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卿,那馨月
(沈阳师范大学 综合监察室,辽宁 沈阳 110034)
汤斌(1627—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书法家。出生于河南省睢州城(今河南睢县)的阀阅旧族,却因明末战乱家道中落。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走上仕途。汤斌为官十二年,先后在陕西、江西、江苏、北京任职,省狱讼、毁淫祠、兴教化,政绩卓越,堪称官者的典范。汤斌公正明断,勤政爱民,为人民所爱戴,为社会所称颂。
汤斌官至工部尚书,其权力观在很大程度上受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重视对“天理”也就是纲常伦理秩序的维护,对个人欲望的把控,其实现途径便是“克己复礼”。随着时代的更迭,“克己复礼”的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君子修身术,发展成用以治世的普遍行为规范,所复之“礼”也不单单是礼仪礼制,分解出制度和精神两个层面。汤斌认为,权力的滥用本质上是对制度的漠视,当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官员可以肆意用权力置换资源,那么社会将没有规矩可言,官商勾结,官民矛盾激化,长此以往民生难安。
严肃法纪。汤斌任江宁巡抚时,治理赋税,增收赋税依法依规,削减不必要的杂税,开展公示制度,要求官员将所收赋税的名目、费用标准等细则公示出来。同时他要求账目的透明化,官员不能随意更改数额,且税银要登记入柜,做好存档,还畅通监督上诉渠道,百姓皆可申诉举报官员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则缉拿杖毙。官员用权要在百姓的监督之下,钱财往来皆可追踪。
严厉惩贪。汤斌对鱼肉百姓、藏污纳垢、欺上瞒下的官员向来是深恶痛绝,他“奖廉惩贪,吏治清肃,上下苞苴净绝,权贵不便其所为”[1]。如果发现自己的下属有这样的事情,他也一律严惩,绝不姑息。他坚决禁止官兵骚扰百姓、知法犯法,纵容盗贼、诈取钱财。时间一长,汤斌所到之地“教化大行,民皆悦服”[1]392。
注重时效。执法过程中,层层审批,逐级处理,本意是保障人民利益,避免官员滥用权力,但却成为一些官员索取贿赂、办事拖沓、上下推诿的借口。汤斌认为加强执法的时效性,不仅能督促各级官员勤政,还能让贿赂之人没有可乘之机。他对执法流程做出了细致具体的规定,发公文道:“本道于各州县约:除钦件大事,刻不容缓外,凡于各院重大,及一应钱谷刑名紧要诸项,初则斟酌路之远近,量定限票”[2]。他根据案件大小、事发地点远近等因素,估算官员处理案件所需的时间。一旦超出规定时间,就会进行宪签行催,三次行催后,不仅主办该案件的官员要受到处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经手官员都会受到记过处分,自此官员结党营私、上下推诿的问题大为改观。
注重慎独。具体严格的制度,能在短时间内修正官员的言行,但一支廉政队伍的打造,还需精神层面的长期教化。汤斌反复告诫下属:“君命不可负,民命不可残心”[3],同时也经常叮嘱下属多去学习圣贤之道,“微而不睹不闻,显而人伦日用,皆天理所在也”[4]。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之中皆蕴含着天理,只有多去自省,在没有人监督的地方也应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唯有慎独才能不被世俗诱惑所蒙蔽,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实际上,汤斌对下属的教化是渐进式的,日常的规劝是正面教育,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警醒教育,而他为官处事的一言一行则是最直观的潜在教育。一支廉洁的队伍需要一个清正廉明的领导,汤斌是典范,也是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属官吏。
敬,本是理学中要求君子修身养性的一种观点。汤斌在实践中丰富了对“敬”的认识,为后人在入仕为官的言谈举止、与人交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敬者,不苟之谓也。敬无他,攻击此心之苟而已”[5]。汤斌认为,人应该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是对真理的遵从,只要有了它,就能时刻约束自己如君子般言行,就能战胜心中那些不正当的私欲,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为官之初,当知“为一官即尽一职,便是天地位、万物育的气象”[5]17。无论你的地位高低,无论你的官职大小,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一官即尽一职”这是为官的本分,也是君子之道。汤斌甚至认为君王也当如此,他曾言:“天生民而立之君,人君之职在于安民”[5]24。君王也有自己要尽的本分,那就是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在那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汤斌这样的理学名臣提出如此超前的进步性观点是值得称赞的。他对“敬”的虔诚,启发着当代公职人员,为官的初心要正,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
因为保持着这样的敬畏之心,汤斌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却从不参与朋党争斗。权臣明珠得势时,“有家隶言事多效,公卿震慑”[6],官官相护,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然而汤斌却不曾与之攀附结交,依旧坚持“正己律属,绝苞苴,杜请托,严私派”[3]42。在举荐官吏时,汤斌未尝出于私心,均是举贤举廉,为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为朝廷培养了骨干力量。在江南受灾时,朝廷减免税赋,而余国柱等人却借机向地方索要贿赂,汤斌面对威逼利诱仍不改直臣本色,曾言:“民有银,宁不以完国赋而入私门乎?吾宁旦暮斥,不忍见若等剥民媚权贵也”[7]。
