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勤
沈永兰是北京知青倒在延安黄土地上的第一人。她的名字在延安知青纪念园中名列第一位。从当年2月1日离开北京算起,到她遇难时的5月11日,仅仅100天。
那天下午四点多钟,知青们正和老乡一起在黄土高原的坡地上、山沟里劳作。突然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瓢泼大雨骤然而至。荒脊的山坡顿时一片昏暗,豆大雨点倾泻般从天而降,砸在头上生疼。山上瞬时一片泥泞。在雨水的带动下,黄土加雨水组成的泥流随坡而下,向山下奔流。
光秃秃的高原一望无际,哪有避雨之处。正在耕作的老乡和知青们都淋得浑身湿透。乡亲们惊惶失措,不等队长吩咐,立马冒着暴雨,向山下狂奔起来。知青们不知深浅,还奇怪老乡“抱头鼠窜”的行为。走惯山路的老乡双腿飞快,连腿脚蹒跚的老人也利落起来。人们顺着山坡跌跌撞撞地溜下山。由于坡陡,知青下坡的脚步跟不上老乡,纷纷落在后面。
这一天,我与另外三个女生一起上山劳动。由于那天劳动的地方就在对面附近的山坡上,我们很快跨过沟,跑回窑洞。天还是那么黑,雨还是那么大。不大工夫,只见山上的水顺着山沟咆哮着奔泻而来,水头如一堵高墙般扑面而来。沟边的土坎在洪水冲击下,一块块被剥离,掉入水中,汇入洪流,顺流而下,急速向沟底奔去。两侧的沟沿继续坍塌,冲击着下面的沟沿。洪水中夹带的杂物、树枝,随水面起起落落,平时只流着清澈山泉的小山沟,竟然汇成滚滚的巨浪,轰轰隆隆,浩浩荡荡,摧枯拉朽,以不可抗拒之势向山下汇集,冲向山外,汇入波涛滚滚的延河。
我住的窑洞就在沟边,目睹着汹涌的山洪,耳听着轰鸣的水声,感受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来不及回家的老乡也聚集在我所在的窑内。乡亲们惊魂未定的表情和死里逃生的庆幸让我感到事情很严重。
晚上八点,各家收到公社有线广播发出的通知,号召延河两岸社队的共产党员和社员,到延河边搭救落入水中的人。此时的延河,已达没顶之深,上游倾泻下来的洪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树干、树枝、石头、木块、各种建材及杂物滚滚向前,不可靠近。黑灯瞎火的,伸手不见五指,谁敢投身到那滚滚的激流中去。
晚十点,公社广播站又发出紧急通知,说高家沟的北京知青沈永兰被水冲走,现已失踪,让沿途村队在沟边寻找。听到广播,我的心揪起来,被这么大的洪水冲走,恐怕凶多吉少!
第二天,洪水退去,噩耗传来。在离高家沟村不远的沟槽边,发现沈永兰的遗体,一块大石挡住她,一夜的冲击,已使人气息全无。当时人们都去下面的洪流中寻找,没想到她还在沟中。
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最艰苦的延安,繁重的劳动,粗糙的饭食已经让我们的心理几乎崩溃,没想到还有生命之危。仅三个多月,就失去了一位同来的队友。
又过一周,公社通知,将在高家沟举行沈永兰追悼大会,一百多北京女八中的知青汇聚在这里,小小的村庄顿时熙熙攘攘。我找到张征等人,才知道当时沈永兰差了一步,当她跨越沟底时,滔滔洪水铺天盖地倾泻下来,会游泳的同学,挣扎着靠上岸,沈永兰不会游泳,被水卷走。天黑什么也看不见,大家打着手电都到下面去找,错过了机会。
伴着哭泣声,追悼会开始了。专门赶来的沈永兰的父亲痛哭不已地讲了话,我们只看见他在哭,讲的是什么却听不清。是啊,把女儿送往延安,仅三个月就永远失去了,作为家长,谁不痛心?接着,所有同学排成长队,围绕着打开棺盖的棺木,瞻仰沈永兰的遗容。看到躺在棺中的沈永兰,哭声迭起,难以抑制。此时此刻,全场的哭声达到了高潮,撕心裂肺的哀声在山坳里久久回荡。
后来,陆续传来知青因窑塌、坠沟而死亡的消息,打击着我们的神经,更使大家心情低落起来。
入冬后,知青的生活的窘境,经周秉和与我公社何立群同学告知总理,知青问题严重到已有人付出生命的严重事实时,总理极为震惊,深感惋惜,决定中央出面解决延安的贫困和知青的问题。
很快,中央召集陕西和中央有关部委,召开了解决延安问题的座谈会。以《座谈会纪要》形式,要求各部委給延安投资建小钢铁厂、化肥厂、农机厂、水泥厂、卷烟厂等“五小工业”,加快延安建设,改变穷苦落后面貌,并赠送了一些农机设备,使延安农业生产得以提升。
同时,从北京调1400多名干部到延安,分配到有知青的生产队,把北京知青的事管起来。后来又把中国农业大学下放到延安,带动农业发展。解放军总医院也把延安作为战备的后方基地,派医疗队进驻延安……一系列优惠措施,使延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央对延安和知青的关怀,是改变我们生存条件的起点。沈永兰的遇难,是知青队伍的不幸,但带来中央对延安建设的高度重视,延安建设走上了快车道,知青处境得到整体性的改变,也是想不到的。就凭这一点,沈永兰的名字就应载入延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