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
早发冠心病主要指男性<67 岁、女性<65 岁发生冠心病,发病后病情进展快速,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上主要给予药物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各项指标,稳定粥样斑块,缓解炎性反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两种常用药物,为对比两种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本文于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 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中男∶女为13∶12,平均年龄(56.05±2.49)岁。观察组中男∶女为12∶13,平均年龄(56.12±2.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符合ST 段改变症状;②所有患者均存在面色苍白、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会允许,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器官障碍、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②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对照组联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 mg/次,1 次/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 mg/次,1 次/d。两组患者均需要给予6 个月持续性随访。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取清晨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脂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主要包括TC、TG、LDL-C、HDL-C。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Dd、FMD。③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hs-CRP、IL-18。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LVEF 为(49.30±2.81)%,LVEDd 为(48.35±4.36)mm,FMD 为(6.18±1.65)%;治疗后LVEF 为(51.18±2.76)%,LVEDd 为(45.15±4.73)mm,FMD 为(7.08±1.21)%。观察组治疗前LVEF 为(49.28±2.35)%,LVEDd 为(48.49±4.17)mm,FMD 为(6.21±1.59)%;治疗后LVEF 为(50.82±2.57)%,LVEDd 为(45.41±4.62)mm,FMD 为(7.26±1.28)%。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FMD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LVEF、LVEDd、FM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IL-18、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8、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L-18、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TC 为(5.64±0.73)mmol/L,TG 为(2.69±0.58)mmol/L,LDL-C 为(4.92±0.86)mmol/L,HDL-C 为(0.92±0.31)mmol/L;治疗后TC 为(4.13±0.57)mmol/L,TG 为(1.81±0.29)mmol/L,LDL-C 为(2.42±0.53)mmol/L,HDL-C 为(1.38±0.45)mmol/L。观察组治疗前TC 为(5.59±0.70)mmol/L,TG为(2.67±0.49)mmol/L,LDL-C为(4.89±0.85)mmol/L,HDL-C 为(0.90±0.34)mmol/L;治疗后TC 为(2.94±0.42)mmol/L,TG 为(1.51±0.24)mmol/L,LDL-C 为(1.71±0.36)mmol/L,HDL-C 为(1.85±0.43)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变化,造成早发冠心病患者数量大幅升高。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若治疗不及时,心肌梗死将造成患者死亡[2]。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患者血脂的作用,能够让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动脉硬化,减轻其炎症反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两者临床疗效接近,均能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阿托伐他汀能够作用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让患者机体循环得到改善。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促进患者血管的通畅性,从而达到缓解血栓的作用[4]。关于两种药物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上的作用,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但可以确定,两种药物对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有积极影响。经本文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FMD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LVEF、LVEDd、FM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者均能够促进心功能的改善,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疗效差异不大。他汀类药物能够竞争合成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让胆固醇含量得到降低[5]。他汀类药物能够对血脂进行调节,让炎症因子水平得到调节,让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属于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对肝脏产生治疗作用,降低胆固醇转运,对患者血脂水平加以控制[6]。HMG-CoA 能够转化单酰辅酶A,通过对HMG-CoA 还原酶的抑制,合成胆固醇,让胆固醇以及脂蛋白含量得到降低,提高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以及分解[7]。瑞舒伐他汀具有难脂溶性,进入肝脏后,肝细胞具有较好的可选择性,能够避免和其他药物进行相互反应,有助于提高LDL 受体数量[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具有更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有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主要通过增加LDL-C 细胞表面受体,促进细胞分解和代谢,可预防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9]。由于瑞舒伐他汀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代谢率低,同时药物利用率高,患者服用低剂量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0]。阿托伐他汀作用路径相同,但对于血脂水平的控制效果明显不及瑞舒伐他汀,两种药物具有接近的预后效果,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距,凭借瑞舒伐他汀良好的降血脂效果,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hs-CRP 是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炎性因子,参与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IL-18 由肝脏巨噬细胞分泌,参与免疫调节,促进淋巴细胞的分泌,能够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协同产生作用[11]。在冠心病病情进展中,IL-18 有重要作用,通过观察IL-18、hs-CRP 水平变化,能够观察冠心病病情的进展[1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IL-18、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IL-18、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瑞舒伐他汀在缓解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上,也具有显著优势,患者用药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可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先选择瑞舒伐他汀治疗,更有利于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炎症水平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或者瑞舒伐他汀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以及炎性水平;而瑞舒伐他汀的降血脂、控制炎症反应效果更高,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