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广
(鞍山市岫岩县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鞍山 114300)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急性局灶性脑梗死,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尽快恢复阻塞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供氧,进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为主。阿替普酶是一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物[1],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是发病后4.5 h内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可以挽救缺血性半影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分析了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1~82岁,平均(58.78±5.11) 岁;患者体重42~82 kg,平均(61.78±2.78)kg;合并糖尿病有18例,高血脂有10例,高血压16例。阿替普酶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3~83岁,平均(58.78±5.27) 岁;患者体重42~82 kg,平均(61.45±2.90)kg;合并糖尿病有18例,高血脂有10例,合并高血压15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②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病时间<4.5 h;血压<180/100 mm Hg(1 mm Hg=0.133 3 kPa);③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授权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颅脑CT检查发现有脑出血及低密度明显改变;②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③既往颅内出血史,3个月内脑梗死史,30 d内泌尿系统出血史,半个月内重大手术史;④抗凝药物治疗期间。
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抗血小板、抗血栓、降脂、活血、抗生素等对症处理药物,常规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2 ml前列地尔注射液(生产厂家: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80023,规格:1 ml∶5 μ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阿替普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册号:S20110051,规格:50 mg/支)静脉溶栓治疗。用法如下:每天0.6 mg/kg,总剂量的10%进行静脉内注射,时间1 min,剩下的90%用微量泵静脉泵入,时间控制在1 h内。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炎性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病情恢复正常,NHISS评分改善90%以上;有效:NHISS评分改善45%以上,症状体征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阿替普酶组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IL-6、IL-1、IL-8、hs-CRP和TNF-α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替普酶组IL-6、IL-1、IL-8、hs-CRP和TNF-α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炎性指标改善时间比较:阿替普酶组症状改善时间(5.11±1.22)d少于常规治疗组的(7.50±2.2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8,P=0.000<0.05);阿替普酶组炎性指标改善时间(8.22±1.23)d少于常规治疗组的(9.50±2.1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4,P=0.000<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阿替普酶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恶心1例,呕吐1例,皮下出血1例;常规治疗组发生恶心2例,呕吐1例。阿替普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和常规治疗组的6.00%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3,P=0.412>0.05)。
急性脑梗死病变由中央坏死区和外周脑缺血半影组成,发病后可引起脑细胞损伤,且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各项炎性因子可引发局部炎性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3]。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继而产生相应的呼吸、循环功能改变。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遗留多种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经济负担。急性脑梗死时脑组织功能区域由于缺血、缺氧导致损害,给予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血流,挽救缺血性半影脑组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是一种前列腺素E1制剂,可选择性扩张阻塞部位血管,增加脑梗死区域的局部血流量,改善梗死区域的脑部侧支循环。同时前列地尔还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环磷酸腺苷浓度水平,调整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对纤溶酶原激活物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前列地尔参与调节血液黏度,通过升高NO水平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更加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脑梗死后多种血清学神经功能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阿替普酶作为第三代溶栓药物,是一种内源性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内含526个氨基酸[4]。通过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由于本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因而不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使用本药激活血栓体内的纤溶酶原,然后转化为纤溶酶以溶解血栓,促进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发挥局部溶栓作用[5]。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应严密监测出血情况,如发生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情况,需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如果发生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出血性梗死等,必须及时停药,并给予科学治疗。此外,需合理掌握治疗剂量,最大限度减轻对患者危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症状改善时间、炎性指标改善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机体炎性反应,缩短疗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