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信
作者单位: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发病多与吸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遗传以及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1]。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而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情况,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这一终端疾病[2],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据统计,COPD 在全球死亡疾病统计列表中排第4,且近几年我国COPD的发病率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因此,COPD 的临床治疗及干预已成为目前广为关注的医疗话题。目前,临床主要以支气管扩张剂、抗氧化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以及祛痰镇咳类药物作为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治疗药物。但据相关研究表明,COPD 的病情进展多与患者血液黏度增加引起的微血栓有关[4],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应用于COPD 的治疗中,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及气道反应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 的相关诊断标准[5],且呼吸衰竭分型为Ⅱ型,资料完整;(2)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对本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2017 年4 月—2019年4 月收治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 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66.5±2.3)岁;病程(5.6±1.4)年;体质指数(BMI)为(23.5±3.2)kg/m2。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6.8±2.7)岁;病程(5.8±1.5)年;BMI 为(24.1±3.4)kg/m2。2 组性别、年龄、病程、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扩张支气管抗感染以及化痰等治疗,同时予以一定的镇咳、糖皮质激素治疗,即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法国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注册证号H20150324)进行吸入治疗,1 吸/次,2 次/d。另选择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79)进行治疗,1 粒/次,1 次/d,必要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5 000 U 的低分子肝素钠(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847)进行皮下注射,1 次/d,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最大吸气压(PIMAX)及最大呼气压(PE-MAX),应用德国康讯1 类BF 型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2)比较2 组治疗前后氧状态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含量(CaO2)、氧供给(DO2)、氧耗(V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停止吸氧30 min 后进行动脉血采集,并通过美国IL-1306 型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3)比较2 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CA7007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凝固法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4)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FEV1%、TLC、FRC、PIMAX及PEMAX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TLC、PIMAX 及PEMAX 高于对照组,FR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氧状态指标 观察组CaO2、PaO2、DO2高于对照组,V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氧状态指标比较()
表2 2 组治疗前后氧状态指标比较()
2.3 凝血功能指标 观察组APTT、PT 以及TT 短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 例,包括消化道不适情况2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 例,包括消化道不适2 例,皮下出血1 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
气道炎症是导致COPD 发病的病理基础,当炎性因子侵入气道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上皮结构的损伤,促使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重肺泡上皮损伤及坏死等情况,引起毛细血管的渗漏,进而形成肺泡水肿导致肺泡气体的交换受阻[6]。此外,炎症还会造成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强,从而引起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形成血液高凝状态。研究表明,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强,进而造成血液黏度的增加,引起微血栓的形成[7],导致COPD 病情进一步恶化。且随着血液高凝状态的持续加重,肺循环阻力也将随之增大,进而引起肺动脉压的逐渐升高,极可能造成肺栓塞[8],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改善COPD 患者的血液黏稠状态对其病情的控制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组分均一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9]。相较于肝素而言,低分子肝素钠t1/2要比常规肝素高出1 倍,且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也更高,是常规肝素的4 倍多[10]。此外,低分子肝素钠可选择性抑制抗凝血因子Ⅹa 的活性,具有较高的抗血栓作用,而对于已形成的凝血酶则并无较大影响,几乎不影响血小板的常规功能,有效避免了抑制血小板功能所造成的出血情况,可在保证初级止血功能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抗血栓效果[11]。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可有效改善气道反应性,且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PT 延长不明显[12],因此,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EV1%、TLC、PIMAX 及PEMAX、CaO2、PaO2、DO2短于对照且,高于对照组,FRC、VO2、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表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液黏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