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打卡”新义与英译辨析

2021-02-01 18:09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打卡考勤热词

周 虹

(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打卡”一词并非近来出现的新词,时下,各式各样的“打卡”充斥网络间,使之成为网络流行词。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时疫期间,教育部发文要求全国大、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一时间,各类学习“打卡”霸屏微信朋友圈,再次提升了“打卡”一词的流行热度,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形成了一种“打卡文化”。当今对外传播时刻发生,对于这个使用频度高、运用范围广、流行性强的网络流行热词,其英译是否也在发生改变?该如何翻译才能起到最佳的对外传播效果?

一、“打卡”的由来与流行

“打卡”本意指用员工使用考勤机进行上下班签到,即“把磁卡放在磁卡机上使其读取相关内容。特指上下班时打卡记录下到达或离开单位的时间。”[1](p235)根据汉典网援引《重编国语辞典》的词语注解,“打卡”的基本词义被分三条具体解释为[2]:1.机关、公司企业、工厂员工上下班时,将自己的名片放在打卡钟里打出时间,称为“打卡”。2.旧时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要先将资料细目用机器打成有孔的卡片,这种打穿卡片的工作,称为“打卡”。3.打字员把资料、目录等打印在卡片上。

由词典定义可知,“打卡”一词起初是用于公司企业或机关单位的考勤术语,词语中的“卡”也是指最初的考勤卡片,故打卡机也被称作考勤机。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卡”这种工具开始发生改变,由最初的纸卡转变成金属磁卡、条码卡、IC卡、感应卡等,继而又发展到“无卡”式考勤,即使用人体的生物体特征来取代“卡”。“卡”变化了,打卡的形式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机械式打卡逐渐过渡到电子打卡、光电打卡、感应打卡等,直至今天的指纹、眼虹打卡、网络打卡。打卡技术的发展和打卡形式的便利,使得“打卡”行为不再是考勤专属。它逐渐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打卡”一词也衍生出了多种意义。尤其当“打卡”被引入网络社交平台后,被广大网友灵活运用,升级成为网络流行热词,赋予了该词更多的语境义。根据百度百科对“打卡”一词在网络用语中的解释:“很多网友在帖子总用‘打卡’这个动词来提醒戒除某些坏习惯所做的承诺或者为了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努力。”[3]同时将网络“打卡”的作用总结为以下三条:一、打卡代表一种承诺,是面对众多网友的一个公开宣誓和承诺;二、打卡代表一种态度,代表事件的重要程度,也代表事件执行的认真程度;三、打卡是一种有效养成好习惯的方式。

为何“打卡”能走红网络平台,一跃成为流行热词呢?孙宝新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总结了其走红原因。从语言内部来看:“打卡”的语音为双开音节与双上声组合,节奏感强,顺口且响亮,在发音上迎合快速传播的表达需要;该词在语义上具备较强的衍生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语境,且构词能力强,易于从原义向新义建立联系,从而便于人们理解、运用和传播。从语言外部来看:网络的便捷与快速传播为“打卡”的走红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网络“打卡”行为也迎合了人们的自我监督、自我鼓励、培养自律品质的心理需求,为“打卡”的流行提供了心理基础。[4]“打卡”行为的流行已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了一种“打卡文化”,周瑶认为网络“打卡文化”流行具有鲜明的特征,可分为“刺激性”打卡、“强制性”打卡、“仪式性”打卡、“展示性”打卡和“培养性”打卡。[5]

二、“打卡”的词义分类

(一)利用考勤打卡机,上下班签到。指一种上下班的考勤行为,如:

部分台湾企业出于自身利益,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式规避有关规定,比如伪造下班打卡记录隐藏员工超时加班现象等,这种“台面下违法行为”成为上班族最大的不满。(BCC语料库a)

2.以转账的方式支付工资或不同用途的资金到他人银行卡账户,如:

针对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及时研究制订了村级干部工资报酬“打卡”发放办法,这一办法将规范管理、减员增效、业绩考核结合起来,既让村级干部后顾少忧,保护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巩固了税费改革的成果,可以说是完善政策的适时之举。(BCC语料库b)

扶贫资金打卡到户,贫困户囿于能力,无法对接市场;地方扶持产业,能人、合作社往往成了获利的大头,成了“扶富不扶贫”——如何兴产业,拔穷根,湖南尝试蹚新路。(BCC语料库c)

(三)网上学习签到,以此做出承诺,表达认真态度或是督促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如:

