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浙江 金华 321004)
1.1.1 歪曲中国的抗疫举措
第一,从《纽约日报》在2020年3月8日的两条推文来说,同是“封城”,意大利是保护欧美人“冒着经济风险”的牺牲行为,而中国则被形容为“牺牲人民生计和自由”的威权行为。武汉封锁的目的是防止疫情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蔓延。但是,世界著名媒体,如英国《泰晤士报》和法国《费加罗报》,却数次使用“鬼城”和“地狱”等充满恐怖意味的字样来描述武汉,缺乏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第二,面对中国基本上控制了国内疫情的事实,《卫报》《外交官》依然不管不顾地擅自猜测中国之治的失败,甚至认为疫情会拖垮整个国家体制。[1]
1.1.2 把疫情归罪于中国
疾病蔓延到国外后,随着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在国际舆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疫情传播失控视为中国所造成的错误。例如,许多美国权要和媒体,包括总统特朗普,都故意将新冠病毒说成“武汉病毒”“中国病毒”。一些国家还让中国背负他们未能有效抗击疫情的黑锅,指责中国延误甚至隐瞒着疫情的不正当行为。这种将中国视为自身抗疫失策的替罪羊言论出现之后,随之出现的是“中国负责论”“中国赔偿论”等充斥着利益意味的光怪陆离之谈。这些恶意言论认为中国隐瞒了疫情的相关信息,导致了疫情蔓延失控,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并向受影响的国家提供赔偿。[2]
1.1.3 污名化中国对外援助行为
疫情期间,中国向多国援助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并派遣专家赴当地开展技术援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污名化的声音也层出不穷。在西班牙、捷克、荷兰指责中国援助物资出现“质量问题”后,西方媒体断章取义,否认中国援助的真诚之心。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德蒙查林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和俄罗斯宣传对意大利等国家的医疗物资援助只是 “作秀”。英国官员公开宣称:“对中国应对疫情的方式表示愤怒,中国在通过救援破坏世界经济秩序。”[2]欧盟的政客伯雷利还将中国的援助肆意扭曲,说中国是在破坏大家团结等。这些西方国家的阴谋家们总会对中国的举动进行随意地猜测和污蔑,抹黑中国是“假好心”,甚至出现“援助赎罪论”“馈赠控制论”,挑拨中国和他国的关系,破坏中国对外友好往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方媒体主导的这种扭曲舆论氛围,导致华人和亚裔群体在一些国家遭受到种族歧视甚至人身攻击,根据美国民间组织华人权益促进会的调查显示,从2020年3月19日至8月5日,美国全国共收到2583起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事件,表现形式主要为言语攻击和人身攻击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媒体蛊惑下,也开始受这些错误舆论的影响,反华思潮开始抬头,这些现象给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中外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压舱石,如果任其发展,也将给中国与各国共同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带来不确定因素。
哥伦布在发现了新大陆之后,西方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数百年,实力雄厚、基础牢固,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西方国家凭借超前的话语意识和先进军事力量,在国家的话语平台抢先夺冠,再借助于话语强势的地位,操纵着国际话语平台,对中国这样的话语配角国家实行话语封锁、理论歪曲和文化渗透,进一步巩固了其话语权。
首先,边缘化中国话语地位。西方国家占据话语平台的主角地位,被赋予了划定话语范围的权力。话语配角国家在话语平台上处于劣势地位,话语权弱于主角国家,一旦话语主角国家的排挤,来倾听了解他国话语的权力可能也会消失。西方国家边缘化中国等话语配角国家在话语平台的地位后,中国定义概念、设置议程、制定标准、裁决是非等话语权力逐渐弱化,甚至在霸权压制下最终丧失。疫情中“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之称大行其道,中国专家学者、外交发言人等就疫情发源地的讨论被西方国家忽视,中国的解释权被压制,乃至在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国正名后,西方此类国家歧视之称仍未得到较大改善。
其次,利用“普世价值”打压其他价值观念不同的话语。西方竭力甚至强行推销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设置话语陷阱,给非西方价值观国家冠上“不民主、反自由、反人权”等莫须有的罪名[3],其本质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体现。从《纽约时报》对同样是因为疫情“封城”的中国和意大利的双标说法可见一斑。其攻讦中国为控制疫情牺牲民众生计,却对欧美经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停滞置若罔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中国与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接近,中国共产党对更好社会制度进行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文化傲慢、心理狭隘受到现实冲击之后,再加上地缘政治博弈、经济竞争等因素,西方各国必然利用手中的话语霸权全方面打压中国,将中国疫情防控污蔑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失败,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处。
此次疫情大考,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争夺国家话语权的重要性。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上下一盘棋打响了全民抗疫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绩。全国各地紧急部署,联防联控,广泛动员,使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新冠疫情于全球爆发之后,中国不但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对于疫情防控的经验,并向数以百计的国家提供物资援助,还派遣专业医疗小组去支援像意大利和伊拉克这样的重度疫情国家。中国在面向全球的疫情大考中,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大国风范和大国气度。
