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军
作者单位:037000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频发性疾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发热等,严重者伴有酸碱度失衡或明显脱水症状。其病因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感染性因素、气候或饮食不当等非感染性因素[1]。小儿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到多种致病菌侵袭,加之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因此腹泻发病率较高。其高发于<2 岁的婴幼儿,病程可持续2 个月,若治疗延误或措施不当,可能会影响肠胃吸收,造成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最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临床多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该病,其能够调节胃肠道菌群,缓解腹泻表现。但其单一治疗的起效速度较慢,且安全性欠佳。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伴有腹泻、呕吐等典型症状;发病前出现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脂肪球(+),甚至(+++),出现白细胞少许;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疾病者;造血功能异常者;门诊就诊后难以参与随访或无法定期复诊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 年4 月—2020年4 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9 例,根据抽签法分为A 组与B 组,各51例。A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2.9±0.7)岁;腹泻时间1~6 d,平均(3.05±0.41)d;体质量7.6~28.8 kg,平均(14.66±0.91)kg。B 组中男28 例,女20 例;年龄2~7 岁,平均(3.1±0.7)岁;腹泻时间2~5 d,平均(3.13±0.37)d;体质量7.8~28.1 kg,平均(14.95±0.85)kg。2 组性别、年龄、腹泻时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2 组均予以抗感染和补液等基础治疗,即口服补液盐Ⅰ(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632),14.75 g(1 袋)/次,3 次/d;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珠海金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84),每次剂量为3 mg/kg,2 次/d。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疗程为1~7 d。B 组冲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不足1 岁者,每次冲服1/3 袋,即1 g,3 次/d;年龄1~2 岁,每次冲服1/2 袋,即1.5 g,3 次/d;超过2 岁者,每次冲服3 g,即1 袋,2~3 次/d。以7 d 为1 个疗程,连续用药2 个疗程。A 组在B 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承德天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560),每次剂量为6~9 g,2~3 次/d,1 个疗程为7 d,共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基本治愈:大便次数与形态正常,症状消失,便常规结果正常,且水电解质平衡;明显改善:大便次数与形态基本正常,症状明显改善,便常规结果趋于正常,水电解质紊乱基本被纠正;初见疗效:大便次数有所减少,形态改善,症状有所好转,便常规结果轻度异常,水电解质紊乱有所纠正;未见疗效:大便次数、形态、症状与便常规均未改善,水电解质严重紊乱[2]。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明显改善率+初见疗效率。(2)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患儿入院时和疗程结束后复诊时,由门诊部主治医生测评临床症状,利用4 级评分法评估,其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见表1。(3)比较2 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4)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B 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评分 治疗前2 组呕吐、发热、腹痛、口渴、饮食、精神、肛门红、小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呕吐、发热、腹痛、口渴、饮食、精神、肛门红、小便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临床指标 A 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不良反应 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见表5。
表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小儿腹泻高发病率与以下因素有关:(1)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胃酸分泌量偏少,难以高效发挥杀菌作用[3]。加之食用饮料或饮食不当,使胃酸被部分稀释,致病菌通过胃酸直接流入肠道,导致腹泻。(2)小儿胃肠道内含有少量的消化酶,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可能出现消化不良。(3)2 岁以下的小儿生长发育较快,需要摄取较多的营养物质,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4)气温高时细菌更易繁殖,增加小儿腹泻发病概率。轻度腹泻会导致脱水,而严重腹泻会使酸碱度失衡,甚至危及生命[4]。
表4 2 组临床指标比较(,d)
表4 2 组临床指标比较(,d)
表5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蒙脱石散是治疗该病较常用的治疗药物,该药呈层纹状结构。其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属于硅铝酸盐,内部含有铝、硅、钙、镁和铁等物质,作用是保护消化道黏膜[5]。其能够结合于肠道内部的黏液蛋白,吸附由病毒或是细菌生成的毒素,且能够使药物成分覆盖在黏膜表面,增强消化道黏膜的生理性屏障功能,进而修复上皮细胞,实现镇痛效用[6]。但临床实践证实,蒙脱石散单一用药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反应,且治疗周期偏长,复发率较高。
中医学将小儿腹泻划分至“泄泻”范畴,病因主要是内伤乳食和外感六淫,加之小儿群体的脾功能发育不够健全,内外因共同作用可能造成脾胃虚弱[7]。脾虚可致乏力,运化失常,其无力运化水谷则会积聚水湿导致腹泻。参苓白术散的基础方是四君子汤,药物组成为白扁豆、茯苓、白术和人参等[8]。方中白扁豆的效用是化湿健脾;茯苓的效用是利水渗湿、和胃健脾;白术的效用是利水燥湿和健脾益气[9];人参的效用是益肺补脾;薏苡仁的效用是除痹止泻与渗湿健脾;桔梗的效用是开宣肺气;莲子的效用是止泻补脾和补胃健脾;山药的效用是生津益肺与补脾养胃;甘草的效用是补中益气和驱散表寒,且能调和诸药。以上药材联合使用可发挥益肺气、补脾胃、止泻温脾等作用[10]。经现代药理证实,白扁豆和白术有抗菌疗效,山药富含多酚氧化酶与淀粉酶,可改善脾胃吸收和消化功能,同时含有黏液质,可养肺阴[11]。茯苓对于消化道平滑肌有松弛效果,可促进胃肠活动,同样具有抗菌性。该药的给药方式为冲服,便于患儿服用,可增加其依从性[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A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 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总疗程短于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表明参苓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可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不良反应较少。原因是蒙脱石散可固定与吸附消化道内部毒素,高效结合于黏液糖蛋白,实现质与量的双重修复,进而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发挥止痛与抗病毒作用[13]。而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运脾气、补中气、去除湿邪等功效,且能加快营养物质吸收,对胃肠运动起到调节作用,加快胃肠黏膜修复,保护其屏障功能。二者联用有协同机制,加之参苓白术散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其可减少蒙脱石散药量,因此用药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