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目前,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人[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对高龄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逐渐退化,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类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对手术时麻醉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2]。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72.35±6.42)岁。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62~85 岁,平均年龄(73.11±6.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CT 检查确诊具体骨折情况,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两组患者均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将罗哌卡因+5%葡萄糖稀释配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两组患者术后均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体位变换,适当给予心理安慰,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炎、消肿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护理,加强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带来的压力,术后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时间越短证明术后恢复情况越好,反之,时间越长证明术后恢复越差;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证明术后恢复越好。③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麻醉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主诉无任何痛感,生命体征平稳;有效:麻醉后患者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主诉无任何痛感,生命体征平稳;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越高证明越好,反之,总有效率越低证明手术麻醉效果越差。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从自理能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3 个方面进行对比,总分50 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分数越低证明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12±3.33)d,术后下地时间为(78.56±22.13)h;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55±3.88)d,术后下地时间为(98.48±30.79)h。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05、3.7147,P=0.0011、0.0003<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3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35 例,有效14 例,无效1 例;对照组显效25 例,有效17 例,无效8 例。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P=0.01444<0.05)。
2.4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35.12±5.23)分、睡眠质量评分(27.78±4.23)分、心理状态评分(35.28±3.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31±5.22)、(24.42±4.02)、(28.56±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67、4.0714、10.7138,P=0.0000、0.0001、0.0000<0.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病症,给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上死亡率较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是因为患者长期卧床,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容易引起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目前临床上,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最常选择的手术方式就是PFNA 固定术,一般术中所选择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有着较重要的临床作用[5]。高龄患者一般伴随着基础类疾病,其心血管系储备功能明显降低,对麻醉术后的耐受性比较有限,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麻醉后的风险,老年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压疮等并发症,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实施全身麻醉患者较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导致其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且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体内药物代谢时间较长,容易给患者呼吸系统带来一定的伤害[6]。除此之外,全身麻醉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进到体内,因此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方式,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帮助其尽快下床活动;协助患者翻身、拍拍背等护理,可减少患者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椎管内麻醉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所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术后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麻醉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