尽管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国际疫情舆论的较量中,中国的话语权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例如,3月荷兰宣称从中国购买的60万只口罩未达医用标准,随后由荷兰卫生部召回处置这批口罩。西方媒体利用这个机会抹黑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工作。事实上,中国出口口罩没有质量上的问题,而是在采购和使用口罩的过程中,荷兰方面没有仔细审查产品的用途,将非医用口罩用于医用。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澄清了这一点,但由于处在话语平台的边缘,解释权受到压制,世界舆论场仍充斥着“中国防疫物资质量不合格”这一不实言论,对扩展海外市场、深化国家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学术的主要话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大,在概念、范畴等学术表达上已经过于“西化”,缺乏中国学术特色,也缺乏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4]国内少数标榜独立思考、正义化身的“公知”“精英”为资本主义国家摇旗呐喊,鼓吹所谓的“人权”“自由”。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就大肆嘲讽,发生在美国,则不遗余力地赞颂。美国四处推销自己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虽然披着“普世价值”的华丽外衣,但实际上是他们通常用来文化渗透、和平演变意识形态的伎俩。
西方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国际舆论中层出不穷地攻讦、污蔑中国,与中国话语体系不够完善有着很大关系。虽然中国为世界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国际话语体系不够完善,中国的种种抗疫努力被边缘化、污名化甚至妖魔化,中国的抗议方案在疫情早期阶段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还抽出时间回应世界的各种质疑,这无疑不利于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3]。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来自中国的第一手信息,希望看到中国在应对重大国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中国对外传播渠道远不能满足向外传播中国声音的需要。
当前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较为顺畅,但中国对外传播平台还是比较单一的。国际舆论是非常多元和多视角的,官方、外交传播不是应对所有场合的“万金油”,我们需要更多人参与到传达中国声音的行列中来,努力构建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对外话语体系。
同时,在国际一流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平台上,中国一直是比较缺位的。国际舆论场上,西方BBC、CNN等全球闻名的传媒数不胜数,脸书、推特等西方互联网传播平台也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强的传媒寥寥无几,无论在资金、人才还是技术实力上与国外传媒巨头存在差距,并且在对外宣传上还存在着宣传主体重官方轻民间,宣传内容重传统轻现实,宣传手段重宣教轻互动等缺陷,限制了影响力发挥。例如在疫情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在个人推特上发表攻击中国言论,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阅读,而许多国内媒体在脸书、推特等空间动辄被限制账号或直接冠以“政府控制”标签,由此可见中国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中国的声音没有被国际社会听见,所以中国的抗疫努力被边缘化乃至污名化。在这种情况下,“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格局还将继续存在较长一段时间,污蔑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的国际舆论也难以得到改善。
自疫情出现以来,部分西方政坛人士和主流媒体都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武汉肺炎”。除“妖魔化”中国外,西方媒体对全球疫情问题进行了普遍的双标评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西方媒体要求中国致歉,却无视本国的对外输出病例;批评中国反应迟缓,隐瞒疫情,却无视美国赤裸裸地反应迟缓、隐瞒疫情。
话语权之争的背后是意识形态冲突,它是中西社会发展之路的矛盾,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西方冷战思维对立的表现。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了,但中国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迅速崛起,让西方社会感到恐惧。几十年的争斗,以及中国在西方眼里的“共产主义”标签,使西方社会长期对中国存在偏见。面对一些国际上对中国不利的言论,党和国家积极辟谣,努力消灭偏见,反击污名化中国的言论,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疫情暴发后,中国实时公布疫情病况,不惜封城控制疫情,不仅保障了国内民众的安全,更减少了疫情对国际的影响。在取得一定抗疫成果之后,中国通过分享抗疫成功的经验,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用以实践基础的话语降低了西方话语的影响力,有力反击了西方舆论战,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积极构建国际战疫共同体,对塑造中国良好的形象具有长远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突出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和医疗援助等等,诸多促进国际合作的措施无不显示了中国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诚心和决心。正因为有了实际的行动,在国际话语平台传递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方案才有了更大的底气。各种社交活动将人类与人类相互联系在一起,留学生、游客、商人遍及全球各地。便利交通加快了人员流动,使全球出现的病例数量增加。作为众多全球性威胁之一,新冠病毒疫情必须由全球联合应对。外交部长王毅指出,面对疫情这类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全球治理,增进国际协调”[5]。
疫情爆发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抗疫防疫阻击战。这场抗疫战一直持续到今天,全国地方各级党和政府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攻坚克难,充分显示了“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威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各级党和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密织疫情防控网,担负起“三地一窗口”的神圣使命,凝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正能量,为防控新冠疫情的胜利,也为增强疫情防控的中国话语权,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
