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探索及启示

2021-02-01 22:45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学院西北

张 晓 华

(陕西理工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西北联大,全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被迫西迁陕西西安,与其他院校合组设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安临大下设的教育学院。1938年,西安临大奉命再迁陕南汉中,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称西北联合大学,所有院系照旧,教育学院随后按照教育部要求改为师范学院。从西北联大设立粗略算起,到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独立办学及北平师范大学的恢复,在约8年的时间里,在教师培养中进行了广泛地探索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包括师范学院一直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在师范学院院长李蒸看来,这一时期为师范教育的“复兴时期”[1]153。因此,在综合借鉴陈海儒《西北联大的筹设与抗战时期西北高教战略》[2]《西北联大社会教育与陕南社会变迁》[3]、张晓华《论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师范学院的重要使命》[4]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史料分析,以西北联大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对其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当今我国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

一、 西北联大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具体探索

在西北联大《关于高级师范教育之意见书》中提出:“教育为培植人才并提高社会文化水准之专门职业,而操此职业之基干为教师。教师必受优良完整之专业训练,然后能尽其职责。其需要专业训练,与工程师、医士、律师、军官等之需要专业训练同其意义。”①西北联大《关于高级师范教育之意见书》,民国纸质档案33卷,1938-0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师范学院教育系李建勋主任认为:“教育事业已随社会之进步而日趋复杂,教育学术已因专家之研究而趋于专精,换言之,即教育已经专业化,非受特殊训练者弗克胜任其职,故从教育专业本身言,亦不能不予以训练。”[5]289李蒸明确谈到:“师院注重专业训练,在课程方面所设教育科目分量甚多,尤其对于实习之规定特别认真,如附属中小学有相当之规模,及与各公私立学校有相当之联络时,实习能认真实施,则未来之中等学校师资,当能更近于专业化之境地。”[1]183正是由于西北联大的教育家们看到了教育专业化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从教育专业化思想出发注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进行了长远考量和系统全面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肩负西北中等学校师资训练使命的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按照教育部《师范学院规程》和教师专业训练的要求,整体统筹、积极设计和谋划实践教学科目及要求,不断强化教学实习,鼓励师范生参与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实践教学科目及要求

在李蒸看来,师资专业训练事关重大,全国各师资训练机构务必高度重视,严加检讨,切实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师范学院要通过实践教学科目及要求不断加强师范生的专业训练,确保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科目有分科教材教法研究(8学分)、教学实习(16学分)、论文讨论等,分科教材教法研究包括教材选择及批评、课程标准研究、教具设置及运用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实际操作,采用讲授与阅读、参观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习被严格落实,有规范的实习制度,有实习指导委员会,学生实习与指导有专员负责,有稳定的附中、附小实习基地,附属中学校长由大学或学院任命,实习时间较长,使师范生在正式从教前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把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技巧和实践能力,教学实习一般在第四、五两学年举行,教学实习满16学分方得毕业。李蒸认为,师范学院“为力求较师大的专业训练更加充实,故增加修业年限,注重教学实习,未来效果虽不能逆睹,但此种重视师资训练之精神实于国家民族前途有至大之关系”①编者,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创刊号,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1942(1):1。。论文讨论也是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容,原则上师范生毕业论文题目必须关注本门学科课程的教材或教法研究,在论文的具体写作中,除了要接受自己导师和本系相关教员的指导以外,师范生每星期还必须要到所在论文研究班进行讨论,至少一次,然后要轮流报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论文写作的具体进展情况,认真听取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

师范生还要参与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师范学院先后成立了中等教育辅导委员会、中等学校教育进修班和地方教育辅导委员会等机构,依托这些机构,师范学院教育系师生与陕西教育厅合作,利用各中学投考试卷,作改进国、英、数三科教材教法之研究[4]109。同时,西北联大的教育家还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专业的训练,除集中教育学科之设置外,尚应充分利用本校各方面之设施,予学生以观摩之机会。最要者为学校各部分之行政,须力求学术化、科学化,俾于无形之中,陶冶学生之专业精神与技术。”②西北联大,《关于高级师范教育之意见书》,民国纸质档案33卷,1938-0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师范学院实习指导委员会对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做出了科学而详尽的要求,制定了实习暂行办法③编者,《实习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1941(32):6-7。:

(1)采用分组办法,每系分若干组,每组三人到七人(不逾七人者不得分组)。(2)每人每学期实习四学分,四个学期共16学分。(3)每组每周实际教学至少二小时作二学分,预备教案批评教学及讨论参观共二小时,作二学分(课外准备时间不订在内)。由指导教员出席。(4)每学期实习周数为十二周至十五周。(5)每学期实习开始时间,至迟不得逾上课后两周。(6)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实习开始前实习后须参观实习学校科目两单元至四单元(以该生所实习之科目为限)。(7)每组每周实际教学人选,由指导教员于教学时前临时派定之(全组其他各生须预备教案,呈交指导教员)。(8)每学期末二周不排实习钟点,以便实习学校举行实验等事项。(9)实习学校之科目全部时间均作为实习钟点时,不得于每月末周停排该科目钟点,已便任该教员实习整理。(10)教育系行政实习,于第五学年第二学期行之。实习课表,由指导教员和实习学校会同排定之。(11)各系均得请教授,或讲师一人指导实习,修正教案,主持批评讨论各会。遇必要时,各系得自行成立实习指导会,除全系教授出席外,并得请实习学校教员参加。

这个实习办法充分考虑师范生和实习学校的实际,按照师范生实习训练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实习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实习指导教员的任务,也特别指出了各系教授要指导师范生实习,而且各系全部教授和实习学校教员需共同组成实习指导会,在实习业务工作上实行一体化领导。

(二)教学实习情况

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习,不断增大教学实习的分量及力度。其教学实习主要包括教学见习、试教及充任实习教师三部分内容。教学见习是教学实习的最初阶段,师范生通过观察、访谈和记事等形式,观察教学程序和技巧,理解教学智慧,培育职业情感。试教具体由各个学科的教授进行指导,要在第四学年的“教学实习”科目内进行,试教时数规定为每生每周达到3小时。充任实习教师在第五学年第二学期内进行,后改在第五学年这一年度内进行,但为适应抗战需要及缓解师荒的沉重压力,除第一届学生外,其余均改为四年毕业,充任实习教师的时间也做了相应调整。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和公民训育学系学生在充任实习教师时,除必须担任具体教学工作外,还要特别注重实习学校的行政及学生训导工作。一般来讲,教学实习放在第三、四学年中进行。除在本院附属中小学实习之外,还要由教育部统一安排到各国立或省市立中学实习,实习时间为1 年,而且对实习提出了科学而详尽的要求[6]54。师范学院还要从实习学校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备课、撰写讲稿及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甚至具体到学生教态、板书、语音等细节都要进行详细指点。每个师范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必须要从事一段课堂教学和辅导,指导老师要认真、客观地评定其成绩。实习教师经任教一年后,其服务成绩经由学校审核后再转呈教育部复核无异者,才准予毕业。师范学院所接收的大学其他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生,其中规定1年时间为教学实习时间。同时,由于师范学院承担改进中小学教育之职责,负责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省辅导区,不仅仅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家们研究中小学教育,而且在师范生的教学实习中,把改进中小学教育与实习紧密结合,许多师范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运用到实习学校中,改进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

在教学实习中,师范学院通过研究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修正和扩充实习任务。例如冯成麟在《师范学院教育系中学教务行政实习指导纲要拟议》提到①西北师范学院编,师大卅八周年专刊,1940:85-89。:

惟前年附中设于陕南城固县之古路坝,距离较远,往返不便。故是年之行政实习较为简单,只由各行政部门主管人员讲述工作概况,介绍参考书,并择重要工作令其实习数事而已。环境所迫,非得已也。去年附中迁来城固,往返已无困难;为谋逐渐充实行政实习计,曾将本届教三实习办法及时数稍加改订;关于教务者其大致如左:

A.关于普通的(一)说明教务工作概况及应有之精神并介绍应用参考书及表册——第一日;(二)执行每日例行工作——第二、三日;(三)参加学科例会或校务教务会议,执行决议案——第四、五日;(四)执行每周例行工作——第六日;(五)登记学生平时成绩,与学生个别谈话,或向各班级全体学生训话——第八、九日;(六)考查留级生肆【肄】习概况并予以指导——第十、十一日;(七)代教务主任向全体学生训话——第十二、十三日;(八)开会检讨实习经过——第十四日。

