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徐向安 周静
摘 要:创新创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及不足,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应用,实现高校、社会和企业的关联耦合,以有效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1(b)--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国经济升级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创新创业首先是教育,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适应全球竞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增效替身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自身科技产业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的回应和重塑,更是高校大学生提升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学校要以此为导向,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通过数据技术驱动重塑双创教育范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1]。
1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知不足
根据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调查结果,我国有将近半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知不精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理论教育,轻能力实践”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2]。
1.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多种学科的交叉教育,对双师型师资质量要求较高,需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双创师资队伍缺乏系统准入标准,对相关政策文件领悟不透彻。另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本身缺乏对企业实践的认识,对创业实际情形了解有限,经验不足,在教育过程中难以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与本专业相结合地进行创新创业。这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高校是创新的活跃群体和科研产出的重要机构,但由于与企业存在严格的制度壁垒,未能形成开放互通的模式,大量科技成果未能有效转化。据统计,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在1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4]。因此,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把握机会,实现校企多方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1.4 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数据动力和技术支撑
首先,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度不高,导致双创教育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其次,现有系统信息处理过程简单化和经验化,无法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智能化程度不高。最后,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对创新创业机遇的预判多为自动分析和人工经验相结合,预判能力弱,严重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和决策的有效性[5]。
2 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与优化提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具有双创思维和基本创业素养的开创性人才团队[6]。其重点在教育,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和助力支持。借助大数据对教育资源精准分析、挖掘和预测,获得潜在的有价值信息,实现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具体应用如下:
2.1 教育方案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借助大数据对海量创新创业教育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提炼,形成原始数据库[7]。借助大数据的数据支撑,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师生需求的教育模式,并借助追踪和预测结果,实时做出动态调整,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大数据技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功能。
2.2 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大数据时代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立体,为学习者多渠道便捷获取学习资源奠定了基础。此外,高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可及时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信息,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最后,通过引进具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专业人士到高校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思路,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焕然一新。
2.3 教育方式更加灵活
大数据时代,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进度,随时随地进行创新创业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老师通过获取并处理学生的相关学习数据,可因材施教,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学生获取最佳发展。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方协同,融合资源、发挥优势。借助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构建新型教育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因材施教,多维推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1 高校
(1)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强大科研團队和先进仪器设备,加强各种校际甚至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创新创业实验室建立、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2)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培训和实训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和热情,促进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8]。同时,高校要加强创业实践教学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等双创基地资源建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场地,指导学生新技术研发,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3)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以校园网络平台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资源,及时更新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素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内容消化吸收[9]。
(4)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双创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建立校外创业导师制。选拔的双创教师既要有过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又要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培训,科学、系统地提升双创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10]。
3.2 政府
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要职责是宏观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深入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态,优化顶层设计,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激励。如在工商、融资、税收方面提供政策优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为高校搭建创业园、创客空间、创客沙龙、创客竞技场等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创造平台,厚植双创文化。最后,政府作为整合资源的引导者和代表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破高线和企业间的体制壁垒,积极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兼职师资、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形成一个有效共赢的格局,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3.3 企业
企业要做好创新创业服务,推荐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定期到高校开设讲座,分享创新、投资、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大学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为新时代创新创业者提供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和风采展示搭建广阔的舞台,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接轨、与实践接轨,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助推其创业梦想的实践转化。
4 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成为热点。高校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通力合作,多措并舉,共同营造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满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创新创业质量,该文以大数据助推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改革为着力点,有效促进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为我国经济提质升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伊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5).
韩占华.“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
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李润钿,林佳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4).
LaurieA.Schintler,RajendraKulkarni.BigDataforPolicyAnalysis:TheGood,TheBad,andTheUgly[J].ReviewofPolicyResearch,2014,31 (4):113-125.
张凤,白石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5).
郑石明.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3).
李家华.关于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3).
周晓东.“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探索[J].商情,2017(09).
郁弢.“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