第一,党的领导,凝聚战“疫”民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首要原则和根本要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浙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底到位。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1月中下旬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浙江省委的要求立即召开会议,迅速做出决策,及时付诸行动,吹响“集结号”,动员群众,凝聚民心,以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精神,打赢抗疫防疫的人民战争。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是全国最早启动“一级应急预案”的省份。浙江省委决断及时有力,在突发疫情下让全国看到了“浙江速度”。次日,浙江各地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陆续出台疫情管控措施。26日,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浙江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动员,坚决战“疫”。2月初,省委组织部等三部门出台关爱基层党员干部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八项举措,在非常之时以非常之策传递非常之关爱。各地组织部门认真落实“暖心八条”,激励担当作为,解除后顾之忧。金华兰溪、东阳两市市委组织部划拨大批党费,分别用于慰问一线工作者、补助困难党员群众及采购口罩、体温枪等医疗物资及各类所需用品。丽水市组织部充分发挥干部作用,抽调五千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充实乡镇社区等基层一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万余次。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6]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在疫情防控中,由于与省内的温州市、衢州市、金华市及福建省等地交界,丽水市于省市交界处先后成立18个临时联合党支部,互联互防、群策群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守好防疫“边界线”,守住第一个关口。各地党员在关键时刻愈发彰显担当作为[7]。慈溪上百名党员志愿者支援浙江蓝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无偿帮忙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平阳“两新”组织党员自发组建爱心团队,走访各街道讲解卫生防疫知识,发放“救急口罩”;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百余名职工放弃个人假期,拼命生产口罩,愿做这场战“疫”的螺丝钉;天台石梁镇推行党员服务联系群众制度,每位党员联系5到10个群众户,着力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红色战“疫”网格,打造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8],充分彰显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要求。
第二,文化宣传,增强战“疫”信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的挑战,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源泉。[9]在浙江省委领导下,浙江各地融汇应用报纸、电视、大喇叭等传统媒介和微信群、朋友圈、天音号等新兴媒体,整合资源、全媒联动,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宣传网络。
截至2021年1月,浙江省共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六十二场,及时通报浙江省疫情防控变化与确诊病例情况,告知百姓如何保障生活医疗等各类物资、如何确保职工及时安全复工复产、如何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等生活大事小事。浙江广播电视集团18个频道频率、浙江省90个县市区联动,融合传播,在微博、抖音、快手等文化新媒体平台共发布上千条疫情信息及短视频,三大平台总阅读量达数十亿。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省各级党委机关灵活采取短视频、漫画、剪纸画、诗歌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全省党组织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好声音”和“正能量”。浙江嘉兴南湖举办抗击疫情“云诗会”,南湖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红船旁,有一群护旗手》、《致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等一批接地气、又有一定艺术水准的诗作,充分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中“勇于担当、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10]。浙江音乐人24小时完成歌曲《为了相见在春天》的录制,用歌声感谢在疫情来临之际挺身而出的那些“最美逆行者”。杭州幼儿教师舒沁自绘疫情防护漫画,供3到6岁幼儿观看,帮助家长孩子了解疫情、加强防控。绍兴市柯桥区文艺工作者们共同创作的、莲花落战“疫”三部曲,“口罩戴,病毒坏蛋难靠近,洗手勤,病毒坏蛋难留停……”。通过广播电视、移动网络、无人机外放等途径,这些莲花落作品用接地气的语言、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基层进行文化宣传,对加强防护意识、消除恐慌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智慧服务,夯实战“疫”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优化社会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场大考中,浙江省依托一系列智慧化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为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浙江省首创“一图一码一指数”,推动疫情防控从“封闭式管控”转向“精密型智控”。“一图”,即疫情五色图。浙江根据各县疫情风险状况,用五种颜色进行了风险等级区分,每三天更新一次。高风险县,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中风险县,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只有蓝色和绿色的低风险县,才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一码”,即健康码,对人员健康情况进行了区分。通过支付宝、微信等一键生成,一目了然。健康码分绿码、黄码、红码三种,拥有绿码能自由流动,红黄码则进行7天或14天必要隔离。“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由管控指数和畅通指数构成。围绕“防输入、防集聚”和“物流、人流、商流”,用这个指数作为KPI(关键绩效指标),对各区进行评价,科学设置管控力指数和畅通度指数,实施精准严密的点穴式管控,提高管控效能。