B.关于特殊的(一)参加暑假招考新生——共约两周;(二)开学前后教务上之准备事项——共约一周;(三)学期或学年末教务上之结束或管理事项——共约一周。

以上计划,依实习两周而规定。实习结果,仍未能悉如人意,盖实习者既须照常在师院上课。又须赴简易师范实习教学,顾此失彼,殊难两全,且预备工作亦有欠周密者,固仍需改弦更张也。随后提出了《拟议中之中学教务行政实习指导纲要》,有招生、支配课程等40项实习事项。

实际上在开展师范生教学实习的同时,由于陕南涌入许多中学,再加上已有学校和新创办的中小学校,师资变得尤为紧缺。大量师范生到附近中学去兼课,用业余时间担任家庭教师,开展普教工作。1941年,师范学院实习指导委员会针对《本年度各四年级生可否利用在外校教课钟点替代实习案》,最后决议是不准,可见师范学院对实习的严肃态度。正是由于严格的教学和训练要求,教学实习这一科目,师院学生极少有不合格的。

由于师范生教学实习任务多,实习时间长,已有的附中很难满足其需要,师范学院不断和当地政府及学校联络,又安排了很多优秀学校成为实习基地。1939年12月14日,西北师院院务会议研究决定:以私立自强小学为教学实习代用小学,拨款500元予以补助。师范学院积极商同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制定了师范学院与所在区教厅切实联络办法,指定若干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为实习学校,供师范学院学生之实习。李蒸同时也强调:“全国中等教育之能否改进,与师院之使命能否完成,有赖于师院与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切实合作之处甚大,愿师院与地方教育当局共同努力。”[1]183

(三)参与社会教育实践情况

1938年,李蒸为师范生毕业册作序时谈到:“现阶段的教育,以抗战建国为中心,国家民族之危难日亟,各级教师之责任愈重,教学成功,训育尽责职,不过责任之一部分,欲完成救亡复兴之大业,必须训练全国民众,团结而组织之。如何灌输民众常识,指导民众训练,使全国同胞激发国家民族之意识,充实抗敌御侮之能力,皆各级教师义不容辞分所当为之事。”[1]152他还提到:“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并不限于一个学校的自身,就国家民族来说,师范生实负有承继与传递本国固有文化的贵任,同时亦有吸收外来文化与创造新文化的责任。”[1]214在李蒸看来,要真正肩负起复兴大业和继承创新文化的责任,师范生已有的教育实践是不够的。他认为,一方面师范学院兼办社会教育能使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以利于改造社会,另一方面师院学生也可以此获得实践教育的经验,从而改进推行社教的方式方法,增进其服务社会能力。因此,师范生一定要有扎根西北地区的情怀,要走进西北民众心里,要为改善西北民众文化素质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就必须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实践,即社会教育实习。

《师范学院规程》中规定:师范学院学生,须于暑假或寒假内,从事社会服务,或劳动服务。如义务教育、社会教育、新生活运动等服务,农业或工厂之实习,或社会调查等。服务时间至少应有4星期,无此项服务证明书者,不得毕业。在这样的背景下,1938年6月,西北联大第33次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并成立了“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开展社会教育实践,师范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兼办社会教育计划大纲》,其中师范学院师生应承担的社会教育实践项目包括:小学教员讲习会(暑期举办,期限一个月)、小学教员通讯研究部、民众学校(指导学生办理)、体育训练班(期限三个月)、民众业余运动会(春季举办一次)、家事讲习班(期限三个月)等①西北联大校刊编者,《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兼办社会教育计划大纲》,西北联大校刊,1938(2)。。

按照《师范学院规程》和西北联大兼办社会教育的要求,师范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1年1月19日,在城固邯留乡成立了当时社会教育实验区,又称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师院组织了80 多个学生进入邯留乡,集中开展了为期4周的社会教育,主要内容有宣传兵役法、帮助农民收粮、讲授卫生常识及进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等。这次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广泛认同,后来还给学院送来了“社教民爱”的锦旗[1]31-32。师院迁往兰州后,以十里店及附近村落孔家崖为中心,继续开展社会教育实验区的工作,师范生广泛参与并做了大量工作,为农民编写相应教材,动员组织农民上学,并和农民一起参与劳动。在面向当地民众时,李蒸要求师范生在进行社会教育工作的同时注意考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希望同学研究民众的心理,与民众打成一片。正是由于师院学生在施教时态度和蔼,言语谦逊,宣传和指导注意方式,使社会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7]32。1944年8月25日,《甘肃民国日报》刊出了“西北师范学院暑期社会服务团社教特刊”,报道了当年暑假西北师范学院学生50余人参加十里店和孔家崖两村为期一个月的暑假服务队的情况,并刊登李蒸的题词:“普及教育,服务人群。”[8]105正如师范学院社教工作的负责人王镜铭在《战时大学推行民众教育意见》中所指出:“今日大学教育的推行民教,应将教育送进农村,将知识灌输给农民。教育与农村合一,才是民众教育的真正使命。”②王镜铭,《战时大学推行民众教育意见》,西北联大校刊,1939(15)。

