧嫁娶礼仪方面的支出也占有重要地位。以上支出均是基础性、低层次的文化消费支出。

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国有林区许多文化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一些图书馆资料过老、长期未更新,阅读图书和报纸的居民越来越少,导致文化基础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浪费了公共文化资源。

文化消费氛围不浓:在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公共文化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下,国有林区尚未形成商业性文化消费氛围。大部分居民在下班和休息时间倾向于在家看电视、上网或与街坊聊天等低成本活动,文化消费形式过于单一。另外,国有林区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龄化”问题严重,留守群体往往缺乏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和足够的经济能力开展其他娱乐活动,文化消费支出较少,文化消费氛围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3 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影响林区职工家庭文化消费的因素分为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包括需求意愿、需求能力、供给能力和供给条件4 类指标,户主年龄等11 个解释变量。重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具体为:①需求意愿包含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配偶受教育年限和精神层面是否满足4 个解释变量。文化消费属于精神较高层次的需求,通常受到消费者的审美影响。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消费偏好和品位。受教育水平决定居民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居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因此加入户主的受教育年限这一解释变量。有学者研究表明,家庭中教育等支出更多的受到女性文化素养的影响,而林区职工家庭中户主大多为男性,因此将其配偶受教育年限纳入分析。本文创新之处是加入“精神层面是否满足”这一解释变量,分析非物质方面影响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②需求能力包含家庭规模、家庭总收入和户主每月工作时间3 个解释变量。家庭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一个家庭中文化产品消费者数量;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文化消费和一般的消费相同,属于闲暇消费,因此每月工作时间纳入分析。③供给能力包含是否有医疗保险和政府补助金额两个解释变量。医疗保险通过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影响居民社会文化供给的作用效果;政府补助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影响社会文化产品供给量。④供给条件包含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和对当地文化娱乐满意度两个解释变量。文化基础设施数反映社会和政府的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居民对当地文化娱乐的满意度反映供给条件的质量。

图1 重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年度重大调研项目“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民生监测”课题。该项目始于2012 年,到2017 年扩展到重点国有林区12 个林业局。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首先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重点国有林区87 个林业局中抽取12 个,然后在每个林业局等距抽样选择3 个林场,最后在每个林场中抽取8—12 户职工家庭进行调查。本文提取了该项目2017 年的数据,共获取719 组样本,有效样本数为701 个。其中,低于标准文化消费家庭有386 户,高于标准文化消费家庭有315 户。

4.2 变量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取4 类11 个指标作为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评价变量(表1)。被解释变量设定为文化消费分类,文化消费包含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网络费用。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是林区职工文化消费的重要渠道来源,因此将网络费用加入到文化消费的范畴。文化消费分类以标准文化消费2610.4 元为节点分为低于标准文化消费、高于标准文化消费两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 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为2086元;中国信通院2018 年10 月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显示,2017 年我国固定宽带月户均支出为43.7 元/月,全年524.4 元。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标准文化消费为2351.8 元/年。

表1 重点国有林区影响文化消费的变量选择

4.3 研究方法

通过一组解释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可以预测一个分类变量每一分类所发生的概率。二元Logistic回归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自变量可以是二分类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变量,还可以是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混合。同时,因变量的分布要求也并不严格,不需要服从正态分布的分布条件。本文涉及到的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且自变量中也存在分类变量,因此非常适合运用二元Logistic 回归作为研究方法。对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有以下理论模型:

5 结果及分析

5.1 数据分析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的数据结果,本文使用SPSS 23 软件进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选取0.1 为显著性水平。首先,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文化消费总额的个案数为713,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91,880,平均值为7980.76,标准差为11264.46;被解释变量(Y)为文化消费的情况高于或低于标准文化消费价格,其个案数为713,平均值集中在1.4502,标准差为0.49786。其次,剔除变量。经共线性诊断,11 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可以对全部根据既有理论确定的11 个变量进行Pearson 卡方检验,结果只有受户主年龄、配偶受教育年限等7 个因素。因此,在0.1 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这7 个变量对于国有林区文化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最终,可以剔除其他因素,进而简化模型,只对这7 个变量进行分析。③变量间相关性检验。本文采用SPSS 统计软件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并检验变量的相关性。户主年龄与配偶受教育年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户主年龄越大,其配偶受教育年限越短,这与现实情况相符。其他任意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户主年龄、配偶受教育年限、精神层面是否满足等7 个变量作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

表2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计算结果

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水平和7 个影响因素做二 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参数估计结果(表3)。