依托“浙里办”APP,既规避了因直接接触所致的疫情风险又提升了办事效能。浙江各地将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接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无纸可办,大大降低了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提升了办事办公效率。“浙里办”APP还开通了网上智能问诊服务,通过“智能疫情机器人”进行AI解答,快速应对大量在线答疑、网络问诊和信息上报的需求,解放一线人力,批量解决民众咨询。此外,“浙里办”APP还为在疫情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推出了“最美战疫人”,获得该认证后可享受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司法厅提供的多项专属权益。
同时,浙江各地利用数字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桐庐实时监控镇主干道、广场公园、道路卡口、景区景点、餐饮民宿等重要点位、重点场地的人员排摸和村庄卫生情况,余杭区萧山区等地村委会通过覆盖全村的视频监控平台进行村庄动态管理。视频抓拍、无人机航拍、“三微一端”等手段的应用,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村卫检查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1]在疫苗研制中,AI算法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全基因检测分析平台,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便可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毒株成功分离后,疫苗研制和药物筛选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大规模的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在阿里云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的支持下,各大科研机构研发周期缩短,发布了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12]。
此外,5G也是浙江省疫情防控的一大有力“武器”。浙江省在机场、地铁等人流密集场所广泛应用“5G热力成像体温检测”系统,实现规模性人群的快速精准体温筛查,避免了人工测量体温的缓慢繁琐,避免交通高峰期的人员聚集。
政治认同是通过某种政治行为体现和表达政治主体对于政治制度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一种形式。[6]政治认同是维护政治统治合法性和社会政治稳定性的基础。[13]认同是形成话语权的内部基础,作为软权力的体现之一,话语权以认同价值的坚持和自愿服从为基础。话语权是政治认同的一种外部体现,拥有话语权国家的话语体系将成为价值标度,并产生凝聚力。
中国话语权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认同与否的问题。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现实使我们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媒对中国进行了狭隘的政治认同,甚至用偏见审视中国,无视中国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经验,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傲慢意识。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积极对待,努力加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
从本质上讲,在国际社会里,话语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是做出来的,不是经自己的口说出来就有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是所有话语权的根基和保障,虽然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们还是必须意识到,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这次席卷了世界各地的疫情,给我国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坚持继续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提高话语权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国家综合实力。我们要在综合国力上树立中国的强大形象,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提高话语自信,提升中国话语权。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出品可以彰显国家的科技实力,促进世界疫情防控。国内全民抗疫的社会动员力量则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生产能力、医疗实力等等,还是一国综合能力的外显。对外的抗疫援助也是影响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我国已对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展开了物资和医疗的援助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国力的彰显,是提升话语权的一种路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了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要努力争取世界人民的纯粹民心。随着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区域范围内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危机,中国义不容辞携手世界,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狙击战,以一切实际行动进一步向世界人民发声,取信于国际社会。
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积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对疫情进行抗击。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以电话外交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公开展示了中国防控疫情的最新进展。疫情基本上得到遏制之后,中国积极分享了防治经验,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和科技支持。我们要积极尝试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进一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互信合作。贡献中国抗疫方案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信任,在赢得世界民心后筑牢提升中国话语权的根基。