二、 西北联大师范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缘由

首先,西北联大师范学院继承了北平师范大学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北平师范大学的创办者认为师范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从办学之初就意识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对一所师范院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1912年,北平师范大学的前身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刚刚成立,就着手设立了许多实习学校。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改五城中学为其附属中学校,即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又设立附属小学校,即现在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9]356。1921年,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制定了《本校教生实习大纲》①编者,《本校教生实习大纲》,教育丛刊,1922(1)。。该大纲涉及作为一名师范生通过实习所应具备的教育素养的方方面面内容,对师范生实习的内容、次数、时间、地点等做了详尽的规定。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北平师范大学继续增设相关附属中小学、幼稚园及乡村教育实验区,作为大学研究教育思想、实验教材教法和师范生实习的场所。

其次,当时国民政府为解决抗日战争中中小学师资锐减等问题,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同时大量中学涌入陕南为师范生教育实践提供基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大量被破坏,中小学师资大幅度锐减。面对这样的境况,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要求“对师资之训练,应特别重视,而亟谋实施”,“中等学校师资训练应集中于师范学院内,合格之中小学教师应予以保障,提高其待遇,并予以进修机会。”[10]319当时民国教育部也认为“当此抗战建国之际,师范教育必由国家统制其设施,督促其进展,培养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之人才,推行国家之政策,然后教育奏效,建国得成。”②《高级师范教育前途之展望》,教育通讯,1938(34)。从1938到194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师范学院规程》《师范学院与民教馆辅导社教办法》《师范学院辅导中等教育办法》《师范学院学生实习及服务办法》《师范学院教学实习办法》等。与此同时,因抗战中等教育机构内迁,陕南地区中等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扩充,汉中地区最为显著。以汉中地区为例,陆续迁来的中等学校就有19所,其中省立中等学校有6所,国立中等学校6所,私立中等学校6所,部立中等学校1所。据统计,陆续迁来汉中的中等教育规模共计有63个班,约3500~4000名师生[11]31。

第三,由于高校仓促内迁,再加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缺少图书及设备,西北联大竭力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实践以培养人才。西北联大常委胡庶华就指出,“我们西北联大,设立在城固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一切物质的享受均谈不到。可是我们师生亦然要共同努力,发扬我们的能吃苦、有朝气的精神,来领导西北的教育。”[12]709一方面,李蒸院长连出差也在想方设法购买实验用具,原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谭文炳在西北联大深感“理科讲学靠粉笔,纸上谈兵心不宁”,他自身赴汉口采购器材,冒着炮火,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将实验器材运回汉中,构建物理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13]151;另一方面,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社会教育等修习方式被广泛开展,“校常委对于申请结队赴外县旅行参观调查,实习者无不批准,以目前校内仪器标本等设备不甚完全,准令学生出外实地体察亦可为正常课程之助。”③西安临大校刊编者,《各系学生纷往外县参观实习》,西安临大校刊,1938(12)。

