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均学 陈 钰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我们在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大山的压迫下,“迫使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从斗争中团结起来。”[1]邓小平在出席西南军区第一届战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会议并讲话中指出:“在每一个革命的阶段,我们总是发扬了革命的积极因素,发扬了正气。”习总书记也曾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2]此值建党百年之际,又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研究是时之必然,势之必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讲到:“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物质是第一性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抗争和建设的时候以社会的物质性为基础,即正确看待社会实际,绝不随意夸大主观意愿,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暴力学说,创新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一直以来以依靠人民群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信念,认为在革命战争中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也明确讲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和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强化了党维护人民利益和主人地位的决心;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雷锋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整体谱系是不断吸收、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成果。《孟子·告天下》中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种自强不息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革命、坚持战斗的强大信念。在井冈山时期,受恶劣天气影响,山上粮食短缺,再加上国民党的不断进攻,切断了山下物资的输送,生活极其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精神不断推动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前进。同时,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我们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无畏精神,“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情壮志,句句话语彰显肝胆之心,爱国之情,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儿女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时刻以爱国主义为战斗动力,在面对外强内敌的困境局势下,中国共产党将爱国主义践行在反抗与斗争的革命历程中,将爱国主义注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中,使爱国主义在党的革命精神中熠熠生辉,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三)党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的关键环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最终的归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来源于当时的实践,都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党的革命精神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历程的推进中产生和发展的,并指导着近百年来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是捏造虚构的,而是在反对列强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和伟大复兴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教训、一遍又一遍的实践尝试中发扬光大的。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的核心内容。
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共产主义为核心要义。“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不为别的。”[3]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决定了我党必然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来实现社会理想。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我党奋斗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惧风雨,甘于牺牲,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大无畏的英雄革命者。正因为有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才能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实践中不断发展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学习,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构成了共产党人克服困境、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同样也深刻地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伟大抱负。站好每一班岗,把好每一个关,做好每一件事,丁丽萍、于凯等无数共产党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也时刻践行着自己的初心,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产主义注入自己的一份力,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奉献精神、实干主义、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政党的价值观既是政党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方法的体现,也是其党内人员的行为准则和作风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持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奉献的优秀品质作为自身的行动准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盛行之时,无数个共产党人首当其冲,自愿成为抗疫大战中坚定的一员,或是被防疫口罩勒得脸变形的医生护士,或是自愿承担起社区防疫监测工作的一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奉献精神。第二,坚决奉行实干主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主义是党员的行事准则,要求党员真正把脚踩在大地上,把心放在人民身上,踏踏实实干实事,不纸上谈兵,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第三,坚持秉持奋斗精神。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到:“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要求党内坚持秉持艰苦奋斗信念,积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特别是在新时代,它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发展都是坚持党的奋斗精神的结果,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发展了奋斗精神,使其随着时代的转换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第四,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抗争的胜利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支撑;在社会建设发展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凭借对祖国的热爱与热情,潜心所处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党的优良作风为核心显现。党的作风是党的世界观的体现,是判断政党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准,也是关系到党的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是说我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充分地与我国的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杜绝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其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指共产党员要时刻谨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任何一场战斗中,要是没有人民的支持,那必然是不可能胜利的,要明确人民的重要性,知晓人民力量的庞大性。坚决反对脱离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发展政治。最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进行自我革命,拨乱反正。共产党人就是在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壮大的。党的这三大优良作风在全党形成了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一切为了人民又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为革命精神注入了灵魂。
(二)党的革命精神整体性的时间历程。
1.建党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是党的革命精神形成的奠基时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短短的20几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奋勇杀敌、平息内乱到抵御外敌,驱除侵略,最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众多的优良品质,铸就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为基础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党的建党精神、大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团结统一精神、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勇于创新精神、抗战时期“全民族统一战线”的爱国无畏精神,发源于具体革命中,又指导着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党的革命精神快速发展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理念支撑下,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1952年“三大改造”的提出到1956年顺利完成,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从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一和平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就演化成“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一代又一代人把青春交付在这里,用岁月里艰苦的奋斗最终实现了中国石油的自我供给;“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垦荒精神,无数个转复官兵、青年学生组成的北大荒人,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硬生生地种上了粮,建成了机械化农场群,供给人民所必需的口粮。这些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凝聚了新的力量。
3.改革开放至全球化时期是党的革命精神演化升级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急需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基于现实,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划时代的伟大政策,此时的党的革命精神演化成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农业上,开创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为中国人民饭碗里始终盛着中国粮奠定了基础。经济上,进行经济特区试点改革,大胆探索的特区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特区人奋勇向前,为祖国的强盛身体力行。1998年长江、松花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批批英勇的抗洪战士冲向前线,坚定死守阵地,彰显了“不惧困难,始终为了人民”的抗洪精神。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支援四川,形成了“舍身救人,勇敢团结”的“汶川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党中央发出命令,各级组织听指挥,全国上下一盘棋,无数个英雄儿女冲锋武汉,快速行动,精准追踪,坚持防疫义无反顾的抗疫精神,同时也给其他各国展现出榜样大国形象。正是这些伟大精神推进中国伟大复兴的历程,不断地丰富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实现中国特色的中国梦。
(三)党的革命精神的整体性的多角度延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整体性是由多种具体的精神汇聚而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人物型、地点型和事件型。人物型主要是指某一人物品质特别突出,以该人物的姓名命名的精神。比如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艰苦奋斗的焦裕禄精神,敢于拼搏、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以女排精神为例,女排选手们在场下艰苦训练,从不马虎;在场上努力奋斗、敢于拼搏,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成功蝉联五届世界冠军,并激励了每一位运动健儿。地点型革命精神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强调主要革命精神在某一地点产生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共产党员涌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大多以地点型革命精神为主。事件型主要指以某一特大事件中涌现出的优秀精神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比如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工作者以其细心钻研的科研精神和不惧失败的实验精神致力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使中国航天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发展而来,在建党的百年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踏实苦干,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磨灭的理论基础。不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理论结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主题,把中国特色的思想和方法融会贯通到马克思主义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2.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人凝练的宝贵财富,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以其优秀的品质和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助力,使党的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社会主义中,把自身的精华与时代相结合,融入党的革命精神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助力党的革命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使党的精神具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在先辈们的优良品质中理解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并把他们付诸于自我的行动中,做社会的建设者、文化的弘扬者。
3.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革命精神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凝聚了世世代代国民的希望和力量。从国家层面来说,党的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对大同社会的追求和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百折不挠奋斗精神,这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深深烙印在党的革命精神之中,并把它们灵活地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致使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快速前进;从个人层面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每一次战斗无不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共产党人对待敌人毫不手软、英勇奋战,但对待自己的同胞便展现出英雄豪情、心心相印,利于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品质。
1.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等,其中对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便是思想建设,而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加强势必要加强对党的革命精神的学习,从历代共产党人的具体事迹中,深刻感知到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甘于牺牲、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通过开设主题党课等形式把党的革命精神融入到党员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学习,处处提升,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同时,以党的思想建设引领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把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党。
2.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党的革命精神就是学习先进的文化,对于实现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力。由于党的革命精神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党的革命精神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我国以文化塑造强国形象,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上抗衡。以此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文化优势和力量不断地增强我国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文化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民族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众多以革命精神为框架和主题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等等,[4]成为我们党在面对艰难、冲破险境,不断走向光明美好康庄大道的精神力量。值此百年之际,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整体性的深刻内涵,积极发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在面对诡谲风云的世界局势时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