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2021-01-31 23:05王万春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王万春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是大学生对政治生活领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及在特定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其政治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日趋复杂与网络媒体的多元开放,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进行探讨,对于引导大学生塑造积极、健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1 政治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渊源与承接

一般认为,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并在特定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政治主体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虽然并未对“政治价值观”的概念直接阐明,但他们所有的研究均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指引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溯源梳理,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1.1 政治价值观内涵剖析

一般价值哲学的观点普遍认为,价值观就是价值主体关于价值客体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以及对未来理想目标的追求,其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发展于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以及主体的利益需要。“政治”作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根本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要求,反映了各个集团、各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政治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观点看法并由此形成的价值标准,是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利益追求,根本上是社会物质利益关系在政治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所以,本质上还是人们的利益需求在物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马克思对于价值问题的研究最早是从政治经济学领域开始的,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以前的西方哲学中,价值观论脱离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否认社会发展规律,属于主观主义价值论。马克思为了区别于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只见物不见人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天国遨游”,十分注重从“价值”层面来关注现实的人,并揭露了“价值是资本本身的,价值概念暴露了资本的秘密。”[2]在经济学上对价值理论的探讨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意义上价值观念的研究。马克思克服了以往西方哲学价值观论的抽象性和唯心性,从唯物史观角度出发,把实践的观点引到对价值问题的认识上,认为人具有自主性、现实性,“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马克思认为,广大无产阶级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通过革命运动来寻求“人”的解放,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价值,即实现共产主义。至此,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利益需求为价值取向,并通过政治革命运动以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为价值理想的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历届中央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在政治立场方面,他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从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当作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并警戒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信念。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理想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6],劝诫广大大学生自觉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坚定为人民,为祖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奉献的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世纪之交,面对新世纪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众多机遇与挑战,江泽民同志号召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7]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应坚定跟党走,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政治立场与政治理想,提倡大学生树立与国家民族发展相统一的理想信念。21世纪后,胡锦涛同志向广大青年人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等四点希望,希望大学生能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牢记在心,继承与发扬爱国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拼搏进取的精神,为广大大学生指明了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未来发展方向。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8]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得“软骨病”,明确了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中国人民前进的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以说,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1.2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内在结构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其健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应表现为:第一,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立足于一定阶级,维护其根本利益所持的基本态度。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跟党走,应是广大大学生的政治选择。立场方向决定行为取向,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始终保持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初心和动力。第二,清晰的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各种政治现象的看法与理解,它是政治价值观的基础,政治认知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道路的走向。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党和国家的各种政治政策,对政治生活领域的各种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保持清晰敏锐的政治认知,才能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三,远大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是政治价值观的根本,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根本旨向。大学生只有秉持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先进政治觉悟,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政治追求,才能在为民族复兴的奋斗道路上提供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大学生积极政治价值观的内在表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核心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原则。

2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新时代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大学生极易被其中的不良价值观扰乱迷惑;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性实践活动的体验不足也促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塑造受到诸多消极影响。在这样纷杂的现实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无疑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2.1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复杂化网络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开放的群体,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使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由于受到社会中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社会不当价值观的熏陶,促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家至上,集体优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对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等不够自信,对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正确价值观的思想认识不够坚定,导致其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意识强化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精神追求,放松了自我规范。大学生正处于政治价值观建立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关键阶段,对事物判断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极易被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不良思想文化所影响,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正确的政治价值导向。

网络媒体的自由开放、包容多元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更加快捷,但同时也暗藏危机。互联网是无限空间,不分国籍、地域,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在网上发表政治观点,这就造成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复杂多样。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成型,且由于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以及年龄的限制,对诸多良莠不齐的政治观点不能进行理智独立的价值判断,极易被不良信息所迷惑,造成政治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模糊,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优势,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感受不深,以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党和国家的信仰和认同不够坚定,从而对塑造积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造成不良影响。

