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莹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努力养成良好的师德,为人师表。那么,作为当代人民教师,如何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根据本人多年来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的深层的剖析,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待事业的忠心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是有可为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事。教师要从理性高度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热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教师高尚的师德首先体现在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之上,体现在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上。
二、对待学生的爱心
老师对学生的爱,蕴藏在平时里的一言一行,如涓涓细流轻轻地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一句及时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电话的叮咛,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于那生活中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在于那心灵上的理解和尊重,宽容与友爱,虽然这些只是小小的细节,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却是极大的安慰,足以让他们幸福好多时光。作为教师,我愿用我的热心,换取孩子们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我愿用我的实心,换取所有人的认同。我愿用我的爱心,温暖所有学生。
三、对待工作的雄心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因而他们不去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陶行知本人在工作上始终雄心勃勃。他在给吴树琴的信中说过:“我现在觉得我是一只狮子,在人们睡着了的时候,巍然雄视一切。”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在不断创造,不断开辟,都在“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育为最可为之事”。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对我们壮志凌云、献身教育的重要启示。
四、对待学习的恒心
作为教师首先要好学,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对我们今天乃至将来的师德建设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教师的师德素质既是教育完美、和谐的典范,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为后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所师法。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头等大事,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的一步。在这样的形势要求和时代背景下,努力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形成良好的教风
教師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就目前而论,教师的待遇虽然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与教师的实际付出相比,则显得远远不够。教师是否热爱他们从事的平凡的职业,是否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具备的师德素质相关。教师视名利为粪土,把培养下一代看作是比任何工作都重要的事来做,当做乐事来做,“乐而忘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用教师自身良好的教风,去影响、形成学生良好的学风。
(二)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受沿袭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严重影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和提高。许多地方,教育工作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应转变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旧观念,通过研究、弘扬高尚的师德素质,推动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的举措,对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礼堂门前,曾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下联是:“向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倡导的恰恰就是素质教育。
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师德素养,孩子的笑脸也需要我们更多的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行为来履行自己的师德,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不仅是社会、家长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下时代对我们的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认识,坚定师德信念,锤炼师德意志。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师德思想,努力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