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经验基础上,把握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工作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关键词:民族理论;守正创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5.002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5-0010-05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1],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守正创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一、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多民族,过去部分人更多看到其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总认为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更好。习近平在 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论述我国基本国情时,明确提出了“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2]。在2019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3]。这是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民族问题基本国情的一个新论断。
这一论断既经过历史检验,又有利于当下的民族团结。从中国的历史发展看,正是各民族的共同开发和共同创造,才有了伟大祖国广袤的疆域、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绚丽多姿的文化。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大动力,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生生不息、传承永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4]。从中国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看,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丰厚遗产”,是“巨大优势”,有利于人们对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可以避免过激的民族政策。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特色文化丰富,是我国的水系源头、生态屏障,又大多地处边疆地区,这也说明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由费孝通先生于1988 年最先提出来,后经我国学者不断充实完善。其主要论点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并不是56 个民族简单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其所包含的 56 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西方盛行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超越,既承认各民族的多元存在,又强调其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为中国的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拓展和深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明确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和一体相互离不开,一体是主线和方向,起着维系多元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稳定平衡的前提所在。明確一体作为主线和方向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多元”与“一体”两者之间是平行对等关系的理论认识误区。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将“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具象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还从实践上确立了增进共同性的民族工作改进方向。这一表述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意涵,也有利于从实践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5]。
习近平在论述我国民族问题基本国情时,明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们国家的特色和有利因素,对于号召全党、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6]。
二、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明确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之后,习近平又多次在不同场合予以强调。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中的主线地位,指出只有顺应时代变化,增进共同性,才能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而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1]。
有学者指出,21世纪以来,理论界始终关注如何认识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问题。但在一段时间里,曾存在“片面一体化”或“片面多元化”的倾向[7]。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纠正了以上错误认知。这既回应了时代之问,又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方向和根本遵循[8]。
三、关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基本经验、重要思想,作出了“八个坚持”“九条基本经验”“十二个必须”的新概括
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总体而言,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的,民族工作是成功的。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概括,涉及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领导力量、根本道路、治理方略等,既有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继承,也有许多新的理念和认识。比如,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9]。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他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做到“两个相结合”,即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关于民族工作方法,他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0],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等等。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结了新中国70年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这“九条基本经验”既继承了“八个坚持”的核心观点,又突出强调了一些新的理念。如突出强调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突出强调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突出强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与时俱进,在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以“十二个必须”的新概括阐明了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与前述“八个坚持”“九条基本经验”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一脉相承,“十二个必须”着眼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突出强调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强调要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八个坚持”“九条基本经验”“十二个必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解答了当前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困惑,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
四、关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底子薄、基础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脱贫攻坚难度大,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难度。为此,习近平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11],既要努力去扩大经济总量,也要大力推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他强调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多办一些实事,特别是那些顺民意、惠民生的事;对于那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要多想办法去解决,从而让各族人民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实现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此,习近平提出要发挥好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即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同时要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对三类地区即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要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发达地区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习近平还强调,民族地区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2]。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共同市场的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民间自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少数民族人口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是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大规模流动。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应该怎么看,应该做些什么?习近平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带动民族地区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具体而言,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不能实行关门主义,也不能放任自流,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对接,着力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各民族跟上时代步伐,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这一任务,习近平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二是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三是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进一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五、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强化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一个国家,要解决民族问题,要搞好民族团结, 仅仅解决好物质问题、利益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精神方面、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习近平强调, “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2]。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民族地区,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关系。国家是政治共同体, 民族是社会历史文化概念,国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在多民族国家,只有人们的国家意识高于民族意识,国家公民的身份认同高于其他身份认同,这个国家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为此,习近平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了这一观点。
在提出强化各族群众的“三个意识”的同时,习近平还强调要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首先作出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的表述,并在同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予以强调。2015 年 8 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将“四个认同”进一步拓展为“五个认同”的表述,即在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6]。
六、关于民族工作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提出民族地区好干部的“四个特别”新标准
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习近平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指出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为此,他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1]。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个“人”,在民族工作上就是干部。鄧小平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12]。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也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民族地区情况复杂,工作困难,党派去的干部也不多,但是很快就能打开工作局面。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政策,还有能够忠实贯彻执行这些政策的干部。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形势复杂、任务繁重,有的还面临尖锐的反分裂斗争的情况下,要做好民族工作, 同样要依靠好干部。为此,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三个特别”标准,即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2]。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根据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由“三个特别”提升到“四个特别”,增加了一条,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同时,他还将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习近平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鲜明地提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对民族地区各族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还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他曾经形象地把基层党组织比喻为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把基层党员、干部比喻为地基中的“钢筋”[13]。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1]。这些重要论述, 既强调了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又着眼于民族地区特点提出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明确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族,2021(8).
[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3]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2).
[4]闵言平.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重要财富和优势[N].中国民族报,2014-11-14(05).
[5]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N].学习时报,2021-10-18(04).
[6]许立坤.论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判断、新要求——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系列之二[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
[7]郭亮,刘奇,龚永辉.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十年动态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8]何文钜.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J].广西民族研究,2021(2).
[9]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0(01).
[10]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N].中国民族报,2014-11-07(05).
[11]本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1(0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1904-1997)[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97.
[13]本报评论员.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2(01).
责任编辑:杨绪强
收稿日期:2021-09-28
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6XZZ003)。
作者简介:许立坤,男,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