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疫情防控期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线上教学

2021-02-04 07:49林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思政课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落实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上:认清教学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思政课教学新发展理念、构建思政课教学新发展格局。疫情防控期要创新思路,革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疫情防控期;线上教学;思政课;五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16-0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切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1],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要求广大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聚焦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以“三个新”为基本遵循。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格局”。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四種关系”。一是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关系,做好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二是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三是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第三课堂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统筹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育人阵地。四是处理好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课程增强知识性、理论性的关系,即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关系。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停课不停学”,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的契机,做好做强“互联网+思政”品牌,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

一、提高角色定位的精准度,谱写“互联网+

思政教育”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把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有重大意义。”从现代化建设的谋篇布局层面看,这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更有方向性、更有目标性、底气十足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思政课的线上教学如何“守正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教师角色定位必须精准。既要认真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员、研究员,承担好教书育人重大使命,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田”,又是帮助学生扣好扣子的人生“引路人”,同样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铸魂人”。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一个“互联网+思政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最大变量”[2]。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教育环境急剧改变,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场所、传授知识的载体,甚至今天面对的这些95后、00后,“教育的对象”也随之变化。面对“活”的教育,生成的或是动态的教育大环境,应当看到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一批久经风雨、立场坚定、扑下身子搞教育的,有情怀、有担当、更有着大视野、格局高的教师骨干力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丰富的经验在多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得以积累沉淀;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尊重度,教师自身对身份的职业认同度也大幅提升。

二、坚持“培养时代新人的长期目标”与疫情

防控常态化落实“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决策,教师更应该审时度势,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要有大视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问题导向性,凸显问题意识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坚持发挥教师的价值主导性、政治主导性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相统一。坚持铸魂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长期目标与疫情防控常态化落实“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相统一。

课堂革命要进一步往纵深推进,加强顶层设计,要加强系统性、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齐头并进,全面规划。重点突出思政课疫情防控时期教学手段创新。聚焦师生线上教学的突出问题。找准、弄清疫情防控时期教学的明显短板,及时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诉求和期盼。把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好;把立德树人让学生“学思悟践”的根本指针实施好。

在疫情防控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二是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有效发挥教师答疑解惑和对学生价值引领的政治主导性和价值主导性优势。三是处理好“变”和“不变”的关系。多年思政课教学积累的丰富经验,凝结几代思政人的智慧成果不能丢,不能变。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教师应明确我们要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学改革,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充分吸收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细节,创新教学载体,更新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手段,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不是搞热闹的课堂,不是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不是热闹了“面子”,丢了“里子”。教书育人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让思政课“活”起来,是师生期盼的大趋势。四是要处理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教师需要在疫情防控时期和“后疫情时代”从线上到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规范。

三、坚持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当今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同样遭遇着外部环境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冲击。思政课一线教师更应明确自己的使命担当,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理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全方位多层次助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促进“思政课教学绿色发展”;打造优质的线上精品课程更好促进教育的公平,引导“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落实好《建议》精神,形成“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循环”和“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循环”双循环

从教材的编写,大纲的制定,考核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助推教学一体化。即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相关课程,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和大学阶段的“五门主要的思政课程”在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教材编写,考核评价等方面能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纵向育人体系。打通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如果说专业课程培养的是某类人,思政课课程培养的则是“全人”。要打通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最后一公里”。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打通“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循环和“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循环的双循环,构建“大思政”格局。

《建议》指出,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要在观念和新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其中也包括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平台,发起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建言献策。录制民法典专题系列微课,拍摄“我和民法典”等系列微视频,用好隐性教育资源。线上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中国精神。“爱国主义能够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和奋斗热情,唤起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3],如抗美援朝精神、抗击疫情的精神、女排精神、浦东精神等。引领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有深圳”,尤其是针对这次疫情提醒学生去思索,为什么要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构建公共卫生命运共同体。

近日,习总书记针对餐饮环节的浪费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开展主题辩论等传统课堂手段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征集“好点子”。“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4]。学生日常接触的餐饮环节,最主要的还是食堂,教师鼓励学生设计“提好点子”的话题征集活动,群策群力,给食堂提建议。共同制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学生提出的一毛钱米饭,光盘换水果,换食堂购物券等措施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找准切实可行的措施,先试点后推广。

解读《建议》过程中,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必须遵循的原则,来解读为什么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95后和00后青年学生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的一面。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令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建成,让学生感悟到中国的制度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有效地隔断传染源,及时通报,在短时间内对相关区域人口进行全面核酸检测。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快递小哥,解放军战士……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争中,让学生真正体悟到这场战争是人民的战争。

《建议》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注重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注重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相辅相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用好“五个一”隐形素材,读一本好书,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剧,唱一首好歌,录一个好视频。《建议》指出,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最新的创新性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阵地,把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明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结合起来,满足学生思想文化的需求,专业知识的提升,精神能力的增强。《建议》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改革需要系统思维,要统筹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教学改革同样要统筹好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线上教学的优势,厘清找准传统教学的痛点。摸清弄准教学改革的最难啃的骨头在教师还是在学生,还是体制机制。要有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守住红线,不踩雷区。思政课教学改革也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底线。“教师对过往实体课堂教学方式的‘路径依赖与时下采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现实需求,成为必须及时解决的一对主要矛盾”[5]。师生间线上线下讨论,分析探究几个特区城市不同的发展轨迹。汕头最大特色是华侨经济,以侨为桥;珠海更多的是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以“四史教育”为抓手,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成果,“经济特区40年”“浦东30年”的经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改革成就,用鲜活的事例解读改革精神、深圳精神和浦东精神。“将每一位中华民族成员的命运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6]。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过程当中形成的伟大的精神。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和思想理论课的体悟中,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大胆开拓创新,敢闯敢拼。在创新创业中践行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践行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磨砺品性,练就过硬本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张政文.思政大课,从“云端”渗入学生“心里”[N].人民政协报,2020-03-25.

[3]刘建军.论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J].理论与改革,2020,(5).

[4]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5]沈震.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導刊,2020,(3).

[6]温静.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2).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林静(1981—),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独立学院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2020SJB1150);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人才培养工程计划项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njpj2019-1-17)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