话语包括国际议题设置能力和传播能力要素。马克思韦尔·麦库姆斯指出,“议程设置是一个关于显要性转移的理论,亦即大众媒介描绘的关于世界的重要图画转移到我们头脑中,成为我们头脑中的图画。”马克思韦尔认为,媒介通过“日复一日地重复某个话题”来体现话题的重要性,而“新闻媒介设置了公众议程”。[14]议程的设置能力越强,媒介所具有的话语权就越大。在真实的国际关系中,议题设置能力较强的国家,更能引领舆论和掌握话语权。我们要很好把握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利时机,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积极设置与疫情防治紧密相关的议题,结合中国抗疫方案进行宣传,占领国际话语权的战略制高点,才能抓住话语主动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只有最大限度发挥前瞻性和结合中国抗疫经验,走一步,看三步,抢先在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中设置疫情防控相关议题,宣传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才能充分释放中国抗疫国际话语权空间,占据抗疫国际话语权战略高地。如在G20特别峰会上,在考虑到各方的抗疫需求、疫情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等方面,中国提出了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等创造性的全球治理相关倡议,从传统安全领域跨到非传统安全领域,从局部问题看到全球问题,引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牢牢掌握抗疫国际话语权。[15]
新时代的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需要良好的国家形象支撑。传播力决定了影响力,而国际形象的建立又与国际话语权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此来展示中国形象。正如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学所指出:“良好的国家形象要靠成功的国际传播来树立。”[16]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舆论宣传引导工作,要“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以此汇集人民战疫民心、坚定人民抗疫信心。[17]其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我们要积极对国际关切进行主动回应,讲好中国的战疫故事,有效影响国际舆论。
讲好中国战疫故事,一要解释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何在、能力何在;二要明确指出中国一系列抗疫防疫措施,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负责,而且在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三要表现中国全社会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行动、决心、信心和爱心,彰显在大疫面前守望相助的人性之光。
讲好中国战疫故事,要在对外表达方面进行创新,把我们想说的和外国听众想听的相结合,以全球人民都能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回应国际关注,展现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大国担当。
政治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没有传播就没有政治和政治生活”。在政治交流过程中,大众传媒不仅是具有政治事件“展示舞台”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媒体本身所具备的传递信息的能力,它“对政治体制施加着能动的反作用”。[18]因此,媒体又称“第四权力”,负责舆论引导,是建立和加强话语权的一支重要力量。[19]国际话语权在当前的国际社会政治环境下,是以一国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力量为基础的软权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话语权,通过言语和思想力量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它就能以更少的成本和精力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更重要的国际地位。此外,外交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实施,与大众媒体的推广是密不可分的。“媒体是公众了解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报道中“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政治形势”,就会误导公众对局势的判断,使其对采取政治行为的国家产生误解,影响该国的国家形象,最终“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18]
我们必须继续发挥国家新闻媒体平台的舆论指引作用,通过改革创新,使其更加贴近国内外普通百姓的心灵,引发世界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共鸣。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产业优势,利用国内外互联网平台,让政府发言人、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特别是国际法专家学者)运用新媒体形式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特别是中国抗疫的法律故事,以此占据网络舆论高地。尤其是要鼓励中国青年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发声,使他们成为国内和国际舆论战中的优势力量。同时要注意西方国家对华偏见是不能短期内消除的,要注意将话语传播重点放在国内和发展中国家,防止被西方挑拨离间,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凝聚话语优势。
党和政府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补融合发展,通过主流报纸刊登与疫情相关的文章、连环画,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疫情生活片段等形式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使其更贴切地了解中国。[20]提升话语权,要打破传统媒体的陈旧宣传形式,促进新兴媒体的对外出口,推动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21]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建构国际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抗疫话语的力量,扩大中国抗疫话语的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