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贤 余韬 李怡 唐雅琴 张维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 5500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重要的内部循环机制之一。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后期教学的持续改进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为专业人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支撑,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4]。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水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环境管理等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及学生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差的实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实施OBE工程教育模式。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能力目标:
①能够了解水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
②运用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能力;
③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④独立分析和解决水处理问题的能力;
⑤初步具有解决水环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爱专业、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分解,本课程主要支撑毕业要求有:7-2理解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了解环保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6-2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6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知识4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评价方式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量评价是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直接评价,适合于有定量考核资料的课程。依据可明确量化的数据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值,针对达成值最小的课程目标,对照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和方法,分析达成值小的原因,可为下一轮课程教学提出改进建议,结合课程特点及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考核方式从平时作业、课程表现及期末考试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课程目标评价方式见表2。
表2 课程目标评价方式表
期末考试试题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学生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本课程期末考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五种题型,课程组充分考虑课程考核的全面性、针对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针对课程目标对不同考题类型进行分布。课程目标对应期末考试试题分布见表3。
表3 课程目标对应期末考试试题分布表
本课程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定性评价由教师及学生针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定量评价针对课程考核成绩采用数理统计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可见,本课程第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师评价分值为1.0,为完全达成;第二、三、四课程目标评价分值为0.70~0.90,评价为较好达成;整体课程目标评价为较好达成。教师、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见表4。
表4 教师、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表
本课程考核成绩评价方式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小论文、慕课学习、考勤;五个方面的评价方式在4个课程目标中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值;4个课程目标赋予了相应的目标分值,根据学生试卷实际得分,分析计算出4个课程目标的实际平均分,对照课程目标分别计算出4个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从而评价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度。课程考核成绩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见表5;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柱状图见图1。
图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柱状图
表5 课程考核成绩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表
从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柱状图可以看出,4个课程目标中对应的课程考核成绩中,均达到课程目标期望值0.6,分别为0.9、0.9、0.8、0.7,其中,课程目标4达成度相对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还不够娴熟,对基本知识在工程上的实际运用把握不够,后续有待加强关于知识应用这方面的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后续课程将进行如下改进:
(1)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概念的讲解,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强化案例式教学,结合工程实践强化学生对污水治理原理应用的掌握,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采用课前预习、课中重点讲解、课后作业训练等方式强化对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和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部分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效果;
(4)对试卷进行修订,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增加应用型的题目,达到全面考核本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对实际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