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2021-02-03 22:32:23李晖
大观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

李晖

摘 要: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艺术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各个高校陆续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于2002年起,陆续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与肯定。但是高校的艺术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课程设置不完善、综合类院校艺术氛围不浓、师资力量不足等。如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成为如今高校艺术教育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互联网+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HLW-20058)研究成果。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有音乐、美术、书法等,大部分采用选修课的课程模式,给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然而仍然有一些高校将艺术类公共课程视为辅助类课程,并没有提高对艺术课程的重视,从而出现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课程内容方面,主要以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电影赏析、摄影艺术欣赏等认知和鉴赏类的课程为主,课程缺乏实践性。由于艺术课程多为选修课,所以校方和教师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查,课程结束时,只需要交一篇相关的文章即可。

(二)投入不足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校方和学生普遍缺乏对艺术的认知,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学生而言,有部分学生不愿在艺术课程上下功夫、花时间,对艺术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学校而言,首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建立一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专门队伍是搞好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目前,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艺术院系的专业老师,这些教师通常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是其可能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较难适应公共艺术教育,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规律的研究和面对非艺术专业学生教学方法的探索,无法综合性地、有针对性地考虑授课对象及其知识背景,影响上课效果。其次,各个院校普遍存在艺术教育设施不完善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从而影响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通过开展艺术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缓解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业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的压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主要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普及性教育,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了解艺术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高校艺术教育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势

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提出“互联网+”一词后,这一概念被不断升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育方式、内容和思维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毋庸置疑,高校艺术教育也深受其影响。

(一)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互联网+”时代,拥有比先前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知识的补充,挑选多种多样的教学相关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每天都能浏览到大量的信息,眼界越来越开阔,面对这样的情况,艺术教育者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培养其创造力。

(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

在“互联网+”时代,逐步衍生出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授课。艺术教育通过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教學模式有智慧课堂、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在传统的艺术教育课堂中,大多为“一对多”的教育形式,一个老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利用微信、QQ、云班课等。

(三)学生更主动

传统的艺术教育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较为被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观看各位名家大师的公开课,逐步形成学生思考提问、教师作答的新型课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

教学改革途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个高校在师资配置上要精心、科学地安排,既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要避免人手不够和人浮于事。同时,要尽可能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团队,并对艺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定期考核,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加强艺术教师的职业道德,端正教师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态度。

(二)转变教育理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教育、学习观念,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自由表达,有效培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搜集、过滤信息,并把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记录。同时,一个人的搜集、整理能力是有限的,学生要利用互联网,学会交流、分享、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三)合理整合网络资源

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得大量艺术信息与资源,将其整合和共享。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备课环节,就应该对网络艺术教学进行多角度的调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资源共享等优点,有效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四)创新教学模式

在全新的時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艺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借助这些技术,让艺术教学更加直观、多样,教师的示范也会变得多元化。其次,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全新的传播渠道,以此来实现对艺术教育的补充,例如微课教学平台。

(五)改革高校艺术教育课程

综合类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相对于艺术专业的同学,他们的艺术功底和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艺术选修课。如:第一,艺术鉴赏课,这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占比最大的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艺术知识;第二,艺术理论课,重在了解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美学、艺术概论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艺术实践课,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联系,增加艺术实践类型的课程,让学生在创作、演出、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艺术的魅力。

艺术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艺术的规律性知识,有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初步能力。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规范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教学。

五、结语

艺术教育,是对人的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不仅仅要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现在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倪婷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7.

[2]朱叶茂,许振琦,汪莹.“互联网+”下大学生人才培养研究:以艺术教育为例[J].中国市场,2019(34):135-136.

[3]段金兰,肖月明.“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评鉴,2021(3):133-136.

[4]贾争慧.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48-50.

[5]韦庠,秦佩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艺术教育与管理的对策研究[J].四川戏剧,2019(8):181-184.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5:49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