三、 西北联大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启示

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家们从教育专业化和教师专业训练的思想出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对发展师范教育的崇高自觉,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究,尽管其经验还不完善并有些简单,时间间隔也有些久远,但确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道路,为目前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处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出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对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等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围绕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教师的目标要求,围绕师范生的核心素养,继承以往经验,对实践教学进行主动设计与精细安排,将成为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通过对西北联大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探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师范生培养不仅仅要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 更应该主动参与教育实践,获得教育体验、教育智慧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师范院校抓好分科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习及论文讨论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教师教育的核心经历就是实践。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中,在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教学实习中,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围绕实践交织在一起。”[14]11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不重视,认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就是理论课上完后固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训练,在见习、实习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深入中小学,教学实习是一次性的,而且时间较短。实际上,这些年师范院校师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规定的实习实践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研究教材教法只是中学教学法授课教师的事,甚至大多数的师范生连毕业论文都很少去中小学做,这样做的结果是,师范生的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脱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脱节,忽视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更因缺乏实践经验而很难适应教师工作。“夫师范教育之重教学技能之训练,决非以传授数种成法为已足,必悉将此教学基础置之于科学的理性之上,使学者或由原理的探讨而悟得方法及技术上的应用,或由实际所得的经验而追及于其所依据的原理。务期理论实际,相互贯通,有左右逢源之效,而无格格不入之虞。故师范学校于教学原理学程外,而必辅以有系统的观察,参与及试教者,盖为此也。”[15]134-135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重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创设相应的氛围,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通过支持性的制度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并深度融合,精心设计和系统考查教材教法研究、论文讨论调查环节、教育实习及教学见习,增加教育研习,把教育学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师德体验与教育教学训练融合起来,把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形成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帮助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把知情意行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强化教育的人文情怀,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

(二)健全和规范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制度,把教育实践落实落细

西北联大师范生实践教学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学实习科学而规范,而且被严格落实落细。师范学院教学实习有实习指导委员会,有稳定的附中、附小实习基地,实习时间很长,制定了实习暂行办法,各系教授和实习学校教员需共同组成实习指导会,可商同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指定若干实习学校,还通过研究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习。目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学实习,但有些院校缺乏按照教育规律对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安排和落实,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要求,使得一些教学实习活动流于形式。例如,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实习课程标准和评价要求或者实习课程标准和评价要求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实习指导老师缺乏有效指导,实习中缺乏严格监督,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学生没课上,甚至出现许多师范生在见习和试教不合格时,学校仍将学生派出实习等等。因此,规范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并严格落实是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不能仅仅将师范生送到那里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实习经历也需要像安排其他大学课程一样精心设计,需要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16]135高等师范院校要结合西北联大经验,一要在了解中小学工作性质和特点基础上,统筹落实各种教育实践,制订适合的教育实习课程标准、具体实施计划、实习手册、评价标准等工作规范并严格实施,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和规范、实习中有严格监督、实习后有具体考核评价,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校外实习要在校内实践达标的基础上了来做,严肃校外实习,细化各种实习项目,杜绝形式化的做法,把整体设计与分阶段实施有效统一起来;二是要安排好实习指导教师,强化双导师制,强化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指导的重要性,把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有效结合起来,使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并重,不断加大实习的任务,增加实习频率,延长实习的时间,加强实习过程的评价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尤其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状况;三是丰富教育实践形式,激发师范生实践主动性,在实践中要发现存在问题并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反思性的实践,要不断改进实习的质量;四是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及学校联络,建立稳定、规范的实习基地,形成具体合作和对接机制,包括落实好双导师制的联动,开展教育实习实践的协同创新,进行科研合作和培训等。

(三)创新和拓展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范围和形式

西北联大的经验告诉我们,师范生要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业和继承创新文化的责任,就要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正是由于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把教育实践渗透到整个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师范教育与民众教育实际相结合,扩大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形式和范围,让师范生了解国情民情,具有了本土的情怀和对教师职业的深入认识,扩大了师范教育的影响和功能。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大都局限在大学及中小学,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实践形式相对单一,淡化了社会这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和场所,没有走进乡村,没有走向社会,更忽视了师范教育所要承担的普及教育和文化的社会责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基本上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仅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大量的知识没有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对中国国情、社会状况及教师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使师范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面对目前教育状况日益复杂的现实背景下,从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出发,主动创新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把教育实践范围拓展到社会实践中去,并形成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形式,创新新时代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的责任担当,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育人能力。一是围绕服务地方中小学教育,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把促进地方社会发展与改进中小学教育、师范生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探求解决策略,以贡献赢得社会的支持;二是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及偏远中小学现状,把握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通过教育实践思考农村教育的整体问题及发展策略,激发热爱基础教育、热爱农村教育的思想感情,增强教育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范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支教或顶岗实习、研学旅行、参观访问和实际调研,帮助师范生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和寻求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路径。例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对民众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进行公民素养的培训;举办教育讲座,协助地方有效开展有关国家教育方针及政策宣传活动等等,使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策源地。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学院西北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一座西北小城
高举师范教育大旗 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办学模式纪实
洛阳师范学院
西北不惑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黔西北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