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辽宁省67所普通高中的调查分析

2021-02-01 05:12赵雪江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校工作

李 颖,赵雪江

(1.辽宁教育学院 基础教育研究与评估所,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省实验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6)

学生发展指导是对学生一种协助或帮助,指出方向和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自主发展[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2]。自此,各地区将学生发展指导作为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各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本文结合大数据分析学生发展指导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发展指导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时代使命

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任,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校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数据、VR、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消亡、更新不断加快,社会需要能够适应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新人。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会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学习、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高中阶段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必须把当前的学习与生活当作自己未来一生发展全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考量,这样才能跳出“唯成绩论”的怪圈,更多关注自己如何通过提升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更适合自己的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应对社会的现实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全面推进高考改革的迫切需要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选考、选课走班、专业选择”等内容[3],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能选择课程、报考专业、确定发展方向,并对其一生发展做出预期和规划,需要学校给予指导,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学生选择赋能,成就其选择的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可以说,全面推行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对高中学生的生涯、学业、生活进行全方位指导,是普通高中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普通高中存在同质化倾向、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等问题。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成为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育人方式的目的是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发展指导是现代高中必备的职能,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能够帮助兴趣爱好各异、潜能特长不同的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因此,建立各具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不仅是实现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高中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4]。

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建设初步成果与问题

为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各地区纷纷下发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意见,相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建设工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建设的模式与成果

1.“全链条”模式。“全链条”模式是将大中小幼各学段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指导的侧重点,将学生发展指导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全链条”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市。上海市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起步早,力度大。2018年,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幼衔接的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分段实施,各有重点,并要求普通高中学校率先建立和普及生涯导师制[5]。他们在36所高中启动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科研人员深入学校,通过科研引领为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提供专业支撑。

2.“6合1”模式。“6合1”模式是指将生涯课程、生涯教育社团、职业体验、导师制、个人生涯咨询、学科渗透融为一体,整体推动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6合1”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浙江省。2015年,浙江省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其对于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6]。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更是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综合性工作,所有工作都要教师参与、各个部门都要全力合作。在《意见》的指导下,各个学校打通课程体系、打破管理壁垒,将课程、社团、成长导师、生涯咨询、学科渗透等融为一体,系统地为学生提供生涯指导,为学生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3.“一体两翼”模式。“一体两翼”模式是指以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主体,以“选课走班”和“社团活动”为两翼的实施方式。“一体两翼”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大连市。2011年,大连市发文要求普通高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并创造性地提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新模式,即“一体两翼”。各学校纷纷成立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建立学生发展制度,并以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主体,以“选课走班”和“社团建设”为两翼实施学生发展指导。通过选课走班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做出恰当的选择,逐步明确并完善个人发展规划。通过优秀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指导的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等方式,对辽宁省67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最终获得教师有效问卷4 651份,学生有效问卷32 943份,家长有效问卷42 022份。从问卷生成的大数据来看,现实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卓有成效,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与难题。

1.开展指导的普遍性与“雷声大雨点小”的反差

数据表明,辽宁省有近70%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学生发展指导实践,学校采取上课、讲座或者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发展指导。城区学校和乡镇高中开展学生指导的比例基本在70%,城区学校开展比例略高于乡镇学校2%,差异不大。虽然看上去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已经在普通高中全面开展,而且城乡差别微小,但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指导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介绍过与高校情况、专业情况和职业特点相关的内容;50%的学校没有开展过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活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80%以上的教师不了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面对自己困惑的问题,学生解决的途径,为自己通过网络或书籍等查阅、向父母咨询或自己思考。

2.学生、教师、家长需求强烈与现实状况的落差

无论是实地访谈还是调查数据都表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与学生都认为学生发展指导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普遍认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很有必要。数据显示,对于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必要性,99.4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而对于为学生提供指导的意愿,60%以上教师愿意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活动。学生对于获得指导的意愿也非常强烈,9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生发展指导对自己十分有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也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98%以上的家长认为学生发展指导很有必要。

虽然从教师、学生到家长,乃至学校领导都对学生发展指导需求强烈,但实际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在大多数学校还是处于边缘地位,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

3.学科渗透与学业指导融合的逆差

调研显示,很多学校都把生涯规划指导等同于学生发展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90%的教师认为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选科选专业,但95%的学生认为学业发展指导是自己最急需的。关于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形式,67.16%的教师选择在各类学科中渗透进行学业指导,62.26%的教师愿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进行指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将学生发展指导简单机械理解成对高校专业的介绍,学科渗透融合指导基本变成了空谈。

同时,有部分教师对学生发展指导认识存在误区。多达40%的教师认为在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30%的教师只关注到学习好的学生,而20%的教师则从来没有询问过。这无疑也极大影响了学业发展指导的有效开展。

4.专业水平不足与教师指导能力的偏差

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需要有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学等专业基础。从调研结果来看,现有的指导教师队伍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指导能力还有待提高。数据显示,对于是否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生发展指导,只有19.94%教师认为完全可以胜任,而高达75.49%的教师认为需要进行学习。这说明教师对自己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能力显然与他们提供指导意愿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偏差无疑会影响学生发展指导的有效开展和实际效果。

5.家长的指导意识与指导能力的误差

调查结果显示,有70%以上家长认为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很有必要,但是家长对学生发展指导内容和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水平,自身指导能力严重不足,在指导方面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心理严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生涯发展没有具体规划,超过50%的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工作没有要求,6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自食其力,就是美好人生。只有10.31%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够为孩子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现今普通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学生、家长的期望值相差较大。面对这些不足,学校忙于繁重的升学考试,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利,导致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举步维艰、难有突破。

