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常态化思考

2021-02-04 07:57余波
决策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常态化实效思政课

余波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微化”教学作为一种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理想的教学模式备受各方关注。思政课教师应当把握机遇,将这种教学形式引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去,使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常态化;实效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其教学成效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微化”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全新尝试。

思政课“微化”教学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教学时间上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思政课以课堂教学的固定时限为主,“微化”教学的时间分散,细化在任何有可能的、能够产生教育实效的时间段内;二是从教学形式上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思政课以思想灌输、书本说教等为主的单向性教育传授方法,“微化”教学采取更多的是心灵沟通、启发引导、互动交流等为主的双向性教育互动方式;三是从教学手段上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思政课多以板书和幻灯片课件等为主,“微化”教学更多地以最新的且是教育活动双方都比较乐见的教学工具。可以说,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与教育实际状况下,高职院校思政課采用“微化”教学更贴近教育实际,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能够产生教育实效。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为思政课“微化”教学定了基调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表明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基调始终要围绕着“立好德”“树好人”来展开。而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思政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教育基调来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常规性、常态化活动。

(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为思政课“微化”教学提了要求

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成为每一门课程、每一个专业都必须时刻关注与密切追踪的教育主题。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也应当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新时代育人工作向思政课提出的既定教育要求。

(三)“讲求真效”的德育要求为思政课“微化”教学指了方向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讲求真效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宗旨和最终目标。因此,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采纳何种理念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始终朝着这一方向去尝试、去努力。而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初衷与诉求也应当与讲求真效的德育要求相匹配并为之而奋斗。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常态化思考

(一)“大而全”与“小而精”的矛盾体思考

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面临着“大而全”与“小而精”的矛盾状态。“大而全”是指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无论是从课程的组织规划、课程的内容范围,还是课程的研究方向,甚至是授课的形式要求等大都趋同。而当代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强调“小而精”的理念,即小班化、项目式教学,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个性,提倡互动与交流等,而这恰恰与“大而全”的教学实践相矛盾。

(二)“意识流”与“技术流”的倾向性考量

高职院校思政课在进行“微化”教学时还经常面临为了实现思政课的实际效果,是倾向于优先考虑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属性,还是优先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思政课教育效果的问题。有些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多采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以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其结果却往往是学生只记住了思政课教育环节的形式,至于内容却知之甚少,这显然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三)“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侧重性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大体有三门,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这与本科院校相比至少少了两门思政课程。面对当下的教育需求,这三门思政课程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思政课教师是侧重于满足将“供给侧”一方的三门思政课课程传授好、落实好,还是侧重于考虑“需求侧”一方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职思政课教育的需要,亦或是统筹兼顾,这些问题都要搞明白。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常态化思路

(一)“微言大义”——主流价值观必须引领思政课“微化”教学的前进方向

既然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立德树人,那么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该采用能够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与指导,尤其是各类思政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向学生传播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始终要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学习好、运用好、宣传好我国当代的主流价值观,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努力。

(二)“同行同向”——主要的思政课课程群必须相向而行、同频共振

高职院校思政课“微化”教学要想取得实际成效,需改变过去“单打独斗”或者“各自为政”的孤立局面,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要努力实现时时有思政、处处有思政的终极目标。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融通、互相作用。

(三)“顾名思义”——思政课“微化”教学势将职业精神教育进行到底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还要关注职业教育的最新动态,更要提升和凝练各种职业精神,如“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以及其他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企业文化,如“联想之道”“海尔之路”“阿里价值”等,并且要充分运用“微化”教学手段、技术等优势将这些职业精神及其折射出来的企业文化充分运用到实践教育教学中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浴云江.移动互联网下的教学工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3]尹新,杨平展.融合与创新:高校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4][美]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最佳解决方案[M].韩成财,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5]兰国帅.“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政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研究”(2019SJB4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常态化实效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