教育部: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打卡

针对各地网上“停课不停学”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2.要制止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的现象;3.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回复课堂教学后,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4.校外培训机构停止线下培训行为,规范线上培训行为。(央视网)

(四)游览某景点,光顾某店面,或到达某地之意,如:

以高雄的“集盒”货柜聚落为例,今年3月开幕以来,成为“脸书”等社交网站的热门打卡景点,但随着新鲜感渐失,人潮盛况不复从前。(BCC语料库)

通过上述四例的所展示出的语境,笔者认为可以将热词“打卡”的常见基本含义分为两种语境,即非网络社交平台语境和网络社交平台语境。前两例语境义源于非网络社交平台的真实生活,语言相对严肃、正式,语义属于“打卡”一词的“旧义”;而后两例语境义经常出现在网络社交平台语境,语言相对活泼、随意,属于“打卡”一词的“新义”。上述第一种含义是为“打卡”一词的内涵意义,而后三种含义可视为其外延意义。要厘清“打卡”一词的英译表达,也应随语境而变通,体现不同语义和语体,不可以偏概全。

三、“打卡”一词的英译辨析

在此,笔者首先通过有道在线词典查询了“打卡”一词较常见的英译表达,均为punch和clock构成的动词短语,如punch card;clock in;punch the clock。观察在线词典所给出的双语例句,发现较常使用的英译文皆作“打卡机或使用打卡机考勤”这一基本义解释。转而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深入了解punch和clock两词在作动词取该基本义时的用法,并摘引如下,供参考:

punch sth(in sth):make(a hole)in sth with a punch;perforate sth.

punch card (also punched card):card on which information is recorded by punching holes in it,used for giving instructions or data to a computer,etc.[6]

clock(sb)in/on;clock(sb)out/off=punch(sb)in/out(US):record the time that one(or sb else)arrives at or leaves work,esp by means of an automatic device.[6]

由上可见,词典中有关“打卡”的英译表达与用法基本适用于非网络社交平台语境,表达“打卡”一词的内涵意义,即穿孔打卡这种动作本身,或是通过穿孔打卡来记录信息,或是通过打卡记录上下班时间。如此看来,用punch或clock构成的词组直译“打卡”再合适不过。那么除字典上的这几种英语表达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搭配可与“打卡”的内涵意义相匹配?笔者再次搜索网络媒体语料进行筛选,发现对应此义的英语惯用表达颇为丰富,例如:

“Our film is from Ohio and China,”Julia Reichert said in her acceptance speech.“But it really could be from anywhere that people put on a uniform and punch a clock,trying to make their families have a better life.”(HONG,Xiao&XU,Fan)

Work in a bank?Take the train downtown,punch a clock?This is your life!(COCA语料库)

The arrival of electronics allowed Tom Watson to build on the past,yet toss out what had become stale--in this case,IBM's reliance on punched-card machines.(MANEY,Kelvin)

Any employee clocking in/out for another employee or asking another person to clock in/out on his/her behalf will be subjected to disciplinary action.(新浪微博)

Workers at a district council in eastern England must now clock off and back on if they take a cigarette break.(新浪教育)

To prove that all time has value,a senior executive at a large corporation in the Northeast asked everyone who attended a meeting to“punch in”.

We have to ring in at the shop before 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句酷)

在以上语料中出现的“打卡”皆取其内涵含义,即“利用考勤打卡机上下班签到,指一种上下班的考勤行为”,对应英语表达如:punch a clock;punch card;clock in/out;clock off;punch in和ring in。除前文列举的punch和clock构成的短语外,还出现了短语ring in。细品punch、clock、ring三个动词,punch意为打孔、以拳重击,clock意为记录时间,ring有发出铃声、报时之意。其中punch一词在发音和语义上都形象地描绘了早期打卡机的打卡行为,打卡人往往将考勤卡以打击的动作插入打卡机内,卡片被机器打孔,再弹出,且在打卡时会发出声响。而由clock一词构成的表达偏重诠释语义,由ring一词构成的表达则偏重音译,二者各有侧重,却有失全面。比较之下,笔者认为punch一词最为贴合“打卡”一词的内涵,而短语punch a clock则更是音义合译,贴切而形象地将“打卡”的内涵语义表达出来。

再看“打卡”一词取外延意义时的英语表达。根据前文对词义的分类,“打卡”的第二种语境义为“以转账的方式支付工资或不同用途的资金到他人银行卡账户”,该打卡行为的方式、目的和意义均与考勤签到打卡行为相异。因而,适用于签到打卡之意的punch、clock和ring所构成的英语表达便不可用于表述转账打卡之意。既然不能直译,不妨根据实际的打卡方式和目的予以变通翻译。下面取前文例证中的“工资报酬打卡发放”为例,分别以直译、直译加注释和意译三种方式试译之,比较译文效果。

原文:工资报酬打卡发放。

译文1:Wages are distributed by punching card.

