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急性期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2-05 08:15郭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电图心肌梗死

郭静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STEMI 指的是心电图具有典型ST 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现阶段,临床对于超急性期STEMI 患者的重视度不高,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基于此,本文就处于超急性期STEMI 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 年2 月~2018 年4 月期间来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STEMI 患者85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及治疗前的cTn I 水平不同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超急性期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龄47~78 岁,平均年龄(68.12±7.19)岁;心肌梗死部位:29 例前壁梗死,16 例下壁梗死;26 例高血压,18 例高脂血症,12 例糖尿病。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8.05±7.77)岁;心肌梗死部位:24例前壁梗死,16例下壁梗死;21 例高血压,16 例高脂血症,10 例糖尿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实验,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超急性期组患者:STEMI 发病≤2 h,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的10 min 内记录18 导联心电图,显示未有异常;在FMC 后的15 min 内进行抽血急查,显示cTn I 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且患者均同意接受急诊PCI 治疗。对照组患者:STEMI 发病>2 h,在FMC 后的10 min 内记录18 导联心电图,显示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在FMC 后的15 min 内进行抽血急查,显示cTn I超出正常范围。患者均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

1.2.2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疾病;②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毒及细菌感染疾病;③疾病进展期、肿瘤,合并周围栓塞性或血管性疾病;④对他汀类药物过敏;⑤近2 周服用过调脂药物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常规药物治疗 待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其抗凝、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以及改善心肌重构等常规药物治疗。对于伴发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降血糖及降血压等治疗。

1.3.2血运重建治疗 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要求,且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等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在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对患者展开PCI 术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cTn I水平,术后1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cTn I水平比较 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00%,稍高于对照组的9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前cTn I 水平为(0.03±0.01)ng/ml、术后4 h 的cTn I 水平为(0.58±0.6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5.56%、11.11%、(1.96±2.84)ng/ml、(2.89±3.0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1 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超急性期组患者术后1 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cTn I 水平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cTn I 水平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 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根据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可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5 型,其中,STEMI 为1 型心肌梗死,指的是因动脉粥样斑块出现溃疡、糜烂、破裂或夹层等情况,形成了1 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栓,进而使得心肌血流减少,或导致远端血小板栓塞并伴发心肌坏死[3]。STEMI 发病凶险,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为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就应在发病早期快速将梗死的动脉完全开通[4]。但是,临床目前关于超急性期STEMI 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及报道却比较少。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85 例STEMI 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根据发病时间及治疗前的cTn I 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超急性期组,并对所有患者展开PCI术治疗。结果显示,超急性期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00%,稍高于对照组的9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有2 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再加上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过重,在家属的意愿下并未植入支架,而是采取血栓抽吸术,并建议其限期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植入术治疗。此外,超急性期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仅有1 例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6%(包括4 例恶性心律失常,2 例血肿或夹层,1 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围术期并发症方面,超急性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1.11%(5 例于术后3 h 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ST 段出现动态变化,其中3 例经造影复查显示为冠状动脉慢血流;2 例静脉加用尿激酶后,胸痛于1 h 内消失,心电图的ST 段回落,考虑为冠状动脉血栓负荷重引起慢血流)。

目前,临床在诊断STEMI 患者时,主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其中,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检查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等。在FMC 后的10 min 内记录患者的18 导联心电图,可以发现,对于处于超急性期的STEMI 患者而言,其心电图表现为T 波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并没有出现典型的ST 段弓背向上抬高的表现。另外,超敏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时,最为敏感与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但只有在发生心肌缺血后的2~4 h 内才会开始升高[5]。对于处于超急性期的STEMI 诊断,无需等待影像学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应尽早对患者展开再灌注等治疗。当前,全国不少医疗机构均开始建设胸痛中心,以缩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FMC、从FMC 到开通梗死动脉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急性期组患者术后1 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对于超急性期STEMI 患者而言,其心肌坏死程度相对较轻,如果能尽快对其梗死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总之,通过及早对超急性期STEMI 患者展开介入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从发病到FMC、从FMC 到开通梗死动脉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充分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患者争取更大的临床获益。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电图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