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透析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黄疸100例

2021-02-02 05:53黄婉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灌肠胆红素黄疸

陈 逸 吴 芸 黄婉秋 崔 花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感染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黄疸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之一,多由各种肝炎病毒所致,若未及时治疗,体内大量持续积累的胆红素可引起多组织器官损伤,尤其可导致肝硬化,严重者甚至诱发肝癌[1]。目前,结肠透析是黄疸型肝炎常用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素及有害物质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故如何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是医者关注的热点[2]。中医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胆红素代谢及改善其肝功能[3]。笔者采用结肠透析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析组和透灌组,每100例。透析组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8.24±6.55)岁;中度黄疸62例,重度黄疸38例;体质量指数(22.42±2.75)kg/m2;黄疸病程(6.41±0.81)天。透灌组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7.82±6.61)岁;中度黄疸66例,重度黄疸34例;体质量指数(22.77±2.88)kg/m2;黄疸平均病程(6.62±0.85)天。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4,5];②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③发病前1个月未服用对肝功能、黄疸有影响的药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胆结石或瘀胆、药物、中毒等所致黄疸;②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③有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患者;④有结肠、直肠活动性出血或有严重内痔、高血压等结肠透析禁忌证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病因治疗及常规护肝、降酶、肝功能改善等基础治疗;透析组患者采用结肠透析治疗,先用灌洗液(50.4 g氯化钠+3.2 g氯化钙+1.6 g氯化镁+250 g葡萄糖+1 000 ml开水)清洗结肠至洗出液清亮无粪渣后,连接结肠透析机(广州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S-308D型),设置透析参数为人性化自行手动操作肛管模式、灌洗液温度36~38℃、肠疗时间45 min,充分透析后停止、拔管。2次/周,共4周。透灌组患者加用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嘱患者排尽肠内余水和粪渣、取左侧卧位、臀部稍垫高约离床10 cm后,将灌肠用肛管插入肛门15~25 cm后缓慢温柔地灌注温度36~38℃的100 ml自拟荡涤汤(茵陈30 g,败酱草、红藤各20 g,赤芍、蒲公英各15 g,黄连、大黄各5 g)并保留1~2 h。5次/周,共4周。

1.4 指标观察

1.4.1 黄疸指标 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并采用日立78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

1.4.2 肝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并采用日立78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

1.4.3 炎症指标 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并分离血清(3 000 r/min,12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 不良反应 包括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1.5 临床疗效评判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疗效指数>70%、肝功能轻度异常、黄疸和乏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疗效指数为40%~70%、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炎症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黄疸型肝炎多采取西医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护肝、降酶等基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7,8];再配合结肠透析,利用结肠黏膜通透性好的特点,可快速、有效地置换黏膜下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的液体,能补充电解质、碱性物质及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有害物质可有效改善患者黄疸症状及肝功能[1,2],但却难以彻底有效消退黄疸,尤其是停止治疗后易出现病情反复[9,10]。中医学认为,黄疸型肝炎属“黄疸、积聚”等范畴,由肝病日久正气虚衰、气血淤滞所致,病机为肝脾失运、胆汁郁结、外渍肌肤。肝失疏泄、湿浊阻滞于脾,聚湿成痰、痰阻胆道,日积月累乃致痰瘀、湿热互结,使肝胆络脉黏腻难解而终发为黄疸,故应以养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消黄治之[11,12]。此外,IL-6是白介素家族的成员之一,TNF-α是一种由内毒素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分泌的炎症因子,IL-6、TNF-α均是介导肝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因子,可促进炎性物质释放而导致组织炎症损伤,故IL-6、TNF-α可有效反映患者的炎症状态[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结肠透析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黄疸水平改善、肝功能及炎症状态,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结肠透析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患者血液中毒素、有害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黄疸、肝功能及炎症状态,部分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出现了病情反复。而本研究联合自拟荡涤汤保留灌肠治疗,方中茵陈、大黄等为君药,可起养肝祛湿通络、清热退黄、活血之效;赤芍、黄连等为臣药,具有益气化瘀、通利散结、活血通络之功;败酱草、红藤等为佐药,助以疏肝理气、消痰涤饮、利胆消黄;蒲公英为使药,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逐水泄湿。诸药共奏养肝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胆消黄之功效[11,12]。现代药理研究显示[9,10],茵陈、大黄等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肝脏清除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作用;赤芍、黄连等具有保护细胞、促进胆汁排泄、促进胆红素代谢等作用;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等具有增强机体代谢、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等作用。同时,本研究采取保留灌肠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利用结肠黏膜通透性好的特点,通过肠黏膜快速、有效地吸收药物,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并提高了病灶的局部血药浓度[15,16],因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血液微循环、增强清毒能力,更好的促进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排泄,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肝内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灌肠胆红素黄疸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联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