译文2:Wages are distributed by punching card

(by transferring to the bank account).译文3:Wages are transferred to bank accounts.

例中的“打卡”一般用于非网络社交平台的日常生活中,此语境下的打卡方式可能是虚拟的电子银行转账,打卡目的则是金钱支付。若直译为punch card不免会让目的语受众在理解时产生歧义,若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虽能避免造成歧义,但会使译文显得冗长,倒不如意译直截了当,直接将此处“打卡”的语义译出,既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又方便受众读者的理解。另外,该语境下的打卡方式也可能是刷卡消费的行为方式,可依语境将“打卡”理解为刷卡付款,笔者认为不妨借 “刷卡”来译“打卡”,例如:

It displays menu details and meal card balance information after swiping card,which means swiping card successfully.(有道词典)

Users are required to swipe their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rds if they want to rent one of these shared bikes.(China Daily)

以上主要探讨了“打卡”一词在非网络社交平台语境下的英译表达,然而“打卡”内涵意义的英语表达是否有超出其内涵语义的运用情况?是否也可用于网络社交平台语境下,被赋予新的语境义?笔者再次搜索网络媒体语料进行筛选,发现上述由punch一词构成的英译表达也可用于网络社交平台语境的“打卡”新意,在英语媒体语料中亦有相关例证:

Lan thinks the method is flexible as she can have a small break for snacks and water when the content is something she already understands,but it is also strict because they need to punch in on time and hand in homework on the platform.(JIN,Ding)

在上例中,punch in指的是在网络学习平台登录学习网课,也并不存在传统的打卡行为,此处punch in将其内涵意义外延至“打卡”一词的网络语境义,从传统的打卡方式延伸至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签到方式。新闻语料中延用了具有传统打卡含义的短语punch in,笔者分析应该出于两点原因:首先,新闻中的网络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按时上课签到,punch in的内涵意义基本符合;其次,该语境下的“打卡”属于网络流行热词,时常出现在网络社交平台,具备较强的传播能力,前文提到中文“打卡”一词是双开音节与双上声组合,节奏感强,顺口且响亮。那么对应英译表达也应该在发音上能够满足快速传播的表达需要,punch in为爆破音开头,两个单音节词节奏明快、发音响亮,且punch一词容易带出画面感,更加符合年轻网民的用语喜好。

关于新词热词的翻译,张健建议译文要与原文等值,力求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寻求佳译。[7](P160)那么上例中的punch in是否就是佳译?不妨先破译原文内涵,再酌情择优选取译文。倘若该语境下的“打卡”仅表示签到之意,那么此种签到并非传统的考勤机签到或是签名签到,而是指登录网课平台个人账号进入课程学习的操作形式,简言之,就是登录系统。笔者认为意译成log in(on)可能更符合该语境下的英文表达习惯,同时表达出网课签到的实际操作情况,然而该译文虽内涵贴切,语境符合,但用词略显平实,不能突出“打卡”一词的网络热词的网络流行特征。权衡之下,选用punch in作为译文,虽在原文内涵上取其要义,但在显现网络热词的传播效果上更胜一筹。

值得补充的是,该语境下的网络热词“打卡”大多并非单纯指签到,词语的外延意义依打卡内容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各类“打卡”层出不穷,究其打卡内容五花八门,形式丰富多样。例如“每日阅读打卡”、“好习惯养成打卡”、“每日健身打卡”,这些标题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屡见不鲜。近来,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人们不论是宅在家中隔离,还是复工上班,健康打卡都是每日必须完成的任务,“健康打卡”更是流行于社交平台,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例如:

3月19日,腾讯北京总部大楼入口处,员工进行“健康打卡”,打卡后方可入内。[8]

这次疫情期间,钉钉推出了健康打卡、复工复产、无接触考勤、在线课堂等新功能,把数字化能力进一步延伸到了支持全社会的大协同中。(中国日报网)