三、学生发展指导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普通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之所以存在诸多困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学生发展指导的成效难以量化

普通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没有真正转变观念,仍然坚持“唯成绩论”,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局限于考得好,追求短期成绩,因此对学生发展指导重视不够,不是当作必需品,而是当作点缀品,导致学生发展指导在学校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可以不要”。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成效不像考试成绩那样一目了然,而是难以量化,也就是对于学校领导来说,短期内无法出成绩,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发展指导难以受到校长们的真正重视。

(二)学生发展指导缺少科学规划和科学体系

目前,学生发展指导普遍缺少真正可行的科学规划和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学校思路不清晰,对学生发展指导目标、任务与原则认识不清楚,人云亦云,机械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或者根据主观经验开展碎片化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也使得当前各领域的学生发展指导不能形成系统的指导目标与任务。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校缺少打破旧有模式的决心和魄力,虽然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机构,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讲座,开展了有关活动,但依旧按照原有组织架构和课程体系来做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结果就是,一方面,现有的机构组织和人员分工无法适应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致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发展指导在课程上也欠缺系统化的设计,导致管理混乱。

(三)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投入不足

目前,普通高中无论是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还是设备器材、专用教室等硬件设施都存在不足的情况,表面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深层次原因则是创新不够,资源整合不够。对于学校来说,资金永远都是短缺的,如果按照传统思维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投入,无疑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误区。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综合工程,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功能,调动社会资源,才能缓解甚至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学生发展指导队伍不够成熟

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程度难以让人满意。一方面,各校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培训多以社会化培训为主,这些社会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急功近利,以盈利为主,往往交钱就能拿证,对教师的培训缺少实践性、针对性,同时也缺少一个专业、非盈利性、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对教师的指导水平进行认证;另一方面,高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导致高中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缺少充足的专业后备人员来补充。

(五)学生发展指导各方面衔接不紧密

学生发展指导各方面衔接不紧密,难以形成合力。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德育工作没有有效衔接;二是家长、学校、社区没有有效配合;三是学科教学与发展指导脱节,学科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指导的关系,没有在学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指导。

四、学生发展指导改革的路径选择

针对当前普通高中存在的学生发展指导开展不普遍、学科渗透不畅通、制度建设不健全、教师指导能力不专业等问题,有必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将学生发展指导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职能,置于与教学、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以指导为轴心的高中教育教学新体系,推动普通高中的发展。

(一)打破边界、多核驱动,全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体系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一个涉及高中转型和育人模式转变的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有利于学校转型和发展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专家或专业委员会,对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辅导;制定所辖区域的学生发展指导系统规划,指导学校有序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要秉承“全方位设计、全面化参与、全过程指导、全体系建设”的原则,用指导促发展、用指导抓教学、用指导做管理,从组织架构到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到检查评价、从实施手段到资源保障,进行立体化的体系搭建,通过顶层设计统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系统全面有效开展。

(二)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资源,建设一支具有强大专业能力、整体素质较高、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在普通高中里,大部分学校都缺少成熟、专业、能够适应学生需求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就应该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资源,建立一定数量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培训基地,定期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打造专业化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普通高中也要打破原有的班主任、科任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的管理界限,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并轨,建立以心理教师为龙头、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全员导师制,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导师,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导师的指导。

(三)基于高中学生心理上的特点和学业职业发展上的需求,建立多种模式、体验为主、“三课”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

课程和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点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得指导、全面发展的关键来源。因此,要以课程设置为主线,通过“三课”结合,实现课程、课堂、课外学生发展指导的全方位覆盖。各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立足校本,整体设计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例如,通过在课堂上讲解、邀请校外专家开办讲座、针对不同职业环境进行情境模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集中探讨有关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案例、利用各种工具进行心理专业训练、走出校门开展多种社会和职业实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线上学习等方式,系统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在学科融合上下功夫,让各个学科都发掘自身的学生发展指导资源,让学生发展指导的课程资源变得丰富起来;要把各种类型的、内容上丰富多彩的社会和职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和职业实践中熟悉社会、认知职业,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感性的帮助。

(四)以科研引领,课题推动,通过技术融合,建立科学化、智能化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体系

学生发展指导作为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必不可少。一是科研引领,课题助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是创新性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学习。因此,科研引领、课题推动就成为科学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推手。应充分发挥各级行政、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作用,形成科研引领、教研推动、行政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目标,确定可实际操作并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课题,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实施,让教师在课题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指导模式和工作体系。二是科学测评,方向指导。学校应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评,并通过这些测评产生的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未来哪些职业适合自己有比较明晰的认识。三是建立档案,记录成长。学校要充分用好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针对每一名学生都建立成长档案,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从而为下一步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指导。四是数据支持,智能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各种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如云计算、大数据、网络课程、VR技术等,全面建立多元途径、多种手段的“互联网+学生发展指导平台”。

(五)打通校内外资源壁垒,通过“高大协同”、家校合作、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基地,建立学生发展指导的资源供给体系

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其强调跨界整合、上下游衔接和校内外资源共享,形成大范围、多种类、多形式的资源供给体系。一是建立发展协作体。学生发展指导绝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来进行,家庭与社会等不同方面的系统要共同发挥作用,只有把这些系统和学校整合起来共同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才能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对学校、家长、校友、社区、企业、专业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各类校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使校外资源为我所用,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能够得到丰富的资源供给[7]。三是建立多方对接制度。与高校对接,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需求,培养适合高校的预备人才;与社会对接,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多类型人才;与家长对接,全面实现对学生发展的综合指导;与企业对接,建立多类型的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职业体验平台;与社会团体对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经历,有效开展社团活动。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学校工作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