2.2 政治性实践活动体验不足的影响

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课程,更是需要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不仅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中得到体现,更是需要在政治性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但在新形势下,部分高校对加强和完善校内外政治性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与执行仍然较为不足,对学生政治性实践活动缺乏系统地、整体地规划与设计,使得政治性实践活动难以规范化和长效化。同时,学校政治性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也存在不够丰富的不足之处,仅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相关讲坛等难以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与思想,导致高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缺乏实效性,不利于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培养与政治参与意识的提升。

政治性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深化政治认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直接有效的路径,政治性实践活动的体验不足一方面会使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升华,使得知识脱离实际,不能被真正吸收,扎根心底;另一方面也易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一心苦读圣贤书”,从而促使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淡化,政治参与能力得不到提升,以至于影响大学生正确政治价值观的树立。

3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面临的新时代挑战使得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更加艰巨复杂,因此,需从社会、网络媒体、学校三个方面积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3.1 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丰富意识形态话语载体

一是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9]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日趋复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新时代,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指引前进方向,确保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同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宣传,落实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制度。中国共产党员干部和主流媒体要身先立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敢于旗帜鲜明的亮出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切实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是丰富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开拓了更宽的渠道,要利用好网络载体开放共享、便利快捷的特性,丰富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结合大学生喜欢的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大众化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将传统纸媒与新兴网络媒介相结合,同时把理性话语与感性话语、官方话语与通俗话语相整合,以生活化、现实化的表达形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其增添生动活泼、鲜明亲和的特色魅力,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号召力与凝聚力,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兴趣与价值认同,夯实大学生塑造政治价值观的思想与价值基础,使其从内心深处信任党和国家、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从而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征程中去。

3.2 优化综合治网水平,提升舆论正面引导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现实环境下,必须增强阵地意识,优化网络媒介环境,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健康养成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一方面,加强互联网监管治理力度,建设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升用网治网水平。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言论发表并非没有限制和底线,信息泛滥的网络平台上,必须强化净网治网力度,政府要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监督,建立健全互联网治理法律法规和管理建设机制,切实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管,贯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以抵制劣质、错误思想文化的蔓延,谨防其对人们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精神污染与腐蚀,坚决肃清网络风气,规范信息传播行为,确保网络平台内容的积极健康、安全有序,以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保障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成为宣扬与传播优质主流思想文化的主渠道。

另一方面,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升舆论正面引导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重视舆论工作,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政治舆论场域由传统的纸媒转变到新兴网媒,这就必须革新舆论传播方式,做好融媒体建设,以便于主流政治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从而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力。同时,要注重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媒体工作者,牢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初心,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48”字新闻工作要求,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性做好宣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力、渲染力与影响力,承担起引领健康正确、积极向上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筑牢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基础,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塑造和谐愉悦、正能量的网络场域。

3.3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课内外政治性实践

政治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就是强化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树立学生的政治理想,塑造学生积极政治价值观的过程,由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1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角色,必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丰富思想,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确保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用先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自身积极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感染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启发式教育,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将抽象的理论研究与国家政策、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用深入浅出的表达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媒介载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活、讲透,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使其更有效地进入学生的头脑,确保学生真懂、真信,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各种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课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讲、师生评”替代“教师讲、学生听”,并紧密结合时事政治,通过政治知识拓展、时政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设置政治情境等形式,积极开展课内政治性教学实践,提升大学生政治思维能力与思想觉悟。课外,学校、院系以及党团社团组织等应广泛开展政治性主题实践活动,如“建党纪念活动”“红色诗歌朗诵会”“党史知识竞赛”“学雷锋”校园志愿服务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促使他们更加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同时意识到作为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同时,学校可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参观革命圣地、社会志愿服务等政治性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与政治觉悟,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强政治情感与政治参与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调整,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4 结 语

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备军,其政治价值观正确与否,关系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正确政治价值观的树立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复杂化网络环境以及政治性实践活动体验不足的挑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以社会、网络媒体、学校三方面为着力点,从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丰富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优化综合治网水平,提升舆论正面引导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课内外政治性实践等路径积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为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