如何将这些不同种类的“打卡”既能译出网络热词特点,又能清楚地说明打卡的内容、目的与形式?增译法也许大有裨益。张健认为:“外宣翻译并非逐字翻译,为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有必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译前处理。即在尊重原文主要信息,充分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习惯,对原文进行语言本身的处理。”[7](P38)下面不妨以近来的战“疫”热词“健康打卡”为例,分别运用直译、意译和增译法,试译之,并比较译文。

原文:健康打卡

译文1:*health punch

译文2:health report

译文3:punch in(to report the detailed health information to local authorities online)

结合“健康打卡”的语境分析该词的意义,此“打卡”实际上是基本义“签到”所衍生出的另一种语境义,指通过网络平台向当地有关部门每日上报个人的实时健康信息。因为信息日日要上报更新,每日登录网络平台填写,所以看似每日签到,其实是每日汇报。比较三种译文,分别运用了直译、意译和增译三种方法。直译成health punch貌似对应,实则牵强附会,中式英语。如此直译便造成了硬译、误译,目标受众很难正确理解“健康打卡”的真正含义,反而会引发歧义。意译成health report虽然表达出了热词“健康打卡”的语境义,也符合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但health report表达平实,完全失去了前文所说“打卡”的热词特点。译文3采取增译法,在明确目标受众的前提下,在直译打卡的基础上做适当增补,让译文更加达意,同时补全隐含信息,让不熟悉中国网络语境的外国读者明白这些不同种类的“打卡”究竟是何种操作。

最后来看看“打卡”在前文所述第四种应用语境下的英译情况。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和网络新闻媒体上的旅游推销文案中,时常可以看到类似于“网红打卡地”“热门打卡景点”“打卡某某景点”等字样。笔者在国内旅游网站携程网和新浪微博中搜索“打卡地”,便列出了多条带有“打卡”的旅游推销文案标题,挑选其中几条表述不同且有代表性的举例如下:

重庆5日自由行……跟着小北打卡《少年的你》取景地。

新加坡5日4晚半自助游……打卡地标鱼尾狮。

槟城5日4晚自由行……文艺青年打卡地。(携程旅行)

九顶山不知不觉就火了,成为了新一代网红打卡地。大家来这里打过卡吗?(新浪微博)

上述语境中,“打卡”一词又转变成了旅游热词,总体来说,此处“打卡”可分为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作名词用,“打卡地”即旅游景点或目的地之意;作动词用,则是取游览、到访、参观之意。那么在英文中,“打卡”一词是否也有这样的外延意义呢?笔者搜索了国外旅游网站未有发现。例如在CNN旗下的旅游网站上,关于旅游地推文的标题中类似表达“打卡”旅游语境义的用词均为常用词,挑选其中四例列举如下:

Mauritius:The best Africa destination you know almost nothing about

Best places to visit in November 2019

Chernobyl to become official tourist attraction,Ukraine says

World’s 10 most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s

(CNN-Travel)

鉴于中英两种语言在旅游宣传文风上的不同,以及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译文的可接受性,可选择意译方法,结合语境分词性对旅游热词“打卡”进行英译。那么上述例中的“网红打卡地”或“热门打卡景点”可译为“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tourist attraction”,而“打卡某景点”中的动词“打卡”便可简单明了地译为“visit”。

结语

从语用视角分析,“打卡”一词的基本义泛指不同形式的签到,可用punch a clock;punch card;clock in/out;clock off;punch in和ring in等常用表达。非网络语境下,出于打卡目的的不同,“打卡”也可指打卡行为下产生的虚拟钱财支付,此时“打卡”可根据打卡方式不同而意译为转账transfer,或借“刷卡”swipe card来译“打卡”。后来随着“打卡”一词走红网络社交平台,该词基于内涵意义“签到”,又衍生出网络语境下的多种外延意义。沿用具有基本内涵意义的英语表达punch in来译网络热词“打卡”,在以网络学习签到为打卡目的语境下是可行的,表意清楚,且发音顺口,具备网络热词的传播能力。然而“打卡”方式和内容不断更新,传统英译表达已无法适用于同在更新变化的外延意义,再译“打卡”就要先顾及目标受众,适当增译,补全隐含信息,或是使用符合译语读者文化背景和文风习惯的常用表达进行意译。热词新义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新旧事物和观念的不断更迭,语境不断变化,现成的对应英译表达也是难得一见。分析原文内涵,顾及文化差异,考虑目标受众,补全隐含信息才是新热词的“破译”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打卡考勤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考勤应用研究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浅谈电子考勤的优势及简介
今天你“打卡”了吗?
微信巧“打卡”家园零距离
便携式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