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雅,肖文斐,阮松林,余 红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草莓生产国[1]。草莓市场需求旺盛,种植效益较高,但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草莓各种病害频发问题也影响了目前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杀菌剂是一类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目前在草莓上的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主要病害都通过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草莓上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一些微生物来源的生防制剂进行草莓根腐病[2]、白粉病[3]、炭疽病[4]、灰霉病[5]等主要病害的防治。但生防菌剂存在药效不稳、适应性较低的问题,其防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因此单独使用有局限性。其中的植物免疫诱导剂是一类新型的生防制剂,主要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目的[6]。为了解决生防制剂和化学防治存在的弱点, 拟将两者配合使用,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草莓定植后到开花前这段时间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草莓苗移栽所带的病菌、种植大棚土壤原有的土传病菌等,容易引起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的发生而造成大量的死苗。本研究首次尝试在盖大棚膜后对草莓植株和环境进行消毒杀菌,既可防病,也可为随后植物免疫诱导剂的高效使用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本文开展了杀菌剂结合植物免疫诱导剂的筛选试验,通过性状、产量和田间病情指数检测,筛选出最佳方案,降低病害发生,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试验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杭州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试验在一个单体大棚(宽度8 m,长度45 m)内进行。为了解诱导剂和杀菌剂这2个因素对草莓灰霉病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诱导剂为主区(A),分别为保康灵1号(A1),仟禾福 (A2),清水对照(A0)。其中保康灵1号水剂300倍液使用,由杭州市农科院生物所提供;仟禾福粉剂1000倍使用,由杭州安邦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大棚杀菌剂为副区(B),B1:46%氢氧化铜粉剂(600倍液,美国杜邦公司);B2:70%代森联(600倍液,德国巴斯夫);B3:50%氯溴异氰尿酸(1200倍液,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B4:春雷霉素(1000倍液,南宁市德丰富化有限公司);B0:对照(清水)。
杀菌剂处理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9年10月25日(24日盖大棚膜),第2次施药在2019年11月5日,共2次。诱导剂处理:11月11日开始,每7天喷施1次,共喷5次。杀菌剂和诱导剂共15个小区,随机分布,每小区200株草莓,用手持电动喷雾器均匀喷湿叶片。每个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60株挂牌,20株为一个重复,设3个重复,用于病情调查和植株性状观测。整个试验期除了以上药剂,不使用其它化学农药,水肥按照常规管理。
叶片性状观察:2019年12月3日,在第4次诱导剂处理后,对不同处理草莓功能叶的长度、宽度进行测量,用丙酮法[7]测定叶绿素含量。
草莓叶片光合参数测定:2019年12月5日,选取不同诱导剂处理(A0B0、A1B0、A2B0)的草莓功能叶,利用便携式LI-6400 光合仪(美国LI-COR公司) 通过控光进行光响应曲线测定[8]。每个材料每处理下测定重复3片叶,取平均值。测定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参数,以比较不同诱导剂对草莓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
灰霉病病情指数调查:2019年12月2日、12月25日、2020年1月21日、2月17日、3月13日对不同处理的草莓植株进行灰霉病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按病斑面积占整体面积的比例分0、1、3、5、7、9级。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果数×该病级值)/(调查总叶、果数×最高病级值)]×100。
草莓灰霉病相对防效计算:相对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草莓产量统计:统计2019年12月21日到2020年3月13日不同杀菌剂和诱导剂处理的草莓产量。
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通过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检验方法对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多重比较。
杀菌剂和诱导剂处理对草莓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1)。与清水对照(A0)相比,保康灵1号(A1)处理后的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4.6%、5.1%和13.8%,仟禾福(A2)分别提高了5.7%、6.4%和5.4%。而杀菌剂对叶片生长的影响并不大,效果最好的是70%代森联(B2),叶片长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0.5%和1.4%。
图1表示了保康灵1号和仟禾福处理后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情况。随着PAR的升高,叶片的Pn、Gs和Tr都升高,同时Ci逐渐降低。在PAR强度为1000 μmol/(m2·s)左右时,净光合速率Pn值表现为仟禾福处理的叶片与对照几乎一致,远低于保康灵1号处理。因此可以看出,保康灵1号可以明显提高草莓叶片的光合能力,与表1的叶绿素含量提高13.8%相吻合。
表1 不同杀菌剂和诱导剂处理后 草莓叶片农艺性状比较
分5个不同时期调查了草莓灰霉病发病情况,发现杀菌剂和诱导剂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2)。与清水对照(A0)相比,保康灵1号(A1)处理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36.1%,仟禾福(A2)处理降低了10.7%。而杀菌剂B1~B4处理后分别降低了3.6%、18.8%、7.1%和10.7%,只有B2(70%代森联)达到了显著水平。
从杀菌剂和诱导剂的结合效果来看,以效果较好的保康灵1号和70%代森联为例,与空白对照A0B0相比,单独的诱导剂A1B0病情指数降低了27.0%,用杀菌剂处理后再使用诱导剂的A1B2则降低了36.9%,因此杀菌剂前处理提高了诱导剂的抗病效果(9.9%)。
计算出不同杀菌剂的平均相对防效,如图2所示,代森联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18.8%,其次是春雷霉素(10.7%)。计算出不同诱导剂的平均相对防效,如图3所示,保康灵1号的相对防效是36.1%,是仟禾福相对防效的3.4倍。因此70%代森联结合诱导剂保康灵1号处理草莓植株,可以显著降低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
图1 不同诱导剂处理后草莓叶片Pn、Ci、Gs、Tr的变化
对草莓产量进行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杀菌剂都能不同程度提高草莓的产量,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氯溴异氰尿酸的效果最好,产果量比对照提高了6.01%,其次是代森联(5.47%)。如图5所示,不同诱导剂处理的草莓累计产量都比对照有所提高,保康灵1号比对照提高了16.6%,仟禾福提高了13.1%。
图2 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的灰霉病相对防效
图3 不同诱导剂处理后的灰霉病相对防效
本研究首次尝试使用不同的杀菌剂清洁草莓植株和大棚环境,结果发现70%代森联有防治草莓灰霉病和提高草莓产量的综合效果。而诱导剂保康灵1号可以提高产量16.6%,平均灰霉病相对防效36.1%,防效是仟禾福的3.4倍。
图4 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的草莓产量
图5 不同诱导剂处理后的草莓产量
已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保康灵1号对玉米[9]、水稻[10]、葡萄[11]等作物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且具有促生长作用。而本文在使用杀菌剂代森联后使用诱导剂保康灵1号,灰霉病病情指数比单独使用诱导剂降低了9.9%,因此表明施用杀菌剂可以提高后续诱导剂的使用效果。本研究中的仟禾福是以氨基酸为主料、螯合微量元素及茶皂素等复配而成的水溶性肥料,虽然也可以增加草莓[12]、黄瓜[13]和茶叶[14]的产量,但在本研究中的增产和抗灰霉病效果没有诱导剂保康灵1号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杀菌剂70%代森联与诱导剂保康灵1号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灰霉病抗性,这可为化学农药减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