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风格探究

2021-02-01 04:40刘方义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新文化运动字体

刘方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民国时期的书籍设计受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影像,在设计风格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西方现代工业技术、文化及艺术思潮涌入,冲击了了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书籍设计在这个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表现。

一、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时代背景

(一)民国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前期。这一阶段我国书籍封面设计的特征是衔接古今、承前启后。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出版行业的繁荣。出版商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对书籍的封面设计更加重视,主要为了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大量低俗的封面设计也随之出现,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猜得到改善。1915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倡导西方新文化、新思想对民国时期的书籍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这一时期的书籍设计更加具有现代感,但更多的是抄袭和模仿,没有结合当时的文化特色,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营造了一个生动而开放的书籍装帧社会环境。[1]

(二)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期。这一阶段的书籍设计呈现鼎盛繁荣的景象。受西方文化与艺术思潮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的学术氛围更加的自由开放,各类文化事业被注入新的活力,使得书籍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五四运动后,受教育人群逐步扩大,书籍的种类也更加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印刷业、出版业和书籍设计的发展。五四运动后,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始流入中国,尤其是先进的机械化印刷技术取代了传统落后的手工雕版印刷方式,给书籍印刷出版行业乃至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时的西方艺术与设计同样处于繁荣时期,各类艺术思潮、设计思想融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师,他们在设计风格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三)抗日战争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期。在战争年代,书籍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和战斗武器,在设计风格上主要以爱国主义、战斗精神为题材,书籍的画面给人以紧张、庄严、激情的视觉感受,同时具有浓厚的革命气息,更重要的是反映当时的政治局势[2]。在书籍封面的表现形式上主要以木刻版画、漫画的方式呈现,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及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复苏,书籍设计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民国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呈现

(一)民俗化的装饰风格。在民国初期,封建思想没有完全消除,且处在新旧思想更替阶段,加上人民对军阀的专制统治颇为不满,渐渐出现逃避现实社会的心理现象,文人作家通过撰写言情小说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内容贴近生活,但被贴上艳俗、颓废的标签,在书籍封面设计上主要以“月份牌”风格为主。其实早期的“月份牌”是一种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主要以古典仕女、摩登女郎等美女作为画面主要形象,之后逐渐延伸到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并被广泛应用。

书籍封面设计工作大都由画家担任,设计中写实手法居多,画风陈旧,主要以美女形象作为设计题材,当然还有采用山水花鸟、文房四宝等传统题材对书籍封面设计进行装饰,在设计上强调唯美意境,但缺乏创意和心意,画面庸俗。民俗化装饰风格主要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装饰,达到促销的目的,书籍内容大都与封面的装饰设计没有关联,为了装饰而去装饰,主要是为了迎合大众、吸引消费者,算是一种营销手段。主要代表性的作品有《小说月刊》《紫罗兰》《礼拜六》。直到新文化运动后书籍装帧设计才有了新的突破,书籍装帧的装饰图形开始简约时尚,不再过于直白和庸俗,更加注重书籍的形式美感。

(二)字体化风格的呈现。受“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书籍封面设计中出现了西方简约设计风格的倡导者,如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封面设计摒弃传统的装饰风格,采用简约的字体设计风格,在当时是极具创新精神的。刊物的主题“新青年”字体设计,吸收传统书法魏碑体的框架,融入西方外来黑体字,在书籍设计中首次使用现代手法,设计上注重字体画面的程序化、图形化、抽象化。在设计编排上,没有多余的装饰,通过版面结构、抽象图形、色彩的对比,使得画面简洁明快,具有现代设计思想意识。这一风格开创了以美术字为主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先河,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成为书籍封面设计的主流。

作为印刷衬线字体的宋体为民国期刊经常使用的字体,笔画之间有特殊装饰,横细竖粗,对传统宋体进行再设计,表达出传统书法行笔的痕迹和笔风的转折变化,在期刊封面上增强了期刊封面的阅读性和视觉效果。此外,还有图案化的汉字,图案化的汉字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字体的笔画进行装饰化,如花鸟字、鸟篆、蝌蚪文等;另一种是字体图形化,如万寿图、万福图等。

(三)点线面构成法则。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立体派、构成派、风格派等众多艺术流派以及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等思潮层出不穷[3],书籍设计师们在创作时大量汲取潮流的艺术设计思想,主要以现代的点线面构成法则为主。如鲁迅的《苦闷的象征》,在封面设计上,设计师陶元庆受到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对裸女人物进行图形化概括,并进行变形,以点线面的语言进行表达,具有西方的艺术韵味气息。钱君匋的《夜曲》封面设计采用立体主义手法,《济南惨案》采用的是未来派手法设计,《欧洲大战与文学》采用的是拼贴设计语言设计等。[4]

(四)传统装饰纹样的应用。民国时期在传统装饰纹样的设计风格应用上主要以鲁迅与陈之佛为代表,他们善于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追求浓厚民族装饰风格,在设计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桃色的云》(1923年)封面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提取概括,以中国传统汉画像砖拓片为灵感,封面上由人物与云气纹组成的装饰带,整体设计简洁且明快,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在《心的探索》封面设计上,掠取六朝人墓门画像作书面,在青灰色封面上描绘深棕色图案与书名,表现腾飞雀跃的群魔戏兽图,整个画面灵动、韵致而古朴。

三、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影响

(一)古为今用—传承创新。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经历了从传统、单一现代到多元化演变的过程,书籍装帧设计的前辈们对于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长久的思考与探索,为当代书籍装帧的设计语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的研究与反思。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只有根基于文化的母体,从本土文化内涵汲取营养对外来的多元文化有选择性地借鉴,并且将其转换为当代语境下的本土艺术设计风格,才能传承与创新本民族的设计语言,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不断探寻自身发展的方向,开辟属于自己的文化成长净土。

(二)兼收并蓄—匠心独运。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特色鲜明,古今融合、西风东韵,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大量受到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仅注重民族文化的体现,同时融合了西方的艺术特色。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设计师们只有摆脱旧的模式,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优秀外来文化,才能设计出焕发时代精神的作品,这是一种匠心独运、兼收并蓄的精神。在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探索中,现代书籍设计要从本土文化思想的河流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形成本土设计风格多元化和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5]

(三)与时俱进—民族情怀。“民族性”的装帧思想盛行于民国初期,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中国特色。当代的书籍设计师在创作时应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善于从文化的视角去解读书籍封面,使书籍封面设计不只是设计形式与手法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体现民族文化及设计观念,可以是家国情怀、民族情结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体现。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新文化运动字体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字体的产生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组合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