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与价值

2021-02-01 05:12齐艳霞车立红
关键词:文化观中华儿女中华

齐艳霞,车立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新时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屡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称其为“固本工程”,同时将其视作中华民族及中华儿女永远不能隔断、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因而,在梳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也有助于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一旦隔断传统、丢掉根本,就等同于隔断自己的精神血脉。习近平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就开始阅读有关中华文化的各种书籍,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个人等层面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

(一)国家层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最可靠的软实力。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这说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史,历经艰难险阻但现今依旧繁荣兴盛,不仅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给予的精神支撑,还得益于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对其坚定不移的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既为国家的安定团结提供了学理支撑,为社会赓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又为中华儿女自身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2]换而言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就越需要文化的支持,只有文化不断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宽广。正如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3],每一句诗词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邃,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深厚的文化修养。为此,系统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论点,不仅有利于将其独特魅力充分展现,还有助于为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提供底蕴和思路。

(二)社会层面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基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所面临的时代问题而汇聚成的思想观点。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4]这就说明,在文化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生生不息的迫切需要,还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需要用与时俱进的文化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24字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一特点,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进行浓缩和升华,并灵活运用于指导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确保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和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举措,既凝聚了中华儿女深厚的理想信念,又为处理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其增添新的色彩。为此,就社会层面来讲,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养料,作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既有助于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南,还有助于不断拓展其新范畴、新领域。

(三)个人层面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其最为突出的则是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日趋凸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追求并非局限于物质层面,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反而更深入、更多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越快,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就越是要创新。只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才能不断为其提供与时代发展速度相契合的学理支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关系到中华儿女的生死存亡,还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从新时代实际发展的角度剖析,内涵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了中华民族多彩绚烂的精神生活,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共识和精神追求。由此可见,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能团结一致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未曾忘记自己的故乡——故乡的山水及对故乡深厚的感情。为此,梳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丰富内涵既有助于加强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为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学理依据。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丰富,其理论价值更为雄厚。在明确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涵的基础上,理清其理论价值,有助于促进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进而为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回首过去,五四运动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送来了中国并得到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快速传播和认可。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1938年,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这一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既展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的重视,还展现了人民群众共同的目标追求。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强调,要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这一做法更加深刻地表明了党对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视。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既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脉络,还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进而结合时代发展对其深度剖析。

(二)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足新时代的背景,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作一项凝聚中华儿女向心力和认同感的浩大工程。这项浩大的工程最关键的核心部分就在于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准确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等问题。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力度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这就说明了要把这项工程建好、筑牢,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明确这些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核心部分,从而为这项工程提供学理支撑。反之,一旦未能把握住根本,那便很难找到正确的指导方向。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丰富内涵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整合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制定了方针政策。为此,系统归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和价值,既有效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三)为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既是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敲门砖,又是提升中华儿女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精神滋养。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7]这说明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是展现我国良好国民形象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这不仅要求加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要求中华儿女要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觉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担当起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的重任。因此,深入研究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既对中华儿女做出了重要指示,同时还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导。新时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丰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核心内涵,这不仅要考虑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还要考虑到中华儿女的接受程度。换言之,在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影响下,既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还为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有助于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指导实践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孕育者,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正确的理论依据,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实践价值既突破了先前思想理论的成果,又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及政府的贯彻落实能力提供了理论遵循。因而,加大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党站在顶层设计的新高度对其进行深化革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深厚有力的群众基础。

(二)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夙愿和追求。习近平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概而言之,一个国家的崛起或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代表的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目标和追求,就必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根”和“魂”,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精华对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规范作用。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进的征途中,这就迫切需要一股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化力量和党正确的领导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及驱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时刻为人民的历史重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发展及国家发展全局的新高度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走向,汲取其中的思想养料,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为此,系统梳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与价值意蕴,既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必修课程,又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有助于加强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文化力量较弱的时代,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任了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换句话说,党员自身的发展及自身的党性修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为此,增强党性修养,一方面是要立足中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即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0]这一举动无疑为开展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点。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作评判人民群众的道德标尺,不仅能督促人民群众道德素质的提升,还能加强党员自身的修养。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既要发挥党员先进的带头模范作用,带头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还要做好理论指导实践的落实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宽阔,蕴含着许多待人处事及治国理政之道。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建构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并加以延伸,在开展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工作时能够给予及时的理论支持,进而使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诞生是一项学科理论的创新,弥补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某些不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必将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观中华儿女中华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加强新时代税务文化建设的探索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及实践示范
中华儿女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