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霞
摘要:所谓梯度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经历的由浅至深的阅读经验建构过程,从而锻炼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引导学生进行梯度阅读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就梯度阅读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即:引导浅度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引导文本研读,推进阅读思考;引导拓展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梯度阅读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书写、阅读、写作和表达四个方面,其中阅读能力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独立阅读的能力,近年来“梯度阅读”的教学模式逐渐流行。所谓梯度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所要经历的由浅至深的阅读经验建构过程。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运用梯度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一、引导浅度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浅度阅读是阅读经验构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所要达成的效果是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阅读文章之后形成一个新的阅读起点。教师应做好示范性的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反思。
(一)引导浅度阅读,唤醒阅读经验
经过一定的识字积累后,学生已经具备了读懂文章的能力,也积累了基本的阅读经验。在阅读新文章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回顾,有助于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在脑海中快速找到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金色的草地》一文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绪变化,思考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事物的。这样的练习要求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在学习课文《搭船的鸟》时便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于是,在进行这一课后习题的讲解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相关的阅读经验:“思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没有相同的点?在课文《搭船的鸟》中,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在本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描写的又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结合原有的经验思考问题,很快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浅度阅读,促进交流自悟
什么是“交流自悟”呢?就是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后,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思考分享出来,与他人相互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交流自悟的前提是学生提前完成了文本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例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交流自悟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该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教材提示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便有了充分的自主阅读、自我思考的空间。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紧扣课纲要求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悟,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无形中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引导文本研读,推进阅读思考
梯度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研读文本,实现深度阅读。在这一阶段,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实现与作者的多元对话。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多角度去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理解文章内涵。
(一)研读文本情节
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大多选用富有童趣、情节生动的文章,方便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预测文章走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如果小壁虎向老牛借了尾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完成阅读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猜测与课文内容走向一致,满足感油然而生,从而大大增强了语文学习的信心。
(二)研读文本表达
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于反复思考和记忆,在于不同语句间的对比分析,在于阅读中培养的语感。因此,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耐心,鼓励学生多次阅读、反复品味句子的精妙之处,在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就采取了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对狗熊的四次通知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最终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掌握了通知所包含的要素。
(三)研读文本情感
文字和标点符号组成了一篇文章,正因为有了标点符号,阅读时才能把握好文章节奏,顺利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蕴含着独特的情感表达,因此,教师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中预判文章情感,与文本展开对话。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雾在哪里》一课时,就借助了文字相似意思不同的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区分“?”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反复诵读和体会后,学生学会了从标点符号中发现情感,理解了文本内涵。
三、引导拓展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梯度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十分重要。
(一)基于单元主线,引导拓展阅读
为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部编版教材紧扣“两条线”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内容主题”作为贯穿教材的主线,能够为群文阅读提供便利。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教师在进行单元导学时,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寻找了《春雪》《春日》等与春天相关的诗歌,也寻找了《小燕子找春天》这样的童话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拓展素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积累了更多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春天。
部编版教材中的另一条线是“训练要点”。教师可以基于“训练要点”,结合语文学习中所包含的识字、写作、语言表达等元素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全方位的锻炼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课文自主阅读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
(二)基于文本落点,引导拓展阅读
1.基于文本体裁,引导拓展阅读
在汉语言文学中,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丰富的文学题材。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选用记叙文,低年级语文教材则更多的是儿歌、童话、寓言等简单易懂的体裁,方便学生理解和背诵。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同一体裁的文章组合成一个课程主题,引导学生区别不同体裁文本之间的差异,增强其阅读感受。
例如,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后,可结合《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同一体裁的寓言故事开展自读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寓言体裁风格和特点,深化学生对阅读的认识。
2.基于作者角度,引导拓展阅读
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与作者的写作风格相结合,筛选出符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完课文《影子》以后,以作者林焕彰本人为立足点,把《公鸡生蛋》《花和蝴蝶》等同一作者的诗歌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在积累阅读经验、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进一步认識了作者,促进了学生与作者对话的展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梯度阅读的策略由浅至深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阅读经验的唤醒到阅读文本分析再到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把握语言文字的精髓,丰富个人情感,最终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相信梯度阅读策略的有效推行,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儿童阅读走进草原——基于统编版教材理念的儿童阅读研讨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8(18):2.
[2]黄兰.初中语文如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6(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