表3 国有林区文化消费回归分析

模型a 拟合优度统计量检验,- 2 对数似然值为812.085,值较小,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Cox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分别为0.242 和0.356,值较小,但是模型拟合效果更应该关注模型的预测效果,因此即使R2较小也不必过分关注。每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1,证明每个变量对总体Y 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模型a的稳健性检验:小于标准文化消费的预测准确率为77.3%,而大于标准文化消费的预测准确率为66.6%,总体预测的准确率为72.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

6 结论、建议与讨论

6.1 结论

本文采用重点国有林区大规模连续跟踪入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国有林区家庭文化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需求意愿方面。户主年龄与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年龄越大,文化消费越少。林区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文化产品需求程度较低。当前时代流行文化繁荣发展占据主要文化市场,而许多老年人思想观念落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低。另外,市场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也不符合老年人文化需求,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户主受教育年限不显著影响文化消费,而配偶受教育年限显著影响文化消费。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家庭中教育等文化消费更多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文化消费支出越多。精神层面是否满足与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居民的精神层面越满足,文化消费越少。如果居民当前精神层面已经达到了满足,说明其对现有文化产品的需求已经饱和,只有提供更高级别的文化产品才能刺激新的文化需求。②需求能力方面。家庭规模与文化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家庭规模越大,家庭文化消费的潜在顾客越多,文化消费支出金额越大。林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当家庭拥有一定的购买力时,家庭人数越多,文化消费支出就越多。家庭总收入与文化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越多文化消费越多。家庭总收入是林区人民文化消费的来源和基础,家庭收入越多,购买力越强,文化消费能力也就越强。每月工作时间对文化消费影响不显著。林区劳动力具有季节性和兼业性,林区职工每月工作时间相差较小,加上林区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等,职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活动。③供给能力方面。医疗保险与文化消费正相关关系,医疗保障水平越高,文化消费越多。良好的社会保障能够减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进而减少储蓄、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文化消费也是消费的一种,同样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而政府补助主要是针对低保、贫困家庭,这类家庭解决生活基本的物质需要还存在一定困难。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发出更高级、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贫困家庭首先要解决物质需要才会考虑文化消费和精神文明需要。④供给条件方面。文化基础设施数量与文化消费正相关关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越多,文化消费越多。文化产品具有一般消费品的性质,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对文化消费具有刺激作用,有效供给越多,越能激发人们的文化消费。

6.2 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以下4 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①转变国有林区居民文化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文化消费观不但会影响文化消费的数量,而且会影响文化消费的层次和结构。首先,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国有林区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科学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国有林区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林区教育资源严重缺失,政府部门须承担起首要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家庭也应增加教育等支出,提升家庭文化素养和品位。其次,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借助网络等媒体宣传文化消费,传播国有林区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热情。第三,家庭因素在文化消费观念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消费本质上是对文化产品背后价值的消费,只有让居民体会到文化消费的乐趣,才能不断挖掘他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文化消费观念改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家庭代际之间的积累和传承。②完善国有林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消费受到文化基础设施的制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有林区文化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升、居民对文化基础设施满意度偏低,完善国有林区文化基础设施迫在眉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要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实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同时,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因为地方财政有限,部分地区缺乏资金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完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有林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所。③提升文化消费层次,营造文化消费氛围。目前国有林区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还包含了过度低俗、不文明、不健康的成分,尚未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发掘国有林区居民高层次文化消费动机。要丰富文化消费形式,让居民文化活动不再局限于看电视、上网等娱乐活动,而享受到多种形式文化消费的乐趣。④推进国有林区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文化消费是文化生产的目的和文化产业的终端,增加文化消费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只有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符合国有林区居民文化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文化消费兴趣。前面的研究分析得出,林区职工目前精神状况是否满足与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关系。换言之,职工目前精神满足会减少文化消费支出,说明林区现有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职工对于更高层次文化产品的需求,需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增加文化产品精准化供给,让国有林区居民在文化消费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满足感。因此,要研究文化需求,通过“产业+文化”发展形式,依靠市场机制发展国有林区特色文化消费市场;融合国有林区特色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生态文化,探索林区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化。同时,国有林区文化产业发展应同林区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形成良性互动,以文化发展牵引经济建设,最终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双赢”。

6.3 讨论

本文研究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现状和问题,采用重点国有林区大规模连续跟踪入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了重点国有林区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实际上,重点国有林区虽然在地理环境上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省域,不同省域之间的政策、发展战略与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能够深入分析重点国有林区不同地区文化消费水平和影响因素的差异,则研究结论可能更加科学,对指导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意义也将更大。

猜你喜欢
林区居民变量
石器时代的居民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高台居民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