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福梅 赵倩 谢建雯 马思嘉
从不被熟知到享誉世界,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快速崛起,离不开一代代对葡萄酒情有独钟的葡萄酒人在戈壁荒滩上默默耕耘,在酿酒车间精雕细琢,在风云诡谲的市场上捕捉商机。他们有美酒,更有精彩的故事。
57岁的俞惠明和他所服务的企业西夏王一样,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都是“元老级”的存在。
他们一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种植了第一片葡萄园,生产了第一瓶葡萄酒……然而,西夏王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不仅经历过产品不被接受的窘境,也经历过改制、重组等阵痛。在企业沉沉浮浮中,俞惠明唯一不变的是坚守葡萄酒产业的那颗心。
如今俞惠明已是荣誉等身,一级酿酒师、一级品酒师,还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
“我30多年就干了这一件事,并变成了终身追求的事业,值了。”俞惠明说,作为一名酿酒师,追求极致,酿出能得金奖的葡萄酒是本能和梦想,但作为一家拥有数百员工酒企的总工,首要责任是酿出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酒。
在主持酿造“外交使节”葡萄酒获得影响与销量“双重效益”后,俞惠明还带领团队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大单品“开元1984”、研发葡萄烈酒、酿造适合女性饮用的特色果露酒……
俞惠明认为,酿酒师必须要贴近、跟紧市场,改变过去酿酒师酿什么、消费者喝什么的心态,转为消费者喝什么、酿酒师酿什么。都说“国人喝国酒”,酿酒师、酒企只有酿出国内消费者喜欢的物美价廉的葡萄酒,才能真正打开这个广阔的市场。
如果说身兼酿酒、营销双重职责的高源还只是银色高地酒庄的“大副”,那“船长”只能是她76岁的父亲高林。
早在2000年宁夏葡萄酒产业蓬勃兴起之初,高林果断叫回在俄罗斯学国际贸易的女儿,将其送往法国学习葡萄酒酿造。波尔多的留学生涯不仅让高源近距离了解当地葡萄酒文化和酿酒技艺,更收获了与酿酒师吉利的美满爱情。
在国内,高林也没闲着,在家门口承包了10亩地,自己摸索选种酿酒葡萄,为女儿打造最好的原料基地。
2007年,高源回国,她先在新疆的一家中法合资酒庄工作,后又去上海五星级酒店做葡萄酒销售。每一份工作,她都要求有两个月的假期。这两个月里,她回到宁夏酿酒。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水平,但孩子想试,父母就得支持,我从法国进口了10个橡木桶,买了小型压榨机。”高林说。
初试身手便一鸣惊人,高源酿造的首款葡萄酒获得国内外葡萄酒爱好者的认可。随后,父女俩联手创立“银色高地”,又在贺兰山东麓开辟了千亩葡萄园。
2012年,吉利追随而来,全权接手生产基地的种植、酿造工作。如今,酒庄年产葡萄酒12万瓶,远销美国、日本等15个国家,推广葡萄酒旅游后,酒庄房间也爆满。
眼下,高林父女俩正在最初的10亩葡萄园里建造文化中心。“酒庄越来越完善,我现在的心愿就是让孙辈也投身葡萄酒产业,把酒庄一代代传承下去。”高林说。
其实,在高林的影响下,大外孙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已成为酒庄的销售能手,小孙女艾玛也在跟随妈妈参加葡萄酒品鉴会和陪爸爸酿酒的过程中,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酿酒师的风采。
高林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不久16岁的艾玛在作文中写道:长大后要接爷爷、妈妈的班,做一名酿酒师。
无论是在体制内参与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还是后来到外资酒庄负责品牌建设,苏龙始终坚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前景可期”。凭借专业知识的积淀和对市场的精准定位,这位笃定的“80后”宁夏本土葡萄酒人在五六年内,成功将“具有中国风土和文化的起泡酒”推向市场。
2007年从国内知名高校葡萄酒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苏龙选择在上海一家企业做葡萄酒设备的技术支持。一年后,他被家乡宁夏作为专业人才选聘进林业部门。“那时宁夏葡萄酒产业还未步入正轨,为数不多的酒企經营很惨淡。”苏龙说。
2011年,沉寂多年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迎来“转机”:政府出台规划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产区葡萄酒首次斩获国际大奖。这一年,法国路威酩轩集团也决定在宁夏投建全球第6家起泡酒酒庄,并向苏龙抛出橄榄枝。
“是贺兰山东麓优越的风土条件及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支持,使得全球顶级奢侈品集团在宁夏投资建其在中国的第一个葡萄酒项目,这也将填补国内传统法起泡葡萄酒庄的空白。” 苏龙说,“我决心试试看。”
2014年9月,第一批宁夏夏桐起泡酒上市。“单宁细腻柔和,更适合年轻人”“要让消费者有文化认同”,基于对市场的精准把脉,苏龙带领团队为起泡酒注入了中国元素。
“这款叫‘夏桐禧的红色酒体,瓶身是金色搭配红色,特别受婚宴市场欢迎;这款‘夏桐蜜是粉色酒体,在常温下可以饮用,不挑场合,年轻人比较喜欢。”苏龙说。
“未来酒庄将加强研发适合中国文化和消费者的起泡葡萄酒,将夏桐打造成中国起泡酒第一品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