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校本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高中地理学科素养视角,对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并结合校本作业的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校本作业。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地理校本作业;策略和实践
学科校本作业是基于本校学情设计的有独特性的学科作业,形式类型可以多样,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校本作业设计的核心应该围绕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及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校本作业如何设计更有效,需要考虑什么因素?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 高中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基于学情分层设计,满足发展需求
目前,不同学校的生源是有所差异的,学生所处的年段其水平也是不同的,设计高中地理校本作业时需要考虑层次性。一方面是年段的层次,对高一年级学生来说,地理的基础水平相对较薄弱,设计校本作业时应以中易难度为主,并控制好题量,更好地为学业水平考试打下基础。对高二高三选考地理同学来说,设计校本作业需要精选或改编试题,进一步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水平层次,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可以做好标记且量不宜过多,必做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运用,选做题主要针对地理思维较好的学生。
(二)注重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作业的设计更应形式多样,高中地理校本作业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观察、实验类等其他形式,这个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对初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校本作业形式多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以必修第一册内容来说,可以布置月观察类校本作业,如月相的观测、地貌的观察、植被的观察辨别等;对地理原理类的内容,可以布置动手画图的校本作业。
(三)巧用生活地理素材,提升运用能力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写道,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能机械枯燥地学,应该巧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更好地让学生融入课堂;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校本作业设计中巧用相关的生活地理素材,通过问题设置,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地理是对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生活地理素材的选取,可以是本土的,也可以是当前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时事、热点事件等。
(四)善用经典试题案例,提高学习有效性
开发校本作业最主要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实现减负目标,试题过多繁杂则可能适得其反,因而需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比如在讲三角洲的形成因素时,可以从物质、动力等条件进行分析,如分析我国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在之后的校本作业,可以运用逆向思维,选用刚果河口未形成明显三角洲这道经典试题进行分析,不仅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了巩固知识基础的目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 高中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案例
(一)动手类题型
在实践开发高中地理校本作业时,结合新时代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增加动手类的题型。动手类题型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安排,来源比较多的是自然地理部分,有涉及计算、画图等要求,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关于高一热力环流这个重要原理,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手画环流示意图,如下图中根据等压面的分布画出海陆之间的环流。
如在地球运动部分,对晨昏线、太阳高度角等知识点,校本作业可以增加以下题型。
试题材料:
材料一: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打造新型能源基地。2015年底,该省太阳能和风能电力装机总量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量的11%。下图为山西省略图。
材料二:下图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落位置年內变化示意图。α为左图中甲地观测到的年内日落位置变化最大角。
问题设计:
计算甲地P、Q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并指出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
该问题包含三个问题,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需要运用所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这两日日出地方时数值的大小,这个问题不需要计算,需要学生转换思维,根据昼夜长短大小进行判断即可。而对于Q日晨线过该地的走向,需要掌握不同季节太阳的方位、昼长、地球自转方向这些内容进行综合思考,最后画出晨线走向。
(二)拓展延伸类题型
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精选试题可以进行适当拓展补充,或多个相同题材试题进行总结归纳,尤其是高三的校本作业。高三的校本作业与高一和高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专题类、地理思维类、周测类等。不管是哪种类型,所选取的地理试题相对来说对地理思维要求更高,因而需要进行拓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在高三专题复习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时,可以选取西北格库铁路这个案例,找到了以下试题素材。
试题材料1:
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图略)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最近的铁路通道就此形成,被网友誉为“西北最美最神奇的铁路线”。开通首日,库尔勒始发首趟列车满载货物开往格尔木。
(1)说明乌鲁木齐和拉萨之间不选择沿图中虚线修建铁路的主要原因。
(2)说明在格库铁路AB路段架设多座高架桥梁的主要作用。
(3)分析格库铁路修建及全线贯通运营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意义。
试题材料2:
格库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是继兰新铁路,临哈铁路后,第三条出入新疆的铁路,也是西部通往西亚、地中海等地区的陆路运输大通道,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运营。格库铁路沿线多荒漠、绿洲等景观,相对高差最高可达2500米,被称为“西北天梯”。该铁路南端在格尔木连接青藏铁路,中部在若羌与建设中的和田至若羌铁路交会,北端在库尔勒与南疆铁路相连。台特玛湖特大桥是格库铁路新疆段的咽喉工程,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全桥共设置750座桥墩,2座桥台(图略)。
(1)简述格库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
(2)简述格库铁路全线贯通运营的意义。
试题材料3:
新疆台特玛湖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盛行东北风,大风日数多,风沙活动活跃。该地的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3米以内,对铁路建设与运营安全带来威胁,阻碍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的建设进程。格库铁路西侧并行的G218国道于2013年11月在其上风侧设置2道间距20米、高仅1米的草方格阻沙障,阻沙作用明显,但仅过5个月积沙就完全将其填满。2018年,台特玛湖特大桥(图略)建成,成功解决风沙流问题,为格库铁路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1)说明草方格阻沙障对道路沿线防治风沙的作用。
(2)简析该地风沙流不到半年就将草方格阻沙障填满的原因。
(3)分析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选择以桥梁方案通过的原因。
对于上述三个试题素材进行整合,试题材料1、2进行整合,得出以下材料。再结合试题材料3,以及以下图示,共同构成试题材料。
格库铁路(下图)是继兰新铁路,临哈铁路后,第三条出入新疆的铁路,也是西部通往西亚等地区的陆路运输大通道,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运管。格库铁路沿线多荒漠、绿洲等景观,相对高差最高可达2500米,被称为“西北天梯”。
对于问题设计,也可以进行拓展补充,在试题材料1~3基础上,设计以下变式试题:
变式1:分析格库铁路建设成本较高的原因。
变式2: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沿线风沙严重,请分析自然原因并指出风沙对此铁路列车运行造成的危害。
变式3:为防治风沙和保护沿线野生动物,在格库铁路修建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变式4:从交通运输网布局的角度,阐述格库铁路建设的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交通建设布局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区位因素,并突出了西北風沙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基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三个角度分析交通建设带来的积极意义。在这个案例基础上,在后期校本作业中,可再次选取类似的案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和若铁路,这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高中地理校本作业开发设计策略都是基于校本作业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不用单一,试题不需讲究数量而应追求质量。试题素材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对所选试题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改编、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构建,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定,曹开华.高中地理有效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0(16):15.
作者简介:
陈路平,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