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取向

2021-02-06 03:12张西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文_ 张西立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被总结为五个方面,即“党中央权威”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支撑”。这五个“根本”的提出,每一点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相互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在这里,我们仅从“人民至上”这个根本前提入手,来谈一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内在动因,特别是它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

一、“劳动”引领“资本”是基本方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处于执政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以及“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完全一致、互为支撑的。将“人民至上”的原则贯彻到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及其每一个侧面,必然就是对“劳动”及全体“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尊重和肯定。诚然,在“资本”已经成为生产要素的前提下,也应对其给予充分尊重,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这须是以“资本”自觉根植于“劳动”的本质规定性为条件的。

从《资本论》的角度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以归结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统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都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方法,但因为赖以结合的所有制基础的不同,存在着根本区别。表现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上,即为“资本”支配“劳动”,还是“劳动”引领“资本”。

“资本”支配“劳动”,展现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即以“资本”以及人格化了的资本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利润”无休止地追求,“资本”凌驾于“劳动”之上的结果必然是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有机体的坍塌。这个过程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与既存生产关系之悖论而不可持续。

表面上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工人拥有了自己的财产,跻身“中产阶级”,但曾几何时,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沉重打击,西方引以为傲的“中产阶级”不断萎缩的惨淡事实,一下使人们看清了不少问题。世界上各种著名调查机构的结果无不表明,近年来,美国的贫富分化不是减缓了,而是越来越严重,财富的高度集中达到空前程度。据美联社报道,2012年美国“中产阶级”约占美国人口的51%,而1971年这一比例为61%。20世纪70年代,“中产阶级”收入占美国全国收入的62%,而较富裕的美国人则占29%。到2010年,“中产阶级”的收入只占美全国收入的45%。而当时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85%的美国“中产阶级”表示,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比10年前更困难。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家庭状况比2007年经济衰退开始前更糟。其实不止美国,风行于当今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浪潮,背后共同的一个社会根源,都在于不受约束的大资本利益方的不断做大,而广大中产阶层的幸福生活的梦想正走向破灭。

“劳动”引领“资本”,展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生产目的和价值追求,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进程,其结果自然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全面进步的同时,全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邓小平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不能完全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但必须从政治方向、制度设计上防止和化解“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贯彻,以无限空间的社会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保障,既能很好地发挥资本、土地、劳动力、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效用,激发生产主体的积极性,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也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两极分化”,进而走向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行动指南

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带领身边工作人员等一起集中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出了光辉的《论十大关系》。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奠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根基。在江泽民、胡锦涛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下实践,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新篇,从而为全党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化解风险挑战,做好复杂局面下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在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被确立下来,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内涵。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等价交换特别是逐利性开始向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领域蔓延,“市场社会”“市场文化”甚至“市场政治”的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有效化解,否则,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权以及制度就将因此而“变色”。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市场经济的考验”,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本领,在对外开放环境下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就连西方发达国家的有识人士早就认识了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理由不给予更深刻、更全面、更彻底的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植根于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渊源有自、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意义重大,核心和灵魂在于它的根本价值立场——人民至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五大规律性认识的时候,还特别将此作为“根本前提”予以强调,指出“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人民至上”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它不仅指明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我国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价值原则上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同时也跟英美等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货币拜物教”划清了原则界限。

立足当下实践,面向新发展阶段,学好用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崭新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三、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上看,无论是“三大攻坚战”的决定性成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即将实现,还是面向“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的“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注重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要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相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等,可以说,正是有了“人民至上”这样一条深刻反映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精神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才得以掌握了从根本上化解“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在实践中着眼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趋利避害,进而成功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宝。

当然,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如何更好地把“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和制度优势贯彻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每一个侧面,使党的领导与经济建设、政府与市场、公有制经济形式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开放与自主、发展与安全等关系更加完善,还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利用其中的客观规律。

党的领导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首先体现为思想的领导,也即高度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其次是政治领导,也即通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组织路线的保证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五年规划)的推行等方式得以实现。当前,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前提,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面向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理解“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科学论断和制度设计给予了清晰界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创造性论断体现在实际经济运行上,就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这样表述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普遍特点,也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凸显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市场经济”在制度安排、体制保障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独特规定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推出,集中彰显了着眼长远,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定决心。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政府如何通过“放管服”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而是切实履行“有为政府”的全部职责,使“市场”有效、有序运行等,实际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起明确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加有机的结合。针对此前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等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这清楚地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公有制经济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将长期并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到实际经济运行过程,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使其成为具有充分竞争力、创新力的市场主体,如何通过打造相应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强化反垄断措施维护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内的公平竞争,如何通过宏观审慎监管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等,尽管说制度设计和政策取向已经很明确,但仍然需要在积极探索基础上全面加以推进。

开放与自主的关系。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赖以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指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水的大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面临空前挑战,也有难得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地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牢牢把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西方一些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对我实施全面“脱钩”,意欲在高科技等领域“卡脖子”,一举打断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这就严重触犯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必须坚决予以反击并战而胜之。为此,在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情况下,就要更加注意自身“主体性”,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千方百计确保高科技领域自立自强,维护和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等,与此同时,还要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的桎梏,特别是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上提供比较于其他国家更高、更优质的服务,在实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上,着力打破一切不利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壁垒,竭力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系统,促进尽快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统筹发展与安全”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根本指导原则提出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以“十四五”时期为开端,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国家对我全面打压之势愈益严峻,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之下,各类风险因素越发凸显。此情此景,迫切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从切实维护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前提下,做好发展与安全这两件大事。

时至今日,与有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是“新生事物”,但就其已经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而言,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注意贯彻“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原则,就必然会成为全面实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