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佳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64)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冲击和侵蚀着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世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社会群体思想多样和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守护和筑牢我们的精神家园,特别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更需要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促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红色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寓意着勃勃的生机和澎湃的激情。这一寓意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相融合而创造形成“红色文化”,其内涵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一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不同时代的价值观核心也必然有所不同,而核心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积极培育和践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从二者相互关系方面看,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契合,都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均有所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丰富和时代化发展。弘扬红色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导教育人民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国家和民族利益、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为目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努力推动二者的有机结合。从政府层面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相关任务要求,对开展相关工作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并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树立红色文化典型,积极引领社会风尚。从社会层面看,红色文化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书籍大量涌现,相关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也应运产生,这些都为面向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从高校的情况看,红色文化的内容已经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课程的整体布局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部分高校还充分整合自身资源,结合党史校史教育,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开设红色文化论坛讲坛,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载体平台,积极营造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身责任使命。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不到位。由于对红色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各地对于红色文化遗迹、遗址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情况也千差万别,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一方面,极少部分具有全国影响和特殊重要意义的红色遗址,因中央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资源挖掘、利用也比较充分,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红色文化遗迹受条件限制均没有得到必要的修缮和妥善的保护,有些革命遗址人为破坏严重,已经难以恢复原有面貌。近年来受红色文化旅游热潮的影响,具有相关资源优势地区的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这种开发更多的还是处于零敲碎打、低端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科学、统一、长远规划设计;缺乏对于资源内涵、特点的充分挖掘,杜撰虚构、张冠李戴的情况屡见不鲜;游览内容单一乏味、严肃性不足、商业气息浓重,导致红色文化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和吸引力,降低其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
(2)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陈旧,缺少创新。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均设有红色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但是在相关教学工作中,高校还是仅守“课上”阵地,忽视了学生的“课下”空间,也没有充分占领网络等意识形态新阵地;教学方式也多为单一的理论灌输,缺乏大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虽然有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设计了参观红色展馆、重走长征路等相关活动,但缺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思考研究,没有有效对接形势的发展变化;实践教学更多的还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入脑入心不够;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滋养、行为矫正等功能发挥不充分、不到位。
(3)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不够,热情不高。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理论,高校大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对其就业、升学等具有显著影响的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于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关注不多、投入精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难以有效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青年人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事关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2014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因此,针对现存问题,应找准方法路径,破解相关难题,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1)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提升对于相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细化贯彻落实的方法举措。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人、财、物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相关工作,为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条件。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强化宣传,推出主题鲜明、教育作用突出的精品旅游线路,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游客在参观游览、体验感受的同时,学习历史、接受教育。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发挥各类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强化思想理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平台和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常,强化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熏陶,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有力抵制西方敌对思想的冲击,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特别要把网络阵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关注大学生社交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变化,在强化网络空间监管、净化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空间的同时,也要组织力量开设红色文化主题网站网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正能量的网络空间份额,创造更多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机会。
(2)高校要占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高校是培育人、教育人的重要阵地,应该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任。要立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局,找准红色文化教育的着眼点、切入点,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模式,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提升大学生实践教学比重,可组织开展主题演讲、辩论、情景话剧表演,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力量对红色文化、特别是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出版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积极支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赴红色景点景区,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深入体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程,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投身民族复兴大业。要注意与时俱进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结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可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农村,切实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大学生要将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主动实践。确定受教育者为主体,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者单向发力的工作,而且是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往、协同配合、双向发力。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已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具备了一定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一味灌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广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主动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理想目标与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相统一。要积极学习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和英雄人物事迹的红色文化书籍,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对于红色文化内涵、外延及实践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主动加强同老师、同学、家长红色文化问题、价值观问题的探讨交流,真正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转化为自己的理性判断和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实际行动。要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接受实践的锻炼和检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担当和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