汤斌常言:“道本于心”“此心浑然天理”[3]42,就是强调主观意识的重要性。一是要经常自省,汤斌有言:“毋论声色货利,皆是戕害我身之具”[1]394。他认为真理要在不断学习中获得,声色犬马只会消磨志气,唯有静下心来,抱着崇敬之心不断探索先贤所留经典,才能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内化于心,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执法观。汤斌认为“死于安乐,生于忧患,刻刻当存此念”[5]20,位高则权重,居高位不是为官者脱离群众的理由,相反其一举一动更能牵动当地百姓的民生,所以实地考察调研、躬行实践的执法观是必须要坚持的。三是无论官职高低,都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汤斌曾言:“学者莫先于立志”[5]25,他以孔子十五岁立志的例子,告诫世人立志的重要性,继而阐发立志当立一等大志。他的一等志绝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守境安民、居高位却不忘初心、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其实,很多官员早年入仕皆有此志,但从政多年以后,随着官职的升迁,渐渐迷失了这份为民当官的敬畏之心。汤斌的守敬观点,是其廉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无论身处何地,牢记初心使命,才能在官场上抵得住激流冲击。
汤斌之师孙奇逢曾言:“自世人以富贵为性命,以贫贱为仇敌。而坏心术丧名节,只此欲恶两念为之崇耳!”[5]31受恩师影响,汤斌深知利欲之害,他知道利,有个人私利,也有社会公利。为官若是贪慕个人私利,便会身败名裂,走向腐败的深渊。所以,汤斌的一生不曾为名利所劳役。《清儒学案》这样评价汤斌:“出而为政,膏泽及民,清节冠世,独立不挠,儒术之效,于斯为大。”[1]391《清代名人轶事》这样记载:“汤文正内召去苏,其夫人乘奥出,有败絮堕其奥前,老少见者为泣下。至京,盆益甚,赁居委巷,御寒只一羊裘。”[8]可见汤斌清正廉洁,不牟私利,夙兴夜寐为的是百姓利益、社会公利。
汤斌认为,“天下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而虚无寂灭非性也;道不外乎人伦日用,而功利辞章非道也。”[1]401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汤斌认可的“理”说到底还是儒家的“理”,他为文人士大夫所追寻的天下之理,找到了非常具体的解释,简言之,就是恪守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摒弃对名利等私欲的追求,一心为公。
对自己,汤斌一生清苦,两袖清风,三餐白菜豆腐,留下“豆腐汤”的美名。对子女,汤斌经常教导吃苦要趁早“吾非望汝蚤贵,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5]19。他以骄奢淫逸为耻,认为吃过苦的人,才知道生活的不易,才会珍惜眼前所有,不在名利面前低头,才能成大事。“诸生能吃苦否?吃得苦无事做不来”[5]20。对弟子,汤斌也经常告诫:“学问之道全在收拾此心。”“读书颂诗亦为玩物丧志”[5]20。对外界,汤斌也曾大声疾呼:“近世圣学不明,谈及学问,便共非笑。不以为立异,即以为好名。不知立异好名,诚学者之弊。而本体不明,工夫无序,虽剽窃前言往行,终是不著不察,终不免为义袭,而取今世功利”[9]7。其对名利私欲的克制可见一斑。
然而,汤斌对百姓的利益却时时关切和维护。他曾言:“为政当以顺民情为第一义。”[5]22所以每到一地任职,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汤斌垦荒田,免租税,建义仓,缉盗贼,兴社学,他力排众议,不畏权贵,解救万千百姓于水火。当改革遇到部分百姓的不理解,汤斌也会拿出足够的耐心包容宽宥,正如他所说:“国家与治化在正人心”[1]401。因为他知道,社会风俗的扭转不在一朝一夕,相信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思想影响,自然能够端正人心,得到百姓认可。
汤斌每每离任,百姓夹道相送,“遮道焚香送者,无虑数亿万,逾千里不绝”[7]219。得知汤斌去世,吴人“巷哭里奠,缙绅学士争为诔表、传记”[6]3。这些都是汤斌为官清正,一心为公的最好印证。
汤斌践行自己的利益观,艰苦自持、严律家人,却心系民生、廉洁刚正,实为古今之典范。为官者当如汤斌一般,以人民利益为先,关心百姓疾苦,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才能不在官场上迷失自己。
汤斌的廉政思想和政治实践,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其为官立世的心性观仍值得今人借鉴学习。居陋室,食瓢浆,汤斌也未曾放弃操守品行,他用自己的实践表明,富贵名利皆是过眼云烟,唯有廉洁奉公、做出实绩,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学者自古便有积极入世的观念,而在实际工作中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守住清白,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此“三观”也是“三关”,权力观考验着领导干部能不能知行合一,能不能在权力可以置换资源的时候清醒自持,守住为官者的底线;地位观考验着领导干部会不会随着职位升迁蜕化变质,会不会牢记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利益观是最经常性的考验,人非圣贤,很难做到无欲无求,而真正能够战胜私欲、一心为民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合格的党员干部。
正如习近平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话中强调的那样:“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10]汤斌的廉政思想与新时代正风反腐工作要求互证呼应,具有共通性。所谓正本清源,唯有从思想源头上摆正“三观”,才能传承优秀的廉政文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培养出更多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