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

2021-02-05 08:15龙振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偏曲鼻甲鼻中隔

龙振华

鼻中隔偏曲在鼻喉科疾病中发生率较高,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手术效果也在不断提升,其中鼻内镜手术在该类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显示[1],鼻中隔偏曲部位与患者鼻道解剖结构关系密切,结构病变常见中鼻甲、下鼻甲以及中鼻道等部位,传统鼻内镜下鼻腔矫正术虽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对于患者术后头痛或者鼻塞等症状改善效果不佳。鼻内镜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本次研究,本院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开展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术式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旨在为该类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入本院手术治疗的60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对照组女12 例,男18 例;年龄20~43 岁,平均年龄(36.41±5.48)岁;鼻中隔中部病变11 例,鼻中隔前部病变12 例,鼻中隔下部病变7 例。研究组女14 例,男16 例;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6.74±5.25)岁;鼻中隔中部病变12 例,鼻中隔前部病变11 例,鼻中隔下部病变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纳入标准:符合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患者均为首次进行手术治疗;年龄18~80 岁;无其他耳鼻喉疾病;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对本次手术方案以及治疗研究要求均完全知晓且已经签署相关研究参与知情书。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合并耳鼻喉器官肿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有血液系统疾病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血脂;近半年内实施过外科手术治疗;参与同时期其他临床研究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等其他因素影响患者无法正常配合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患者手术保持平卧位,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手术切口为鼻中左侧黏膜交会位置,自该部位将黏骨膜分离。在该切口后方部位将鼻中隔软骨切开并对黏骨膜进行分离处理,将偏曲的软骨进行游离处理。手术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鼻腔黏膜的完整,将偏曲鼻中隔结构完全切除之后方可将鼻腔黏膜复位,并对中隔软骨进行修复处理,对黏骨膜进行覆盖,术后进行间断缝合切口,对鼻腔进行填塞。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根据对照组的操作对患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中鼻甲切除术对鼻腔进行鼻腔扩容处理。患者类型不同,操作步骤也有所不同,具体操作如下:①C 型偏曲:以鼻中隔黏膜下切除为基础,于患者鼻中隔中置入大块软骨;

②棘型突起或脊型偏曲:将棘型突起部位切除,并最大程度保留中膈软骨正常部分;③S 型偏曲:分离切口侧面的黏软骨膜到患者鼻中隔软骨及交界位置的地方,进入对侧,分离双侧筛骨、垂直板骨膜及犁骨膜等,向下直至鼻底处,后条形切除减张偏曲软骨,采用局部凿除(或骨折移位)方法对犁骨和偏曲筛骨垂直板进行矫正处理。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鼻中隔偏曲矫正效果较好,创口完全愈合,鼻塞、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治愈;治疗后鼻中隔偏曲矫正效果较好,创口基本愈合,鼻塞、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为好转;治疗后鼻中隔偏曲矫正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创口基本愈合,鼻塞、头痛等症状未见缓解甚至有所加重,出现并发症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包含鼻腔粘连、鼻漏、前颅底损伤、鼻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属于一种鼻腔结构异常情况,是导致患者鼻窦炎或者鼻腔炎发生的主要原因[2],临床症状主要为鼻出血或者头痛,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在实际手术中能够清晰准确的了解患者病变部位,对偏曲的鼻中隔进行校正,确保鼻腔结构和呼吸功能的恢复[3]。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属于生理性手术,其在实际治疗中主要对患者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校正处理。鼻中隔结构异常是导致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但是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安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4]。随着相关手术研究的不断开展,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也越来越多。

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能够确保患者鼻腔的通畅,生理容积的提升,促进其呼吸功能的改善。手术扩容方式能促进患者鼻腔通气容积的提升,同时能够缓解患者鼻腔内的阻力,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升其睡眠质量[5],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相比,鼻内镜下鼻中隔扩容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能够尽可能减轻对患者鼻腔黏膜的损伤,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中鼻甲情况实施相应的手术方案,有效缓解患者呼吸道的通畅[6]。

本次研究,对照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研究组行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相比较好,能够矫正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手术愈合效果较好,手术治疗后鼻腔粘连、鼻漏、前颅底损伤、鼻塌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中鼻甲异常是导致鼻腔通气障碍的主要原因[7],中鼻甲骨异常情况主要为气化成泡性的中鼻甲、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者中鼻甲反张弯曲等,此类情况均可能导致鼻腔通气出现引流障碍,影响中鼻甲的功能和手术的正常实施。

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中鼻甲的结构情况以及通气功能要求进行手术治疗,确保中鼻甲基板的完整性[2]。泡性中鼻甲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对中鼻甲进行切开,并将肥大的中鼻甲泡切除,中鼻甲病变患者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中鼻甲骨的正常形态和自然解剖特征,确保中鼻甲骨形态的稳定。下鼻甲是由外侧壁组成的结构,是确保呼吸道通畅和呼吸功能维持的关键,担负着调节呼吸功能、加温以及加湿的作用[8]。下鼻甲手术患者在治疗中需要确保下鼻甲骨的正常功能,缩小下鼻甲骨的体积,尽可能确保正常鼻甲黏膜的保护,下鼻甲骨性肥厚患者能够实施下鼻甲黏膜成形术治疗;如患者下鼻甲形态异常需要实施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如患者存在下鼻甲过度延伸或者高供等情况需要实施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9];如患者仅为单纯的下鼻甲黏膜肥厚则需要实施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并对下方肥厚黏膜组织进行切除处理。

综上所述,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偏曲鼻甲鼻中隔
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中鼻甲的处理研究进展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歪了的鼻梁尽早正过来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